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的发生在线阅读
会员

理学的发生

张恒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2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7 17:42:2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高级形态,本书聚焦“理学的发生”问题,旨在对理学进行哲学探源,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早期理学的范式转换问题。通过对“北宋五子”进行个案研究,本书从哲学使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四个维度考察了早期理学相较之前主要哲学形态在范式上的转换,揭示了早期理学之发生的逻辑机制和逻辑进程。理学范式转换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转型,即从传统经验性思维向哲学思辨性思维的转型。处于转型期的早期理学,往往两种思维方式并存,故而是模糊的、不成熟的,但恰恰是这种转型和并存构成了它的贡献,这种模糊和不成熟构成了它的特色。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作者在尊重先贤时哲和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采取意译的方式,对一些语句重新断句,对一些标点符号进行新的标注;运用阐释学的原理和方法,把孟子放在中国文化史和孔孟思想史中进行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美学等视域进行多维研究,多角度挖掘孟子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多维价值。通过由果溯因,沿波讨源,为中国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薛永武哲学23.7万字
  • 会员
    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
    孙邦金哲学35.6万字
  • 会员
    李翱哲学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全局,是汉唐儒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其不仅关涉心性结构的创新,还深刻影响到儒家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本书全面研究了李翱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史、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中国古代人性论的精神转向为核心,阐述了李翱哲学在儒家人性论转折中的分水岭作用,分析了其对宋代“心统性情”说和性二元论的重要影响;从法象思维、体用论、理一分殊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性与情之间双重关系的发展
    李晓春哲学29.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汤一介哲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
    李溪哲学26.8万字
  • 会员
    在近代东亚世界里,有心知晓世事,探究世变由来,思考因应之道的士人,不知凡几。在他们具体身处的生活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前所未知的知识天地,乃至于新式传播媒介提供的讯息。他们就像是进入了一座包罗万象的“知识仓库”,各色信息、思想与观念,斑斓眩目,应接不暇。在这里,他们共向同循的,乃是可以名曰追求“世界知识”的思想道路。这部书,就是以具体的个案,阐释近代中国的“世界知识”,如何被创造生产,从而对近代中国思
    潘光哲哲学21.9万字
  • 会员
    本书沿循由哲学理路到文学意涵的写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罗蒂新实用主义哲学观和科学观底基之上的文学思想。本书将罗蒂的文学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及浪漫主义传统,将罗蒂颠覆形而上学、重塑科学文化的哲学改造视为他文学观的理论底色,将他对哲学文化、科学文化的批评视为助推文学文化兴起的路径。罗蒂推崇文学所激发的多元化、对话、想象力、偶然性,他晕染文学的边界,搁置文学的本质问题,以“真理即有用”
    马莉哲学17.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蜀学与儒学研究部分成果的选编,基于对蜀学与儒学水乳交融关系的认识,从蜀学与儒学思想理论、人物事迹、学术成就、著作文献等方面深入剖析阐述,希望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郭齐哲学25.8万字
  • 会员
    郭象、王船山、章太炎三家庄子解释学是庄学史上以解释为形式、以哲学创构为实质的解释典范。他们三家都牢牢抓住传世本《庄子·天下》篇“内圣外王”一语大做文章,以此语契入庄子而展开不同的哲学创构。郭象、船山、太炎不约而同地以“内圣外王之道”契入庄子哲学,与其时代环境、人生履历、个性气质以及本人思想背景有关。郭象生活时代之魏晋、船山生活时代之明清、太炎生活时代之晚近,是中国历史上三个著名的乱世,作为天生异秉
    李智福哲学35.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在吸收西方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的政治正义、道德正义、精神正义等进行分层论述,是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诠释的一种尝试。作者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在精神正义、道德正义、政治正义三者中,精神正义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引领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在先秦时期,以伦理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礼制统合精神、道德、政治而成了规定人们全部生活的伦理正义。
    路振召中国哲学34.6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对韩非子治道思想这一老问题在学界研究基础上做出新解读,认为韩非子治道的要义是,君主通过全面控制建构出绝对的政治秩序和权力秩序,与此同时君主亦需相当的自我控制。本书重新阐释了韩非子治道思想的逻辑结构——势—法—治:“势”论聚焦政治哲学中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但“势”并不等同于“权力”;“法”具有“绝对性”,这是对前期法家的重要推进;“术”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君主对官僚系统的整体控制
    王宏强中国哲学23.6万字
  • 会员
    本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新编中国哲学经典阅读课程系列教材之一种,以《论语》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儒家义理。本书从古汉语字义和使用习惯与现代汉语的微妙差异、相关礼仪制度以及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对《论语》进行了解读,展示了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世界的社会与思想,以及所提出的修德的境界与方法。本书认为,孔子不是思辨性的哲学家,而更像是一位建构社会基础秩序的立法者以及文明规
    秦际明中国哲学21.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首次整体而系统地考察关学四书学的研究成果。首先将关学四书学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将其置于关学学术思想演进和中国四书学史流变的双重脉络之下,从文献学、经学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关学四书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提炼和总结,揭示出关学四书学的逻辑脉络、主导问题、话语系统和学术特质。作者既着眼于经典诠释与思想演进,学派争鸣与问题论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注重对关学四书学在总体宏观上推进
    李敬峰中国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主于《公羊》而结合《穀梁》《左传》,辨析三《传》差异,而返回公羊家的主义坚持和原则要求。汲取哲学智慧,注重形上提升,始终不失思想高度。采用文本考辨、文字校勘、字句训诂、义理阐发四维结构而治经。深刻挖掘经传文本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呈现经典跨越时空的价值。隐公元年是孔子编撰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之起始年份,具有公羊学标志意义的“元年春,王正月”,具有时间哲学、历史哲学的蕴涵,表明天地万物之气象随刚
    余治平 唐语鲛中国哲学22.8万字
  • 会员
    《费密学案》以学案的形式对明末清初四川新繁著名学者费密(1625—1701)及其思想进行全面研究,以表彰其人。全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一为生平事迹,简述费密人生经历。二为著述考录,对费密存佚著述51种400余卷逐一钩沉。三为学术源流,以家学、师承、交游、门人分类立传,考略费密学术渊源与流传,其中家学5人,师承2人,交游84人,门人35人。四为学术要旨,着重介绍费密“新道统的构建”“中实思想”“尊古经
    杜春雷中国哲学2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