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地下水分布特征

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河谷冲积层的地下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8年真题]

A.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由于在河流上游河谷及下游平原冲积层的岩性结构不同,其地下水的性质也有较大差别

B.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开采后可以增加地表水的补给

C.河谷冲积层构成了河谷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裂隙含水层

D.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水和两岸的基岩裂隙水

【答案】C

【考点】河谷冲积层地下水

【解析】河谷冲积层是河谷地区地下水的主要富水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河水等,地下水动态变化很大。由于河流的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水动条件存在着差异,所赋存的地下水特点也不同:河流上游山区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为潜水。冲积层厚度不大,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因而其透水性好。河流中游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河谷变宽,发育有河漫滩和多阶级地。河漫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双层结构的特点,即上层为亚黏土、亚沙土等,具有相对隔水性,下层为砂层或砾石层,透水性好。河流下游平原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冲积物较厚,河流的低阶地与河漫滩分布面积也较宽广,岩性变化也较复杂,存在双层结构,且常出现粗粒与细粒岩层构成的互层,可构成多层含水层。

2与山区丘陵区单斜岩层地区的富水程度无关的因素有(  )。[2017年真题]

A.岩性组合关系

B.补给区较大的出露面积

C.倾斜较缓的含水层富水性较好

D.倾没端具有排泄区

【答案】D

【考点】富水程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单斜岩层地区富水程度的影响因素有岩性组合关系、含水层在补给区应有较大的出露面积、倾角较缓的含水层富水性较好

3关于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

A.山前倾斜平原边缘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埋置较深,水质较好

B.古河道中的地下水,由于古河道中岩性较粗,径流交替条件较差

C.大沙漠腹地的沙丘地区地下水,其补给主要为地下径流和凝结水

D.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是人畜生活和工农业建设的宝贵资源

【答案】B

【考点】沙漠地区地下水

【解析】A项,山前倾斜平原边缘沙漠中的地下水特征:冰雪融化补给地表水,没有冰雪时,雨季洪流渗入补给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受蒸发影响不大,水量一般相对丰富,水质较好。B项,古河道中的地下水特征:古河道中岩性较粗,径流交替条件较好,常有较丰富的淡水,地下水埋藏较浅,水质好,为主要供水水源。C项,大沙漠腹地的沙丘潜水特征:补给主要依靠地下水径流或者凝结水。D项,沙漠地区的地下水,是人畜生活和工农业建设的宝贵资源。

4河谷冲积物孔隙水的一般特征为(  )。[2013年真题]

A.沉积的冲积物分选性差,磨圆度高

B.沉积的冲积物分选性好,磨圆度低

C.沉积的冲积物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强

D.沉积的冲积物孔隙度小,透水性弱

【答案】C

【考点】河谷冲积物的特征

【解析】河谷冲积层是河谷地区地下水的主要富水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河水等,地下水动态变化很大。由于河流的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水动条件存在着差异,所赋存的地下水特点也不同:河流上游山区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为潜水。冲积层厚度不大,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因而其透水性好。河流中游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河谷变宽,发育有河漫滩和多阶级地。河漫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双层结构的特点,即上层为亚黏土、亚沙土等,具有相对隔水性,下层为砂层或砾石层,透水性也较好河流下游平原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冲积物较厚,河流的低阶地与河漫滩分布面积较宽广,岩性变也较复杂,存在双层结构,且常出现粗粒与细粒岩层构成的互层,可构成多层含水层。由此可见,粗砂、砾石等沉积冲积物具有孔隙度大透水性好等特点。

5下面有关裂隙水特征的论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裂隙水与孔隙水相比,表现出更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B.裂隙岩层一般并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分布均匀的含水层,而通常由部分裂隙在岩层中某些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若干个带状或脉状裂隙含水系统

C.裂隙含水系统的水量大小取决于裂隙的成因与含水系统规模的大小

D.大多数情况下裂隙水的运动不符合达西定律

【答案】D

【考点】裂隙水特征

【解析】基岩裂隙水的特征有:裂隙率较低;分布很不均匀;在空间上的展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裂隙岩层一般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均匀分布的含水层,而常由部分裂隙在岩层中某些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若干带状或脉状裂隙含水系统。岩性、地质构造控制了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特点,从而也就控制了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决定了裂隙含水系统的水量大小。大多数情况下裂隙水的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只有在少数巨大的裂隙中水的运动不符合达西定律,甚至属紊流运动。

6某岩溶地区地下河系总出口流量为4m3/s,该区地下水汇水总补给面积为1000km2,某地段补给面积为60km2,则该地段地下径流量为(  )。[2016年真题]

A.0.024m3/s

B.2.4m3/s

C.0.24m3/s

D.24m3/s

【答案】C

【考点】地下径流的计算

【解析】岩溶地区地下径流流入补给量为:Q′=M×F。

其中,地下水径流模数为

将题中所给数据代入可得该地段地下径流量为:Q′=M×F=0.004×60m3/s=0.24m3/s。

7在可溶解性岩石分布地区寻水,实质上就是调查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并结合补给条件寻找其富水部分。一般情况下,岩溶水的分布(  )。[2009年真题]

