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是忆念录:浙江大学百廿校庆老校友文选
- 钱永红
- 1882字
- 2025-02-15 19:18:34
怀念比肩作战的打游击的洪鲲同学
民国二十六(1937年)年“七七”抗战开始,学校正放暑假,我因为东北家乡沦陷,每个暑假都留在校中。抗战不久,留校同学即成立抗敌后援会,我被推为负责人。秋季开学,当时学校的不成之法,学生自治会主席多由三年级同学担任,因此我这个平时不大讲话的“大三”人,便被拖出来当主席。每天除了上课外,全部时间都忙着抗敌活动。
学校迁建德之后,上海保卫战已近尾声。当时盛传“游击克敌”之说,恰好军事委员会属下的诸嵊新宁游击总队派人来校,请自治会代物色十二位同学参加他们的游击行列。我首先热烈响应参加,当我发出尚需十一位同学的消息后,马上便有人踊跃参加,他们是二十八级电机系的洪鲲、汤兰九、王家珍和程羽翔,化工系的黄宗麟,土木系的丁而昌和吉上宾,化学系的李建奎,数学系的程民德,和二十九级电机系的虞承藻和土木系的陈家振。
我的游击队战友洪鲲是由浙大高工考入浙大,是一位埋头读书、不苟言笑的人,自律极严,有书呆子之称。读书拼命,运动也拼命。他是篮球队班代表,打后卫。比赛起来,拼劲十足。一年级军训,他被选为班长之一,喊起口令时,挺胸吸腹,双目圆睁,教官也不禁为之莞尔。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杭州南星桥,各大专学生暑期集中军训时,他被选为小队长(相当于班长),当小队长都要有身先士卒的精神。他的身体并不强壮,但在跑步运动和打野外演习时,他总跑在前面。看见他累得面红耳赤,直喘粗气,我常为他着急。
“七七”抗战开始,他暑假提前返校,并马上参加暑期抗战后援团,协助训练学校工友,在空袭时如何戒备,如何防止日谍或汉奸侵入校园。开学之后,除了上课,他把全部时间投入了抗敌工作。
学校迁建德之后,他更是积极参加抗敌活动,知道游击队要人,马上向我报名参加。我很担心他的身体,他说绝无问题。当然我是非常愿意有他这样的战友。我们先到杭州总队报到,一律被任为上尉政训员。每天除自我训练外,还接受工兵的爆破训练。在国军自杭州撤退之日,我和一位中尉工兵军官担任钱塘江东岸义渡码头的爆破工作,洪鲲和另八位同学则随工兵教官在钱江大桥上布置炸药,他并负责在深夜乘快艇到义渡码头附近接应我们。如果我们不能在炸毁钱江大桥之前完成任务时,则乘快艇渡江。我们在深夜一时许开始放置炸药,三时许我点燃了火线,几声巨响,完成了义渡码头的爆破。于是乘着三轮机车冲过了钱江大桥。四时许一阵阵如雷响声,钱江大桥大半炸毁了,阻止了敌人机械化部队快速的行动。
游击总队有三个大队、一个政治中队,每大队有三个中队。除了丁而昌一人留总队外,其余人都分发到各大队的中队,地位是和中队长平行。中队长负责军事训练,政训员负责精神训练。洪鲲派在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我派在第三中队,队员都是浙江诸嵊新宁四县募集而来的子弟兵,识字的不多。洪鲲能讲地方方言,上课时讲得有条有理,极得队员们的信服。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间,我负责集训队,在不作战时担任训练壮丁工作。最多时,训练近千名的壮丁,特请他来演讲。在演讲时,他要求极严,听讲的不准有半点移动,充分表现他严谨的生活教育。
经过连续的数次战役之后,部队退到后方整训。大家聚集一起,彻底检讨得失,一致认为游击队只能打游击战而不能攻城陷阵,同时各部队长也不似开始时的爱国热忱,并渐趋腐化,再干下去,对抗战将无任何贡献。因此全体十一人(丁而昌已殁)向总队长辞职。总队长叹息着说:“你们的离去,总队从此失去了精神支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下旬离开游击队,我们全体由浙江至江西,最后到了长沙。当时陆军机械化学校技术学员队招考第三期学员。浙大已有二十八级同学余伯祺、张宝书、史汝揖、朱沅浦、俞懋旦、龙家浩和孙聘三等毕业于第二期,并分派各机械化部队工作。洪鲲当时也想考机校,继续从军报国,惜以身体不及格,只得返校复学。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我在机械化学校毕业,分发到当时的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是年冬参加湘北第一次会战时,曾接到洪鲲打气的信,同时也知道返校同学,在家乡沦陷、经济无继之下,生活都很困苦。于是将在校时的呢制服,寄去给他们御寒,并将每月薪金除留生活费用外,全部给洪鲲,由他分配给各位需要的同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我到遵义复学时,他已毕业,并到四川工作,听说他的肺部不大好,常需调养,这都是打游击时过度劳动所种下的病根。一别四十四年,非常挂念他的健康情况。他的爱国苦干精神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使我在怀念之余,倍加钦佩。岁月不居,光阴无情,唯有心香一瓣,祝他老当益壮。

2000年5月,昔日的游击战友重逢于浙江大学
左起:刘璧嘉(刘奎斗之女),刘奎斗,洪鲲,洪一新(洪鲲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