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未来哲学(第一辑)
更新时间:2021-11-30 16:51:25 最新章节:编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内容主体是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和本有哲学院举办的首届“未来哲学论坛”的六个报告及相关论文、访谈。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技术与人类未来”,邀请了著名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德国著名哲学家、波恩大学哲学系加布里尔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等六位名家做了相关报告。书的具体内容如下:主题报告1.(法)贝尔纳·斯蒂格勒:人类世中的人工愚蠢和人工智能2.赵汀阳:未来的合法限度3.陈嘉映:现代技术与终端知4.(美)康思塔·泰齐迪:语言代码创新5.孙周兴:现代技术与人类未来6.(德)马库斯·加布里尔:数码化革命专题论文7.陆兴华:为了知识和工作的未来——一种本有哲学的愿景8.杭春晓:奢侈品考古报告9.余明锋:资本-技术-科学的三位一体结构访谈和报道10.沈大园:哲学,不能总是迟到11.李召:现代弗兰肯斯坦——基因编辑婴儿与未来哲学之思12.孙周兴:自然人类技术化的限度何在?
上架时间:2019-11-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孙周兴主编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秉持技术哲学的整体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地诠释与反思、解构与重构,对关涉职业教育存在的本质性、前提性、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复杂现象背后的思想前提与实践逻辑,为职业教育现实发展提供了思想根据。哲学14.8万字
- 会员本书所选录的文章集中呈现出当前中国学界关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研究的学术热点、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这些文章选择了不同的视角、主题、内容,深化了对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之间辩证关系的讨论,在哲学基础、学术脉络、现实批判、未来旨趣等维度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互为补充,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成果。哲学17.6万字
- 会员本书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哲学比较中心主编的系列丛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9辑。本辑内容以“许苏民教授《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史》”为主题,众多专家都给予了不同视角的评论;另一些文章,从哲学、宗教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各自论题的认识。整个文集富有锐气,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适于有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大学各类学生阅读参考。哲学17.6万字
- 会员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或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哲学24.7万字
- 会员这本集子中所收录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在中国诸多不同地点的考察,但为了这部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制的文集,这些文章都作了很大程度的修订。作为激进启蒙之主要承担者“批判”是贯穿这些文章的主线。这意味着,这本文集所考察的美学、文学研究和哲学中的不同领域,都依赖于我们对“批判”一词所赋予的意义这个固有问题。这里,批判性思考意味着发展那些关涉历史叙事与变化之间关系的论争,这相应地就要求一种在其当代联结(conj哲学9.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