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基于知识的高技术企业抗风险能力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前沿研究丛书)

唐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中国经济13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15 12:16:29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将企业能力研究与知识研究相融合,借鉴知识管理、风险管理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高技术企业所具有的高知识和高风险的典型特征,从知识的视角揭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本质与构成,并探讨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关系。
上架时间:2014-05-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唐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继续以总报告统领,各城市报告支撑,通过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常州、扬州、杭州、宁波、南昌、抚州、青岛、武汉、广州、重庆、贵阳、拉萨、西安、西宁等18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反映全国总体情况。关注各城市如何通过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活化乡村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创融入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详细阐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创新模式与特点,总结文化创意
    张京成主编经济33.2万字
  • 会员
    今天,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措施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提振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信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金融体系的基础,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大金融评论》编辑部经济15.1万字
  • 会员
    质量渗透在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质量管理工作是每一名企业管理者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质量管理新的观点、理论、方法层出不穷,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随着ISO9000标准的问世,上个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其次是企业大力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最后是以全国质量管理奖为代表的卓越质量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顾客满意度、6西格玛管理在当今中国正方兴未
    王萌主编经济18.6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中国绿色金融统计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展开了系列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绿色金融统计相关标准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从理论层面探究货币统计视角下绿色金融核算及其实践编制的系列理论问题,从方法层面尝试以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为例探究如何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制度,从应用层面探索绿色金融间接测度方案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外绿色金融统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货币视角探讨绿色金融核算相关理论问题;
    彭刚 朱莉经济1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理论、主体、产业和区域4个方面探讨国内外产业科技创新的理论和实践。理论篇从系统观出发,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多元创新主体的体系化运行,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存在差异,同时构建一套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主体篇深入分析产业科技创新体系4类创新主体,包括产业战略科技力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产业篇关注不同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差异,具体分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铁等典型产业的科技创
    孙鑫 何伟编著经济10.2万字
  • 会员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章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分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本书的研究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提出了股票市场结构性分歧概念,并探讨了市场结构性分歧对市场收益及趋势预测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提出了市场结构性分歧视角下的择股策略;最后一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葛志鹏经济6.2万字
  • 会员
    本书《人口经济》从经济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和未来中国人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生产关系。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我们试图通过生育、老龄化与教育等微观视角,阐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演进路径。本书将为您揭示人口变动与经济转型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智本社经济10.2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CSR的动因模式、实施机制、绩效评价开展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研究目的:一是利用利益相关方理论,分析企业CSR实践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方对于CSR的认知、参与及影响;二是结合现有研究和企业CSR的具体实践,发现并总结不同的CSR实施机制;三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测量工具,分析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的经济、社会、环境绩效,探讨CSR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价值。本书具有明确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
    余晓敏经济17.8万字
  • 会员
    自20世纪80年代起,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很多研究都是围绕上市公司展开。然而,仅关注上市公司,往往无法区分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的监管和资本市场压力的影响。因此,比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有助于评估资本市场压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非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上市公司在规模,所有权和内部管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公司参与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程度有
    杨婧雯经济1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