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格温朵琳·布鲁克斯诗歌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9 17:24:14 最新章节:第22章 注释
书籍简介
国家认同是当下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的国家认同包含公民身份认同与民族身份认同,其长期坚持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作为民族身份的正统性,并且依照少数族裔的归化程度授予其公民身份,使国家成为排斥性和等级性的政治共同体,造成非裔美国人在国家认同中的冲突。格温朵琳·布鲁克斯是20世纪重要的美国非裔诗人,“狂怒之花”是其诗艺人生的隐喻性概括:融合现代主义与黑人方言传统的精湛技艺,以及积极介入黑人解放的激进思想。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布鲁克斯跨越20世纪40至90年代的诗歌创作,结合不同时期美国的种族关系模式、黑人社会运动、种族政治思潮,以及诗人自身的诗学演变,概括特定时期的空间形态、空间经历、空间认知,阐述空间叙事指向国家认同的不同诉求与策略性建构。通过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的动态关系一以贯之布鲁克斯研究,本书概括了诗人的艺术美学、诗学理念、社会思想,并且以此为棱镜透视了美国当代社会的国家认同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对当代美国族裔作家的反战小说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从后现代主义叙事理论视角探讨了族裔作家如何用并置、措置、黑色幽默等手法来抨击美国白人政府所发动和参与的战争,憧憬世界和平与自由之精神,如土著人对白人入侵的抗争与顽强生存;黑人和亚裔人对战争的逃避;奇卡诺族裔律师为本族老兵和城市贫民争得的司法公正;俄裔和德裔人用黑色幽默与科幻的手法讥讽战争的荒诞性;混种青年战后的身心创伤与创伤治愈以及奇卡诺女文学17万字
- 会员诗、赋是唐前文学的大宗,二体交互演进,此消彼长。向来文学史着力于一体的单向研究,本书通合二者,致力于辞章学的本位考察,以文体为中心,以语用为关键,力求打破语言和文学、研究和创作之间的壁垒,关注二体在题材、手法、句式、语词、声律、创作观念等基本问题上的异同互动。以此昭示文学演进的“内在理路”、阐释“体各有妙”的体貌之美、揭示二体的根本性质、解释“赋亡”“诗兴”的文学原因等,并归于竭力彰显二体互动机理文学38.3万字
- 会员本书赞同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Affinit?t)”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本书从“体验”的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文学23.2万字
- 会员从“讲故事”的主题意蕴、情节结构的铺排、独创“莫氏”语言的先锋和本土风格等方面,对莫言八九十年代至新世纪的小说创作进行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以连续性为关捩点,对他的小说采用的历时态的叙事策略和表现的审美特色作发生学和谱系学的寻踪。文学33.2万字
- 会员本书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编,各有三章。上编论司空图其人、其诗、其文及其与《诗品》的关系,主要内容是司空图的生平与诗文创作研究、司空图诗文创作及其与《诗品》的关联研究、司空图《诗品》探索与诗学发微。下编聚焦于司空图《诗品》的今译、英译、回译与海内外传播,包括《诗品》的注释、今译与英译,《诗品》的回译、今译与渗透,以及《诗品》的域内外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等内容。文学35.5万字
- 会员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红楼梦》在西方世界里的传播。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形象翻译作为切入点,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采取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一个源文本的两个底本分别对应两个译文的一对多模式,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两个译本的前八十回进行比较,对霍克斯显化人物形象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书将规范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对红楼文学9.6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审美主义思潮从萌发到扩张的纷繁复杂的流变过程,展现了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与人类的生存困境,呈现出丰富而多彩的文学景观,有助于重新审视个体生存、情感体验、时间感悟、伦理建构、艺术救赎等与现代人切身相关的精神性命题,触及了人类命运、人性秘密与生存意义等文学本质性问题。本书还揭示了审美主义内部的矛盾危机,探析其交织着颓废与先锋、反叛与媚俗、自由与虚无、艺术与生活、灵与肉等多重面孔的复杂样态。在当前文学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