A.极不均匀,具有向深部逐渐减弱的规律,且在水力联系上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B.均匀,具有向深部逐渐减弱的规律,且在水力联系上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C.均匀,水质好,水量丰富,具有各向异性

D.极不均匀,且水质差,在水力联系上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答案】D

【考点】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解析】岩溶水是指赋存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岩溶水的分布特征为:富水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分带性;岩溶水赋存的极不均一性水力联系的各向异性径流、排泄条件十分复杂。

8地下水的总硬度是反映地下水哪个选项成分含量高低的指标?(  )[2009年真题]

A.Ca和Mg

B.CaCO3和MgCO3

C.Ca2和Mg2

D.CaSO4和MgSO4

【答案】C

【考点】水的总硬度

【解析】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其中包括碳酸盐硬度(即通过加热能以碳酸盐形式沉淀下来的钙、镁离子,故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即加热后不能沉淀下来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又称永久硬度)。

9在黄土层中寻找地下水的富集地段,除了近河谷地带,首先要考虑以下哪项,并应注意厚层黄土中的钙质结核层及黄土下伏基岩剥蚀面的凹陷部位,以及黄土覆盖下的其他成因的沉积物和基岩中的地下水?(  )[2008年真题]

A.沟谷地带

B.裂隙的发育程度

C.古河床

D.平坦地形中的洼地

【答案】D

【考点】地下水的寻找

【解析】在黄土层中寻找地下水的富集地段,除了近河谷地带,首先要考虑平坦地形中的洼地。黄土层中地下水的富水性取决于地形、裂隙发育程度等,一般洼地的富水性相对最好,而地形破碎、沟谷深切的地段最差。

10某灌区面积10万亩,其毛灌溉定额为500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田间入渗系数为0.4,请问该灌区对地下水的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忽略渠系蒸发)(  )万m3

A.3000

B.2000

C.1600

D.1000

【答案】C

【解析】该灌区对地下水的年灌溉入渗补给量(忽略渠系蒸发)为:500×10×0.8×0.4=1600(万m3)。

11根据洪积扇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洪积扇分为黏性细土带、粗粒沉积交错过渡带、砂砾石带。其中,砂砾石带中的地下水的特点有(  )。

A.透水性好,水交替急剧,蒸发作用微弱,水质好

B.透水性好,水交替急剧,蒸发作用强,水质不好

C.透水性好,水交替不急剧,蒸发作用微弱,水质不好

D.透水性好,水交替不急剧,蒸发作用强,水质好

【答案】A

【解析】洪积扇的地貌特征为靠山近处窄而陡,离山较远宽而缓,形如锥体。根据洪积扇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洪积扇分为黏性细土带、粗粒沉积交错过渡带、砂砾石带。其中,砂砾石带位于洪积扇上部,此带地形坡度陡,水动力条件强,沉积物多为砾石、卵石、漂砾等,此带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含水层厚度大,水质较好,透水性强,水交替急剧,蒸发作用微弱

12对冲积物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冲积物是洪水冲积而成的

B.冲积物是经常性的河流水流冲积而成的

C.冲积物的岩性和其中地下水的分布在上中下游没有差别

D.冲积物中的地下水和河水之间不存在相互补给关系

【答案】B

【解析】AB两项,河谷冲积层是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洪积层。冲洪积扇是河流与洪流在出山口形成的扇状或锥状堆积体,其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C项,由于河流的上游、中游与下游的水动条件存在着差异,所赋存的地下水特点也不同。河谷冲积层上中下游的地下水特征为:河流上游山区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为潜水。冲积层厚度不大,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因而其透水性好。河流中游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河谷变宽,发育有河漫滩和多阶级地。河漫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双层结构的特点,即上层为亚黏土、亚沙土等,具有相对隔水性,下层为砂层或砾石层,透水性好。河流下游平原冲积层中的地下水。此段冲积物较厚,河流的低阶地与河漫滩分布面积也较宽广,岩性变化也较复杂,存在双层结构,且常出现粗粒与细粒岩层构成的互层,可构成多层含水层。D项,河谷冲积层中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来自:河水的补给、降水入渗补给、灌溉水入渗补给、基层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

13一般而言,以下沙漠风沙层中的地下水补给项的哪一项是不现实的?(  )

A.地表水

B.大气降水

C.凝结水

D.裂隙水

【答案】D

【解析】沙漠内风沙潜水的补给来源有:地表水的入渗。风沙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河水和洪水渗入。大气降水的入渗。尽管沙漠地区降水很少,但冬春积雪的融化和夏季降雨,可以很快下渗储存于地下,成为风沙潜水的补给源。凝结水的补给。一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二是土壤内部因蒸发生成的水汽在夜间冷凝成水。沙丘下伏淡水含水层自下而上的补给。根据沙漠内风沙带水分布和埋藏特点,可分为河流两旁的潜水、湖盆边缘的潜水、沙漠边缘低洼处的潜水。

14风化裂隙水的分布受气候、岩性及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在(  )气候条件下的地区,有利于岩石形成较大而开张的风化裂隙,含水量较大。

