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痛哭的嘴

在痛哭的时候,颏肌通过较大程度的收缩将下嘴唇的中部向上推起,下巴部位会随之形成表面凹凸不平的肌肉隆起;这时,下嘴唇中部向上推起的部分将原本可以露出的部分下齿遮住,但此时两侧嘴角还保持着向侧面偏下方向拉伸的状态,因此嘴角部位的下齿又显露出来了,这就造成了下嘴唇曲线呈“W”形。

figure_0114_0232

人在放松的状态下,唇部曲线也是自然形成的,因为周边的肌肉没有出现明显的控制和收缩;而当人受到惊讶或惊恐的情绪刺激时,嘴巴会下意识地张开,这时,唇部可能会将牙齿遮住,尤其是下齿,几乎显现不出来;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嘴唇是微微闭合着的,因为口腔只能在封闭的场合中积聚水分,长时间地张着嘴会让人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

figure_0114_0233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科学家的细致观察,在尽量大幅度地咧嘴的同时,嘴部周边几组肌肉的协同作用会在下唇靠近两侧嘴角1/4处,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转折角度,使下唇的咧开程度大于上唇,这就形成了一个近似梯形的口型。这个口型是最有利于发出尖利且气息充沛的声音。因此大声喊叫时候的口型与哭喊时的口型十分相似。同时,梯形的口型源于上唇的提升和下唇的下侧方向的拉动,嘴唇会因为拉紧而变薄。

figure_0114_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