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家训文化传承与创新
- 马建欣
- 473字
- 2021-03-15 17:58:56
第一章 绪论
家训作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1]的优良传统和德育范式,是我国民间化个体人格培育内容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方面,它表现为古代众多贤明的家长为后代子弟计从长远而制作家训,从而搭建起传统文化走下圣坛、广被民间的文化桥梁,将传统经典中晦涩难懂的大道理转化为日常行为规范,使儒家学说和伦理思想步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很多人作家训“正欲其浅而易知,简而易能,故语多朴直。使愚夫赤子,皆晓然无疑”。因而很多家训文本通俗易懂,在社会民众中流传广泛,成为古代人格培育和社会教化的家庭德育教科书。另一方面,这些家训现实地活化展现为通过制作、修订、重刊等家训昭示活动,伴以家庭尊长日常教戒的反复施为而将家训理念生活化、常态化、民间化,最终通过世传淳厚浓郁的家训门风熏陶渐染等家训教戒实践。众多的家长们为了整齐门内和护佑子孙而制作的家训,无不成为集中反映中国人固有的崇德遵礼、孝亲友爱等伦理道德思想和修身处世立德、塑造子弟人格的家长追求,自然而持久地通过家训文本和家教训诫生动地存续于千家万户,成为古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庭(家族)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