A.气候干燥而温差大

B.气候湿润而温差大

C.气候干燥而温差小

D.气候湿润而温差小

【答案】A

【解析】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风化作用与卸荷作用决定了岩体的风化裂隙带在近地表处呈壳状分布,通常厚数米至数十米,裂隙分布密集均匀,连通良好的风化裂隙带构成含水层,未风化或风化程度较轻的母岩构成相对隔水层。因此,风化裂隙水一般为潜水,被后朔沉积覆盖的古风化壳,也可赋存承压水。风化裂隙水通常分布比较均匀,水力联系较好,但含水体的规模和水量都比较局限。在气候干燥而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于岩石形成较大而开张的风化裂隙。

15在各类裂隙水中,因为(  )分布广泛,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富集,从而具有实际的开采价值。

A.风化裂隙水

B.成岩裂隙水

C.构造裂隙水

D.风化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

【答案】C

【解析】裂隙水是赋存于岩体裂隙中的地下水。按含水介质裂隙的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与构造裂隙水。各类裂隙及其地下水的特征有:

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的风化带中,风化作用与卸荷作用决定了岩体的风化裂隙带在近地表处呈壳状分布,通常厚数米至数十米。裂隙分布密集均匀,连通良好的风化裂隙带构成含水层,未风化或风化程度较轻的母岩构成相对隔水层。因此,风化裂隙水一般为潜水。被后朔沉积覆盖的古风化壳,也可赋存承压水。风化裂隙水通常分布比较均匀,水力联系较好,但含水体的规模和水量都比较局限。

成岩裂隙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构造。一般情况下,成岩裂隙多为闭合,不构成含水层。陆地喷溢的玄武岩裂隙发育且张开,可构成良好含水层。岩脉及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冷凝后可形成张开的呈带状分布的裂隙,赋存带状裂隙水。熔岩流冷凝过程中未冷凝的熔岩流走,在岩体中留下的巨大熔岩孔道,形成管状含水带,可成为强富水的含水层。

构造裂隙是地壳运动工程中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是所有裂隙成因类型中最常见、分布范围最广、与各种水文工程地质问题关系最为密切的类型,其地下水是裂隙水研究的主要对象

16以下哪项描述裂隙水的运动特征是正确的?(  )

A.水流呈明显的各向异性

B.水流均呈层流

C.埋藏在同一基岩中的地下水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D.埋藏在同一基岩中裂隙水的水力联系好

【答案】A

【解析】裂隙水的运动特征包括:运动状况复杂,呈明显的各向异性有局部承压现象;运动速度不大,多呈层流状态,在宽大的裂隙中也可呈紊流状态。另外,埋藏在同一基岩中的裂隙岩层一般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均匀分布的含水层,而常由部分裂隙在岩层中某些局部范围内连通,构成若干带状或脉状裂隙含水系统。

17下面关于地下水运动的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

A.自然界的地下水运动始终处于非稳定流状态,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运动要素变化幅度小,才可近似为稳定流运动

B.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运动可以用达西定律来描述

C.呈层流状态的地下水不一定符合达西定律

D.地下水径流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动

【答案】B

【解析】岩溶水运动速度变化很大,因此其流态变化也很复杂。在溶孔溶隙中,地下水缓慢地渗流,水流流态属于层流状态;而在溶洞、暗河等岩溶管道中,地下水流速大,最快可达2400m/h,处于紊流状态;在介于两者之间的大裂隙中则多显示过渡的混合流状态。由于达西定律是用于描述地下水的层流运动规律的,故喀斯特地区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运动不可以用达西定律来描述。

18下列地段中,山区丘陵区的地下水不太富集的是(  )。

A.古风化壳或块状岩石裂隙发育地段

B.侵入体的接触带

C.岩石裂隙和断裂不发育的地区

D.断裂破碎带

【答案】C

【解析】山地丘陵区主要是基岩地下水分布区,按基岩含水岩体的类别及其相应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岩溶地区地下水、基岩裂隙水和山间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在那些岩溶不发育,岩块致密,仍以原生孔隙为主的地区或地段,实际上是“相对隔水层”,因此这些地区的地下水一般都不太富集。

19关于岩溶水,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岩溶水分布不均匀

B.岩溶水的运动速度变化很大

C.岩溶水水位、水量变化幅度大,对降水反应明显

D.岩溶水在大洞穴中一般呈有压水流,在断面小的管路中一般呈无压水流

【答案】D

【解析】岩溶水是赋存于各种岩溶空隙中的地下水,它的的基本特点有:水量丰富而不均一,在不均一之中又有相对均一的地段。含水系统中多重含水介质并存,既具有统一水位面的含水网络,又有相对孤立的管道流;既有向排泄区的运动,又有导水通道与蓄水网络之间的互相补排运动。水质水量动态受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在强烈发育区,动态变化大,对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响应快。岩溶水既是赋存于溶孔、溶隙、溶洞中的水,又是改造其赋存环境的动力,不断促进含水空间的演化。溶岩水可以是承压水,也可以是潜水。由于溶蚀管道断面沿流程变化很大,在大洞穴中岩溶水呈无压水流;而在断面小的管路中,则形成有压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