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和自我催眠的核心:打开心门

让我们从“催眠”转到“自我催眠”,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许并非像你想象的那么大。法国药剂师埃米尔·库埃被视为“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之父。“我每天都在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就是他给出的著名的自我暗示建议。库埃也是最早发现安慰剂效应的人之一。他惊讶地发现:当他在药店里特别夸赞过某种药物时,他的顾客用过后就恢复得很快;如果他没这么做,病人恢复得就很慢。

安慰剂效应通常是在外部权威的参与下才能发生的,例如本例中作为药剂师的库埃。通常医生或治疗师也有这样的权威,甚至身边的姐妹妯娌,如果我们认为她对健康问题比较了解,也能成为权威。这个主观上被认为是权威的人,通过她的建议和自信的行为,加强了病人对药物疗效的信心。这种信心对于迅速康复至关重要,即使病人吃的是一种没有化学可测量效果的假药。可以说,病人是通过相信药物本身的作用来治愈自己——稍后我会解释这一点。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安慰剂效应是外部催眠和自我催眠相结合的结果,外部催眠的暗示来自外部,即专业权威。服用药物的人最终必须让自己相信“如果你吃了这个药,你很快就会好起来”这一暗示,而且还要让它进入自己的潜意识中。这绝不是简单的遥控操作。如果库埃的顾客对药剂师很不信任,那么安慰剂效应也很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