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血浆(清)阴离子间隙的计算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AG)是血清中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临床上用来评价酸碱紊乱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对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清中阳离子主要有Na +、K +、Ca 2 +、H +、Mg 2 +等,其中以Na +、K +和H +为主,约145mmol/L,称为可测定阳离子,其余为未测定阳离子( unmeasured cation,UC )。阴离子主要有Cl 、 SO 24 、PO 34 、有机酸及带阴电荷的蛋白质等,其中以Cl 为主,约为128mmol/L,为可测定阴离子,其余为未测定阴离子( unmeasured anion,UA)。根据血清中阴离子( 155mmol/L)和阳离子( 155mmol/L)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理,Na ++ K ++ UC = Cl + + UA,将上式移项为Na ++ K +-Cl - = UA-UC = AG。由于血清中含钾 量较少,且变化不大,所以临床上常用AG = Na +- Cl 这一公式。
AG是根据可测定阳离子( Na ++ K +)和可测定阴离子( Cl + )的浓度计算出来的,它取决于未测定阴离子和未测定阳离子的浓度。因此,AG的实际概念是血清中“残余的未测定的阴离子”,即指血清中全部未测定阴离子用来平衡全部未测定阳离子后所剩余的部分。
由于未被测阳离子浓度低且稳定,所以AG值主要反映未被测阴离子的变化。从计算公式可看出,影响血钠的各种因素均可影响AG值。

【结果计算】

AG ( mmol/L) =Na +-( Cl + )
举例:测得血清Na +为138mmol/L,Cl 为100mmol/L, 为22mmol/L。代入上式。
AG ( mmol/L) =138-( 100 +22) =16

【参考区间】

成人AG: 8~16mmol/L。

【注意事项】

1.标本要求 标本收集后,应隔绝空气,迅速送检,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AG值不是直接测得的结果,而是分别测定Na +、Cl 后计算而得。上述三项结果必须测得很准确,否则存在实验室误差。若用含有K +、Na +、Cl ,CO 2电极组合的电解质分析仪,可通过分析仪的微处理器计算出阴离子间隙的结果。

【临床意义】

临床上AG值增高常见于:酮酸、乳酸、磷酸盐或硫酸盐的滞留和碳酸氢盐减少的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时,由于磷酸盐与硫酸盐增高,阴离子间隙可增至24~29mmol/L。代谢性酸中毒时,如果碳酸氢盐下降的同时伴有氯化物增多(>110mmol/L),阴离子间隙可正常。大量使用羧苄西林与其他阴离子药物时,阴离子间隙增高,但没有代谢性酸中毒。
AG值下降常见于:如排除计算错误,可见于低白蛋白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多发性骨髓瘤、高镁血症、高钙血症和锂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