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中吕布:中国养子文化史(先秦至南北朝)
更新时间:2023-11-08 15:20:28 最新章节:后记 露从今夜白
书籍简介
古代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父系血统为唯一合法传承路径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并在父权制基础上发展出以宗族关系与皇权承续嬗变为中轴的专制社会治理系统。但由于生物遗传、蓬勃多元的社会因素等局限,当局者又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儒家伦理的辅助调整工具,即以继嗣养子为核心的拟亲制度,包括显性形式如异姓收养、以庶为嫡、同宗继嗣,乃至赘婿、招夫、改嫁、兄弟结拜等伴生丐养关系,以及隐性变体如天子之道、蓄士养客、宗族部曲、师生门人、主官辟召、赐姓赠名等种种形式,成为血亲系统“盗谱者”,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社会能量交换与资源整合。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马陈兵
- 会员王莽被砍下的人头为什么会成为洛阳武库中的累世国宝?赵襄子将智伯的人头用作了什么,才会让豫让这样的大刺客选择蹲小厕?“传”“首”于何时第一次连用,人头“在路上”,会有怎样的遭际?枭是如何变形为恶鸟,充当起中国古代礼教文化与专制集权接榫处的特殊零件“人头”的药引,将“传首”“枭悬”楔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肌理?……人头,这颗长在中国历史耳垂与发际阴影中的小小胎记,它与生俱来是如此的隐蔽,却不断浮现于一个个逝刑法33.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33.4万字
- 会员《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在形象史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历史遗存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化16.5万字
- 会员本书聚焦于首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译介活动,以译者、译事、译作和译论为线索对其进行描写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供史料、还原历史语境,对这些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解析与评价,挖掘其在中国翻译史、中国革命史乃至民族救亡史中的积极意义。本书适合翻译专业学生,以及对中国翻译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文化16.6万字
- 会员张北高原泛指河北省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内蒙古正蓝旗、太仆寺旗、化德、商都四旗县在内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清末民国以来俗称“坝上”。本书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当代及现代研究未入。所收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化135万字
- 会员这是第一部解读“无陂不成镇”现象的文化“史记”。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既将“无陂不成镇”放在北纬30。的文明坐标上解读,结合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融发展过程,揭示其“楚风豫韵”的文化特征,又从《诗经》《楚辞》《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查证“无陂不成镇”含义的衍变与方言源头。同时,以考古成果、方志、家乘等多重证据支撑,传承开新,探寻“无陂不成镇”的当代价值。真可谓“一头连着古老的楚魂,一头通向生机勃勃的文化49.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完整、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满洲人入关进入北京,到清王朝灭亡,围绕着北京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将清代不同时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通过对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变迁阐释,揭示了经历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为北京古代历史上最为成熟、最为完备的文化体系,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文化2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