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尹其人暨《大一生水》研究
- 李水海
- 1027字
- 2020-06-25 14:44:26
5.“天”也具有宇宙万物生成的“次根源”的功用
在《大一生水》的宇宙生成论中,不仅“水”具有宇宙万物生成的“次根源”的功用,而“天”(独“天”)也具有宇宙万物生成的“次根源”的功能。该文云:“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
(辅)大一,是以成
(地),天
(地)复相
(辅)也……”此一宇宙创生的过程,邢文用图式表示如下
: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0FC4B4/138982553054390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25_0006.jpg?sign=1739569506-dEJZFQ9CRbsa6ML5x4Wb4SwPCu5dKShT-0-ea1b80f130f2aff7a1147d950035fc4f)
这就明确地表达“大一”创生天地万物的顺序和复杂过程。在此一顺序和过程中,先是“大一”创生“水”,再由“水”与“大一”反作用而化生“天”,“天”与“大一”反作用而化生“地”。这样,“大一”就创生了天地万物。这实际上是“大一”、“水”、“天”(独“天”)其三元互动(“反辅”、“相辅”)而创生宇宙万物的。这就是《大一生水》本身所表达的宇宙造化(创生)的三元观。这种三元观,在把“大一”作为宇宙创生的“主元”(主要的根本的起始者和创生者)的同时,也张扬和强调了“水”与“天”这两个“次元”的不可或缺的功用。这种宇宙创生三元观,把“天”(独“天”)厘定为万物生成的一种“次根源”的因素,则是对老子自然哲学思想天道观的创造性发挥。老子很重视“自然之天”
,他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他强调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把“天”判定为“域中四大”。可知,“天”的位置是很高的。但是,老子的“天”,并不是宇宙的本根本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无名(即‘道’
),天、地之始。”
“玄牝(形容道生天地万物而无形无迹,故谓之微妙幽深也
)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
“有物(即道
)昆(混)成,先天、地生……独立 [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道”在天之先,是天、地之母。可见“天”不是宇宙万物的起始者、创生者,“道”才是宇宙万物的本根本源。“天”甚至处于“一”之后,“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 [一]以宁”
。老子宇宙创生的三元观是不包括“天”这一元的。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老子宇宙造化之三元,即“道”、“一”、“二(阴、阳)”
,显然不涵盖“天”这一元。然而,《大一生水》中的“天”,虽然居“大一”(相当于《老子》的“道”)、“水”之后,但它具有“次根源”(或“次本源”)的功用:由“大一”所生的“水”反辅“大一”,以生独“天”,然后,独“天”反辅已被“水”辅的“大一”,则产生天地万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