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历史在线阅读

语言的历史

(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舍尔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14.1万字

更新时间:2023-07-28 17:43:00 最新章节:精选书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阿里斯托芬曾说:“语言给思想插上翅膀。”培根说:“语言知识是通往智慧的大门。”威廉·冯·洪堡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中见生命。它塑造、影响并分享我们的思想。它告诉我们,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哪里来。它把母亲和孩子、朋友和同事、亲人和邻里、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连。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经受住了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试炼,在地球上存活下来并繁衍生息,现在开始向其他星球迈进,探索宇宙星辰。语言使我们在自然界中无所不能。在这样的演进中,人们很容易认为,当代语言变化速度如此之快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对“语言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解释。语言远不止存在于人类之中。语言是大自然的纽带。史蒂文·罗杰·费舍尔首先对社会性昆虫、海洋哺乳动物、类人猿的交流方式进行了考察,这是“语言”这个概念可能被应用的最初的语境。接着,费舍尔描绘了语言从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时代到19世纪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历史,详细讲述了语言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及其复杂、曲折的发展。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熊莎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舍尔
主页
  • 会员
    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人类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语言、文字、信息传播等,对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非凡。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把文字当作文明产生的要素之一。《文字的故事》研究了全球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从最早的石版画、甲骨文开始讲到今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语言,作者放眼全球,对整个文字发展过程做了梳理。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颖的角度,来看待文明和历
    (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舍尔语言文字16.6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属于特定语义范畴的断代研究,重点描写汉语服饰词在上古时期共时层面的静态分布与语义差异,致力于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在历时层面的词汇演变与词义演变规律。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共时分类描写,利用“词项属性分析表”对每个类别下的词项进行属性分析,以探求词项的语义差别、词义来源及演变情况。下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动因,探究上古
    关秀娇社科16.9万字
  • 会员
    大量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是中国诗歌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带来了新诗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诗歌外在固有的格律,促进了文言合一的自由体诗体建构和新诗现代诗意的有效生成,对推动中国新诗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要意义。该著以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和冯至《十四行集》等为例,具体阐释了中国新诗史上经典诗人诗作中现代汉语虚词的使用现象与特征,考察了新诗史上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大量虚词入诗的历史语境,阐
    钱韧韧社科20.1万字
  • 会员
    《镜与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学论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研现状,集中呈现近年来在相关教学领域践行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将德育工作寓于专业课教学之中,既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反思,也有课堂教学个案的精彩呈现,是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研的一次高水平集中展示。
    孙良同 邹赞 安凌主编社科22.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ChatGPT为科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革新为起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如何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强大支持,旨在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理解AI的价值,并充分利用其能力提升写作效率和质量。本书共7章,阐述了ChatGPT如何帮助创作者突破写作瓶颈、建立坚实的创作基础,并提升成稿能力,还详细介绍了在各类创意写作和职场写作领域中,如何利用ChatGPT进行高效创作,探讨了提示词在创作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节点效应,以
    蔡越社科15.3万字
  • 会员
    本书对社会活动中常见的文种进行了全面阐述,包含了各文种的概念、特点、类型、写作格式及要领等。全书共九章,依次介绍了公文写作基本知识、行政法定类公文写作、章程制度类公文写作、报告总结类公文写作、凭证条据类公文写作、经济贸易类公文写作、书信类公文写作、礼仪类公文写作、讲话稿写作等内容。附录部分对科技论文、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的写作进行了补充说明。本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细致,实用性很强,对所涉及的每种文体
    博蓄诚品编著社科15.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认识篇”“行动篇”两个层面入手,着力解决写作者在写作中遇到的逻辑思维、质量控制及过程管理等问题,帮助写作者认清写作本质、弄清写作要求、理清写作过程,并创意性地设置时间安排(打卡)和事项管理(清单)制度,力求在约100天内解决写作者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及自我检测的难题,全方位辅助、支撑、督促写作者走出写作困境。
    田洪鋆社科14.1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已成为我国文学在美国译介数试最多、受众面最广的文学载体。本书运用译介学和接受学相关理论对我国当代小说在美国的译介和接受过程进行梳理,以此分析美国读者和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乃至文化的态度、误读及其原因,从中折射出符合译入语语言文化要求的译介规律,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证分析,同时也为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学的国
    刘堃社科18.5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等专题,收录了《从语言和知识体系的角度思考“国风文化”》《福开森的汉学评论生涯》《马可·波罗文本的传统》《唐代以前中国宫廷中的鹤》等文章。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编社科19.6万字
  • 会员
    《罗怙世系》是印度古典梵语时期著名诗人迦梨陀娑(Kālidāsa,约四、五世纪)的作品,在印度被奉为古典梵语叙事诗的最高典范,至今仍是梵语学习的经典作品。这部叙事诗共有十九章,取材于印度史诗和往世书中罗怙世系的传说。罗怙世系属于太阳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的甘蔗王。本书采用帝王谱系的形式,以罗摩故事为重点,描写罗摩在位前后的罗怙世系帝王传说。本书提供了《罗怙世系》的汉译全文,在印度古典梵语诗歌汉
    (古印度)迦梨陀娑社科5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