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美)罗伯特·K·迈锡
- 3988字
- 2021-03-29 23:28:49
第八章 被截获的信件
普鲁士的腓特烈终于设法打消了克里斯蒂安·奥古斯都心中的顾虑,索菲娅的母亲约翰娜也就立即开始参与到腓特烈更为宏大的外交战略中,但是自认为是腓特烈派驻俄国的首席秘密代表的约翰娜表现得非常蹩脚。之前,为了煽动约翰娜帮助自己扳倒别斯杜捷夫,腓特烈告诉约翰娜俄国这位副总理大臣对普鲁士怀有敌意,因此对索菲娅和彼得的婚事也没有好感,他会竭尽全力阻止这门婚事。一到俄国,约翰娜就立即同法国与普鲁士驻俄大使密谋铲除别斯杜捷夫的势力。阴谋暴露之后,两位大使遭到了灭顶之灾,约翰娜也元气大伤。
在索菲娅患病期间,伊丽莎白的一举一动让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她对这位小公主的关爱。订婚在即,约翰娜或许也自问过别斯杜捷夫究竟会给这门婚事造成怎样的威胁,片刻的思忖后她告诉自己,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无论他怎样反对,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意见都不可能压倒女皇自己的主张,从而取消同德意志的联姻。约翰娜原本应当对那位被挫败的敌手宽厚一点,倘若她足够明智,她就会努力争取对方对女儿的支持。然而,约翰娜根本不具有扭转局面的能力。从到达圣彼得堡的那一刻起,别斯杜捷夫的敌人——马德菲尔德男爵和拉舍塔迪埃侯爵——就成了她的密友。他们秘密聚在一起,谋划着各种方案,并不断地向巴黎和柏林方向发出密信。约翰娜沉迷于令她飘飘然的阴谋中不可自拔。总之,她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她已经陷得太深了。
在当时的俄国,五十一岁的阿列克谢·别斯杜捷夫-柳明算得上是最有天资的人之一。在外交事务方面,他的能力强于绝大多数外交家,让他在外交政策和宫廷权谋的漩涡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能力则为他赢得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少年时期,别斯杜捷夫就显示出超凡的语言能力。十五岁那年,他被彼得大帝选派到国外去接受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一直在学习外交事务。1720年,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彼得大帝任命他为俄国驻哥本哈根大使。又过了五年,在彼得大帝驾崩后,他被委任为俄国驻汉堡公使,这个无足轻重的职务他承担了十五年。经过了安娜女亲与安娜·利奥波多芙娜摄政王这两位德意志女人的统治期之后,伊丽莎白刚一继位就打算恢复当年父亲确定的外交政策。为确保政策的实施,她重新启用了父亲的门徒别斯杜捷夫。伊丽莎白将别斯杜捷夫从一潭死水的汉堡召回到俄国,任命他为枢密院副总理大臣,总领外交事务。
别斯杜捷夫双唇单薄,鼻子却很突出,长着一副尖削的下颌,宽阔的额头有些倾斜。他是一个美食家,热爱化学,还患有忧郁症,生性残忍、喜怒无常、脾气暴躁,而且向来深藏不露。这位玩弄权术的高手在重掌大权之后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而且雷厉风行,人们对他更多的是心怀畏惧,而非喜爱。他对敌人毫不手软,为了祖国和伊丽莎白女皇的利益殚精竭虑。在索菲娅还没有成为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时候,别斯杜捷夫一开始对她充满敌意,后来又变得友好起来,索菲娅也因此而见识到了这位副总理大臣所具有的截然不同的性格。一方面,他很直率、刚愎自用,甚至有点暴虐,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判断力很准确,工作起来非常忘我,毫无私心,又是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独裁统治忠诚的仆人。
