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重修嘉鱼县志卷之一·封域志第一

《书》曰:“申画郊圻。”而子輿氏则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夫九州奠壤,九野分形,前王乃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所以顺其自然,固势当区别也。嘉鱼介在江表,山泽各举其半,高深隐现,互相莹带,阡陌绣错于其间,即非神膏沃野,考其建置,因革邦则旧矣。守土者因其势而抚驭之,亦美锦亦制也,故以封域志居先。

星野

九州封域,各有分星,以观妖祥,识在保章,然则设救政,访叙事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不可不察也。志星野。(旧志)

《禹贡》:荆州之域,当天文轸翼之度,鹑尾之次也。今湖广所隶府属,惟襄阳在荆豫之间,而施州之卫居荆梁之界,余悉为荆楚地分之分次,其占候应与府同。

《西汉志》:轸翼,楚之分野,今之南郡、江夏、桂阳、零陵及汉中汝南皆楚分。

《晋书》:翼轸,楚荆州、南阳入翼六度,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零陵入轸十一度,桂阳入轸十二度,武陵入轸十度,长沙入轸十六度。按:翼轸皆临楚,分度不同占,但星野之相邻,即天光之共曜,故涉楚境者备录之,不必为一邑也。

沿革

嘉鱼,古荆州属地,至汉入沙羡,具未晰其名。至晋太康元年,始名为沙阳县,梁升为沙洲,隋废,入蒲圻为鲇渎镇,并沙羡为鄂州。五季南唐改为场,升元元年,升场为县,保大十一年改嘉鱼县,以其地有鱼岳山,取“南有嘉鱼”之义也。元大德五年,改鄂州为武昌路,明,复改路为府,嘉鱼为府属邑。至圣朝廓清海宁,江汉绥宁,而武昌府属,悉乃旧焉。(续志)

形势

嘉鱼形势以蒲圻章冠山为远脉,本邑梅山为近脉。由此至秦钟山,越舒桥菉岭枣园,高家山直趋石井铺,五里牌蜿蜒而来,遂泝江流迴,蟠鬱东南则牛首、白云环相拱卫,马鞍峙其北,鱼岳浮其西,龙潭山为后障,隆隆隐隐。县治适处其中,得五星之正位,三楚属邑之胜,斯邑亦其选矣。此外山川各异,另有记载,故不泛矣。

疆界

言封域则疆界可知矣,然封域内错所统者,全疆界外拒所守者,约王者有分土、无分民,画疆而理,亦以便民也。志疆界。

东西袤二百一十五里,南北广七十里。至京师水路四千八百三十里,陆路三千二百四十里。至本省水路二百四十里,陆路一百八十里。

四至

东至咸宁县界八十里。

南至蒲圻县茗山五十五里。

西至临湘县界新店一百三十五里。

北至汉阳县界潦水夹一百里。

八到

东到咸宁县治一百四十里。

南到蒲圻县治七十里。

西到沔阳州治二百五十里。

北到汉阳县治二百四十里。

东南到咸宁县治二百四十里。

东北到江夏县治二百五十里。

西南到临湘县治一百六十里。

西北到沔阳州治三百里。

塘坊

谷花洲塘(十里至)篾洲塘(十五里至)清江口塘(十五里至)土矶头塘(十五里至)石头口塘(十五里至)六溪口塘(十五里至)江安塘(十五里至)石矶头塘(十五里至)江口塘(十五里至)新淤洲塘(十五里至)冬乾滇塘(十五里至)夏田寺塘(十五里至)东岭塘(十五里至)下簰洲塘(十五里至)黑坡塘(十五里至)半角尖塘(十五里至)王家港塘(十五里至)江夏界。以上一十七塘在江南岸。

