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
更新时间:2019-12-20 16:50:04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是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75011-44035)和2006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视觉文化研究与都市化生存”(项目批准号:20006-YW05)最终成果。从申报到立项一直到今天最后定稿,耗时近五年。视觉文化研究在当前学界可谓炙手可热,摆弄这样一个时髦的话题似有追风赶潮之嫌。然而,视觉文化研究之于我或许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记得在南京大学读博期间,导师周宪教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让我翻译了法国社会学家德波的《景象社会》,虽然只发表了其中第一章;随后也在《江苏社会科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杂志发表了与德波相关的论文,但当时并没有以为自己已在从事着视觉文化研究。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导师的自觉引领,视觉文化或许不会像今天这样让我魂牵梦萦,欲罢不能。那时导师除了关注视觉文化,审美现代性是他另一个学术兴奋点,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就来自于他天才的发现,论文的中篇部分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中极端体验类型的考察,实际上就是从艺术史角度对视觉艺术进行美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这无疑为今天的视觉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走上视觉文化研究之途,更为重要的是缘于自身的困惑与迷惘:在图像化生存的当下,不仅年青的学生不再热衷于阅读大部头的经典,就连我自己也每天要耗上几个小时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我们业已深陷于视觉化生存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对此缘由并没有在学理上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回答。于是,我就在力图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牵引下,自觉而坚定地把视觉研究作为我学术致思的方向。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肖伟胜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研究了英国新左派如何发展出一系列关于“文化”的特殊观念,从而为后世的左翼批评理论寻找到了更为丰富而可信的对象,并提供了不同于欧洲大陆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新左派的文化观念是英国左翼在二战之后极为不利的形势下面临的多方压力以及寻求突围的冲动。新左派思想家以历史和经验的丰富性来对抗理论的抽象和还原倾向,提出了“普遍文化”“感觉结构”“文化唯物主义”等重要思想理论,丰富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从而形成了文化22.1万字
- 会员本书呈现了作者多年来研究中西方现当代文艺理论、美学和文化理论的轨迹和成果。内容涉及文学理论史和美学史上一些重要的讨论、命题、思潮。作者从翻译的视角重估了朱光潜当代学术研究的意义,客观评述了钱中文文学理论研究的价值。作者借助泰勒、赫勒、詹姆逊、德里克、伯曼等理论家的论述,直逼西方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正视其成就、局限,能够促进对西方现代性的认识,对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健康发展也具有启发、借鉴和警示意义。本书文化26.8万字
- 会员本书系是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三册,系统研究阐发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文化21.1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中西方文学中经典喜剧性作品的解读,比较研究了中西喜剧意识的文化发生、中西喜剧意识的审美要素、审美本质、审美特征、审美风格和中西方关于喜剧意识的理论思考,阐发了中西喜剧意识审美意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从最概括意义上说,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社会历史的微妙,中国伦理主义文化中的喜剧意识主要源自伦理道德的迷醉。文化18.8万字
- 会员本书系是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三册,系统研究阐发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文化20.3万字
- 会员本书主推“差异即对话”命题,一方面意在反对某些后现代和后殖民理论家之固执于绝对的不可言说、绝对的他者,以文化差异和特色拒绝异质文化的进入,拒绝文明互鉴、文明对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构价值观上的西方霸权主义,将西方价值地方化、语境化、文化化,其最终目标则是形成“价值星丛”或“文化星丛”。这意味着,差异既以事物自身为根基,但同时又不属于事物自身。差异位居事物之间,标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诸事物之“间在”文化1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