伊丽莎白在位时,全俄国上上下下只有她一个人说了算。作为男性来考虑的话,女皇或许并不喜欢自己的副总理大臣,但她信任他,将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谋臣。普鲁士大使及其他各方人士都在图谋破坏女皇对别斯杜捷夫的信任,但女皇对他们的努力一概不理不睬。在大多数问题上,女皇都允许别斯杜捷夫自行决定,不过偶尔有几次女皇也会坚持自己的主张。比方说,将自己的外甥召至俄国,并让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自始至终女皇都没有征求过别斯杜捷夫的意见;选择索菲娅作为彼得的新娘,这个决定也与别斯杜捷夫的意见背道而驰。对于这两件事情,女皇都表现得有些冲动,凭着自己的直觉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此外,在这个流光溢彩令人艳羡的皇宫里,有时候女皇只乐意将自己当作一个美丽的女人而已,这个女人只需要周围的人不停地讨好她,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就会持续上好一阵子。当女皇陷入这种情绪时,为了让女皇在重要文件上签名,别斯杜捷夫常常得一连等上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他曾经对一位奥地利外交官说过:“在处理国务方面,倘若我们的女皇能拿出玛丽亚·特蕾西亚万分之一的时间,那我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了。”
腓特烈在柏林时吩咐过约翰娜,要她协助自己派驻俄国的大使除掉这位副总理大臣,然而参与这场阴谋的人却全都对这个敌人一无所知。他们以为这个人资质平平,身上存在着很多缺陷,例如赌博、嗜酒,是一个拙劣的阴谋家。因此,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只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略施小计即可将这位副总理大臣逼到绝境上。但是,谁都没有预料到,对方对他们所有的秘密聚会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也不知道对方已经敏锐地揣测出他们的意图,经验十足的别斯杜捷夫已经开始提防他们,而且先发制人的将会是他,而不是他们自己。
别斯杜捷夫的防御措施很简单,他只消截获并破译对方来往的信件,读完之后再抄录下来即可。一位就职于外交部的德语专家负责破译、抄录密信,之后还要将原件不露痕迹地重新封口。莫斯科与欧洲大陆之间信函往来无数,发信方与收信方都丝毫不曾怀疑过别斯杜捷夫已经读过,并抄录下信中的每一句话。
别斯杜捷夫无须担心这些信件暴露出他个人的问题,实际上信中最醒目的内容都是拉舍塔迪埃侯爵对伊丽莎白女皇的讽刺挖苦和轻蔑的人身攻击而已。侯爵向自己的政府报告称伊丽莎白是一个懒惰、奢侈、不检点的女人,一天之内更衣四五次,签署一些自己根本没有读过的文件,而且“轻浮、懒散,越来越胖”,“已经没有充沛的精力来治理国家了”。充斥在信中的傲慢和敌意都旨在激起路易十五和凡尔赛那群臣僚们的兴趣,这种信很容易激怒一个生性敏感易怒的君主,但是彼得大帝的女儿却不属于这种人。
除了对女皇的人身攻击之外,拉舍塔迪埃侯爵还在信中透露了他们正在密谋推翻别斯杜捷夫及其倡导的亲匈政策,泽布斯特的公主秘密参与其中的事情在信中也有所提及。侯爵在信中提到约翰娜赞同他的观点,并提到她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也保持着通信往来,约翰娜作为普鲁士间谍的身份就这样被侯爵暴露了出来。