鸟沙洲塘(十五里至)龙口塘(十五里至)汪家洲塘(十五里至)田家口塘(十五里至)汉阳界。以上四塘在江北岸。

铺遞

县前铺(十里至)石井铺(十里至)菉岭铺(二十里至)舒桥铺(十里至)洪水铺(十五里至)蒲圻界

都里

《周礼》令六乡之民,各为比闾族,倘使之相保相受,赒相救后世散而为都,析而为里,皆其遗意也。因其意而变通之,厚民生而成民俗,悉视诸此矣。志都里。

旧有三乡:广贤乡管都之三四,丰义乡管都之一、三、五、七、八,怀仁乡管都之六、之十六,后罢乡置都,分都管里。都凡十有一里,凡二十有二。正统七年,都仍其旧里,并为十二:一都曰宣化、曰永丰;二都曰广贤、曰净保;三都曰居仁、曰熟湖;四都曰清洪、曰德润;五都曰受澥、曰西保;六都曰丰义、曰太平;七都曰邵陵、曰亲仁;八都曰西安、曰钦数;九都曰石塘、曰崇义;十都曰怀仁、曰介石;十一都曰左湖、曰清江,归左湖。至国朝康熙四年,分图均米,合居净,两里为一分,怀仁一里,为二,仍十二里云,载后。

宣化里、广贤里、净居里、清洪里、受澥里、丰义里、邵陵里、西安里、石塘里、上怀仁里,又怀仁里、左湖里

九洲

上洲、中洲、下截、小洲、付助洲、傍还洲、远余洲、获归洲

九屯

上屯、中屯、傅屯、田屯、东屯、牛屯、小屯、白屯、大屯

何家保(在县北)、陈家保(在县北)、安乐保(在县西南)、净保(在县东)

石头镇(在县西南六十里)、六溪镇(在县西南四十五里)、簰洲镇(在县北一百里)

山川

宇宙肇判,九土攸分,高山大川,以峙以流,而邺陵坟,衍原隰之名物,所以辨区寓阜民,人而利财用也。至山川。(旧志)

北境之山曰龙潭山,在县治后。相传有龙潜焉,故名。

青山。

百疋山,又名马鞍山,蜿蜒如飞练,泝江而西,故名。

河泊矶危石耸立,甚奇。

黄公山,邑人李承箕築室其上,谕德王鏊有记。

大小蜀山。先主与吴会拒曹操,驻跸于此,故名。

浮石山。

东境之山曰牛头山、石壁山、戴家山、陆家山、阴山、仙师山。

仙迹山山顶石上有足迹,甚巨。相传葛仙翁飞升处。

望夫山石上有妇人足迹。

西保山,群峰罗列,西湖之上,不可以一峰名,故总称西保山。

青林山,山势联络若青林。

连洲山,其山与前湖诸峰相连,故名。

南境之山曰白面山,奇峰卓立,势如展旗。按《宋史·韩世忠传》,招抚刘忠叛,有众数万据白面山,营栅相望,世忠伏精兵,大破之,斩忠湖南,遂平,即此山也。山石多白。前志乃云:世传有人祷于此,山生三子,皆白面,死而为神,误矣。白云山在白面山之西,相连,有石洞,可容数十人。上有白云菴,旧志谓之穿石山,即此山也。

