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国内主要相关项目统计分析
笔者分别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官方发表的立项数据为数据源,对档案学类项目中有关“档案服务”的立项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共检索到14条有关项目记录。通过表2—4、表2—5中所示立项时间可看出,2000年以来,有关“档案服务”的研究立项逐渐增多,且在2009年以后更为集中,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档案服务”主题越来越受重视。
![xx](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92046/14867051204813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12.jpg?sign=1739379737-S6QSFgkBLyEAN5Tya7grCfWh66xrJfpH-0-3fb97d9af0cb6c9549b5b3dd051f8ef4)
![xx](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92046/14867051204813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13.jpg?sign=1739379737-ZilAcaZkJVlQf43z5cn9KO1YG8Kae1ty-0-d7e2abca5cc50314704f4578a2292776)
![xx](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92046/14867051204813706/epubprivate/OEBPS/Images/014.jpg?sign=1739379737-Vb5nvqiwhW9If62j6MO72RDToHaGVF1c-0-c86b4fbb4a10693efc2e59023d470962)
通过对表2—4、表2—5中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内同行对于“服务”类问题的研究主要以档案部门自身为出发点,研究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为和规律,如档案资源的开发,以及档案馆服务公众的现状、评价、策略等。其服务主体定位较单一,不够广泛。简而言之,现有立项更多的仍是在研究“服务社会化”。
而本书以社会分工为基点,揭示的是档案服务的专业分工特征,研究的服务主体更为广泛、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更具有宏观性、创新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