别斯杜捷夫很从容,他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敌人在这场阴谋中越陷越深。在截获了五十封这种不怀好意的信件之后,他才将证据出示给了女皇。这批信件绝大部分都出自拉舍塔迪埃侯爵之手。1744年6月1日,伊丽莎白带着彼得、索菲娅和约翰娜去了13世纪修建的特罗伊茨修道院去休养。深思熟虑之后,别斯杜捷夫认为,在远离宫廷的修道院里女皇会有充足的时间读这些信,他将自己搜集到的证物摆在了女皇面前。伊丽莎白发现,索菲娅的母亲一边享受着俄国恩赐给她们的荣华富贵,一边除了参与推翻副总理大臣的阴谋之外,还在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对俄国图谋不轨。
6月3日,索菲娅、彼得和约翰娜刚用完午餐,伊丽莎白女皇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莱斯托克。女皇命令约翰娜跟她走,留在房间里的索菲娅和彼得爬上窗台,并排坐在一起,两个人都把腿耷拉在窗台下。他俩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就在索菲娅被彼得逗得哈哈大笑的时候,房门突然被推开了,莱斯托克出现在门口。“立即停止你们的打闹!”他冲两个人嚷嚷道,随即又转头看着索菲娅说,“你可以回去收拾行李了。你马上就要回家了。”两个年轻人大吃一惊。彼得问莱斯托克:“这是怎么回事儿?”莱斯托克严肃地回答道:“你会知道的。”说完便怒气冲冲地离去了。
彼得和索菲娅无法想象究竟出了什么事儿,就算位高权重,侍臣用这种傲慢无礼的口气跟皇位继承人及其未来的妻子说这样的话也是难以置信的。彼得试图给索菲娅做出解释,他说:“如果你的母亲做了坏事,那也不意味着你做了坏事。”惊恐的索菲娅回答说:“我的职责就是服从我的母亲,服从她的命令。”索菲娅以为自己就要被送回泽布斯特了,她望着彼得,猜测着倘若自己真的离去彼得又会作何感想。多年后索菲娅写道:“我清楚地意识到,他根本不会为了同我的分别而难过。”
两个年轻人仍旧坐在窗台上,眼前发生的一切令他俩迷惑不解,身体也随之战栗着。就在这时,伊丽莎白女皇从自己的房间里走了出来,那双蓝眼睛闪闪放光,盛怒之下的她面颊涨得通红。约翰娜走在女皇的身后,她的两只眼睛里噙满了泪水。看到女皇走到自己正下方时,两个小家伙从窗台上跳了下来,毕恭毕敬地向女皇垂下了脑袋。索菲娅知道母亲的所作所为跟自己毫不相干。
但是,凡是侮辱或者背叛过伊丽莎白女皇的人都无法得到女皇的宽恕。女皇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拉舍塔迪埃侯爵。她命令这位法国大使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莫斯科,直接前往边境城市里加,其间不得在圣彼得堡停留。这位昔日的朋友令女皇大为震怒,她下令要求他归还自己的一幅画像,那是当年女皇送给侯爵的一幅镶嵌在钻石相框里的女皇肖像画。侯爵将画像还给了女皇,把钻石留了下来。普鲁士大使马德菲尔德男爵获准在俄国继续逗留一段时间,但不得超过一年。约翰娜被允许留在俄国的唯一理由就是她是索菲娅的母亲,一旦女儿同彼得大公完婚,她就必须立即离开俄国。
随着政坛上的敌手彻底覆灭,而且溃不成军,别斯杜捷夫的权势就更加膨胀了。原本只是副总理大臣的他被擢升为总理大臣,女皇还赐予他一座新的宫殿和封地。政治敌手的溃败意味着别斯杜捷夫“亲匈反普”政策的胜利。大权在握的别斯杜捷夫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反对彼得同索菲娅的婚事了,他明白伊丽莎白女皇一心想要促成这桩婚事,自己插手阻挠将会惹祸上身。而且,就算这对新人能够完婚,新娘的母亲也已经没有继续兴风作浪的能力了。
约翰娜公主短暂的外交生涯就这样毁于一旦。法国大使被草草驱逐离境,在俄国宫廷里浸淫了二十来年的老外交家、普鲁士大使也彻底失了势,而别斯杜捷夫则被提拔为俄国的总理大臣。最终,约翰娜自己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伊丽莎白曾经深爱过约翰娜的哥哥,由于爱屋及乌,她对约翰娜也曾十分友善,而现在她对约翰娜的情感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约翰娜尽快返回德意志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