梅山。山多梅,下有洞,名杨药洞,一名杨叶洞。

大牛山、石官山、九陇山、横山、临江山。

秦钟山,本名寻钟,又讹陈钟。

唐帽山,树木葱蔚,望之如唐帽,故名。

石泉山、石仑山、霞山。

杨家山在霞山北,山势相连。

百合山在大崖山东北。

鹁鸽山在梅山北,一名皮阁山。

西梅山在梅山西北。

大石屋山,其中空洞,可容百人。

大崖山,有“南嘉第一峰”五字在山之阴,名人题咏甚多。

蒲圻山。按《蒲圻志》,有蒲圻山近西良湖,此未详。

西境之山曰灌矶山,一名凤凰山,山上有五岳观。

鱼岳山。《水经注》云在大江中,杨子州南。一名江岛山,江流淤啮洲,已不存,今山去江一里许。

唐公山。

月山,形如半月,有三山拱其前,如“心”字。水绕前后,四时不涸。

官山,一名大观山。

桐山、引马山、左经山。

界石山,有石如龟,在河中逆流而上。

柳山、雨坛山在赤壁之东南。

石头山。《方舆胜览》云在嘉鱼。《隋志》云:蒲圻有石头山。盖隋并嘉鱼入蒲圻,故云山在蒲圻。

赤壁山,即周瑜破曹操处。

团山(在郭公湖北岸),铁山俱近赤壁。

大明山、柘山、金澥山、城豪山(俱近黄冈湖)。

《禹贡》岷山导江,过九江(今之洞庭),至于东陵(今之巴陵),东迤北会为汇(今之彭蠡)。

嘉鱼口,即鱼山驿江口也。其一大港,水自大崖山西南来,过霞山范家桥,至鹁鸽山,梅山洞诸水自东南注之。汇于蜜泉自马径至横山。又东北至白云山西南,为三汊潭。过大通桥,经鱼岳山之足,红硃港之水自东汇之东北,至鱼山驿入于江,其一陆水至界石,东北分流,由螺蛳港至石屋山,又东北分流至唐帽山。龟湖诸水自南注之,为杨家泾。白小港经石矶头之东南,自栎木桥入于大港,其一自官桥西流,至牛头山北,会白湖、梅澥湖之水为鲁港,至三汊潭入于大江。

六溪口在县西南,即古陆口。三国时,吴以此为控地。按旧志,鲁肃自江陵下屯六口,肃卒,吕蒙代之。后吕岱又领潘璋士卒屯于此。按《水经注》陆水经吕蒙城西,又经蒲矶山北,入大江,谓之刀环口,又谓之蒲矶口,即此口也。

石头口在赤壁山下,水有二,其一自新店来,为白石长河,会清江、黄冈、沧湖诸水,绕铁山至麻壕。其一自蒲圻小梅山,历朗桥、蒪湖,汇柳山湖诸水,绕铁山之东南,至麻壕之栎木泾,二水合流,注赤壁入于江。

清江口,土名灌口。江水春涨,则灌入黄冈湖,至石头口入江。秋、冬时则断流矣。

夹口在县北。簰洲盛夏则通舟楫,秋、冬则涸。土人有上下夹之称,一名潦水夹。

驾部口在县东北。

三港口在县东。

六灌口在县东北。

太平湖在县南十里,相传水涸时,夜有光,土人识而掘之,的鎛钟。秦少游有《吊鎛钟文》,见《艺文志》。

梅澥湖、杨汊湖、鸟土湖、溷湖、龟湖、小龟湖、江池湖、大澥湖(即大雅湖)、小芦湖、后湖、蜜泉湖、汤家寨。以上诸湖在县南。

大彭湖、蔡家湖、蚌蛤湖、致思湖、芦洲湖,西保湖,邑人李德良隐居处,破鼓湖、方家湖、杨港湖、雁湖、柘株湖、李成湖、楳李湖、大明湖、赤城湖、陶陵湖。以上诸湖在县东北。

