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青年:提升综合素质,多方位塑造中国鲜活形象
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社会责任感。小组定期举办内容涉及国内基本政治概况介绍、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介绍和突发事件分析解读等知识的讲座与集体学习,积极开展年度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以及假期国内国际十大新闻的评选活动。小组为每名成员配发统一的学习手册,既可作为集体学习时的听课笔记,又可用于表达自己对热点问题的观点和看法。2007年10月至今,“形势与政策”小组共组织了七十二次集体学习,三十次内部测验,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通过系统梳理时事新闻的系统知识,大力拓宽学生们的世界视野,增强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注度,将“良史之忧忧天下”的意识贯穿于学习实践中,自觉提升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拓展能力范围,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形势与政策”小组特别重视对成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致力于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形成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勤于交流、勇于表达的自觉习惯,增强小组成员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注度,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形势与政策”小组与历史学院《春秋人文报》“时事纵横”版积极合作,小组成员踊跃为该版撰写时事评论,有效地锻炼了个人写作能力。通过集体讨论、主题展示、“学生进课堂”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这都有效地帮助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合作配合能力。小组还始终将团队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小组每年定期进行分组准备“环球论坛”、参加时事知识竞赛、举办小组周年庆联欢会、组织集体出游等活动,还通过注册专属邮箱域名,设计多语种组名标识、特色徽标系列LOGO,制作小组专用学习手册、小组信封信纸、特色纪念徽章、标徽印章及“爱在邢予正”学期纪念册等方式,建设内涵丰富、形式生动、以人为本的团队文化,培养团队间的互助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使小组成为友谊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也为青年学生日后步入岗位、走向社会时更快地适应人际交往打下扎实的基础。
注重外界宣传,提升中国青年新形象。小组的成长,受到了国务委员杨洁篪、外交部部长王毅、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魏礼群、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董奇等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热情勉励。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如2007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报》以《北京师范大学:十七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介绍了历史学院“形势与政策”小组的活动。2007年11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组的记者走进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对小组成员参与课前备课讨论和为2007级学生授课的情况进行了录制,并在11月24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了以“十七大精神深入高校学生心”为题的报道。2007年11月25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科学发展,成才报国:十七大精神走进当代大学生心灵》,专门介绍了小组创新学习十七大的情况。2008年11月4日出版的《参考消息》在其第16版《海外视角》中,以《中国年轻人代表一个更自信的中国》的醒目标题,刊载新加坡《海峡时报》文章,专门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本科学生的事迹,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据不完全统计,小组自成立以来,在海内外各类媒体中被报道了百余次,受到了校内外各方关注。小组成员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视野、得体的外交礼仪、深沉的历史积淀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重与赞扬,被不少外交人士誉为“民间外交真正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