黄冈湖、沧湖、大小左湖、滕母梅湖、涉池湖、源潭湖、韩家坑湖、鲤鱼湖、金澥湖、李婆湖、芦城湖、白石长湖、清江寨、郭公湖。以上诸湖在县西南。

南圻泾港、东陂鬬港俱在县南。

红硃港在县北,旧有桥,名通江,一名宣化。嘉靖间知县吴瀚填塞桥口,引红硃之水西流入江,别建龙津桥云。

大港在县西,大通桥跨其上。

白小港在石矶头之南,鲁港在梅澥湖,长港、舒桥港、东港俱在县南。

李洙港在县西南,大青泥港在县西北。

东济港、鹞子港,头陀港,一名透脱港,即今头陀湖。西港、宋家港、高家港、青泥港俱在县东北。

金鸡澥、孟家澥、炭窑澥、铁炉澥俱在县西南。

郭家澥、阴山澥俱在县东。

白杨澥、陈油澥俱在县北。

三汊潭在白云山下,龙潭山在县治北,浮石潭在县东,杨家潭在新堤。

胭脂潭有二,一在县东北,一在县西沧湖之滨。

石头潭在县南,鸟龟潭在县东北。

蜜泉,即八眼泉。水甘,泉在湖中。

石泉在石泉山之下。

温泉,一名汤坑,在石头口之东南。

牛眼泉、洗耳泉俱在大崖山。

落星池在大成殿前。详见“亭榭”。

上放生池、下放生池俱在县治东,久废。

丁家池在县治西。

上陂、下陂俱在受澥里,舒桥陂、柏叶陂俱在西安里。

东篱塘在县治前,石塘在石塘里,龙塘在受澥里,鹅塘在净保,胭脂塘在邵陵里,谭家塘在县西。

续志云:正统间,一十二里计塘二百四十五,岁久开塞不一,故不具载。今稍存一二,以备考焉。

大琛岭、韩婆岭、菉岭俱在县东。

洪山岭、古豪岭俱在县南。

梅山洞在梅山、白云洞在白云山、石室洞在大崖山,观澜洞在鱼岳山之背,石泉洞在唐帽山下。

平市畈、安乐畈、木梨畈俱在县西南,舒桥畈在县南,藤荆畈、龙塘畈、古城畈、南宁畈俱在县东北,三九畈、黄港畈俱在县东。

白面洲在县南,白面山下。

杨子洲在鱼跃山外金梁洲,旧志载《水经注》:江经鱼岳山下,得金梁洲。今崩塌已尽,意获县等洲,即其地也。

连洲在西保湖中。

马洲在县东南。

龙穴洲在县东北。按《水经注》:宋景帝迎文帝于江陵,有龙跃,负文帝舟,左右失色,谓长史王曇百曰:“此夏禹所以受天命也!我何德以堪之哉。”一名驾部口。

双洲在县东。

通江堤在县东北。有桥名宣化,又名通江。嘉靖十九年知县李玑衡,更筑龙津堤以便行旅,久而桥圯。二十四年,知县吴瀚塞通江桥,更移桥于龙潭之西,名曰龙津桥,邑人方逢时有记。

长堤,宋皇庆元年,知县成宣筑,上自马鞍山,下至石家墩。嘉鱼分修三千一百四十三丈一尺,以障下六里之田,历元、明,迄今无改。雍正五年,春、夏水涨,堤尽冲塌,本年督宪傅捐米一千石,给堤内居民。是年十月奉旨,给帑银三千一百七十一两六钱,委员监发堤民修筑,堤旁植柳。雍正十二年,江岸崩塌,堤近大河,现任知县张其维改筑月堤一道,长八百丈,并将全堤加高五尺,宽五尺,坚厚结实,多栽柳树,遂得稳固。

新堤在县东五里。宋政和间,知县唐钧筑以捍江水。靖康兵兴堤圮。乾道,知县陈景福改旧堤三百步,因两山相距,杨家滩上横亘为堤江,湖不通水,患始息。

附录

石墩、白鹭墩俱在县东。

郑家墩、顿古石俱在县南。

山陂峡在马鞍山下。

官垱在县东北。

麻壕、邱公湾、北垄、马牙嘴俱在县西南。

王世明沟在石矶头之西。

张家荡、犁辕段、长堤坎、鲤鱼汊俱在县东。

狮子毬山在县西南。

古迹

周鼓秦碑,在当时亦耳目前物,俯仰之间,皆为陈迹。后之视今,犹视昔安知不代积而成古耶?考古实以证今也。志古迹。

县治在鱼岳山东南。南唐保大十三年,因罹兵乱,遂徙治白面山下,即今白云山。宋平江南,复还旧治,今废址尚存。

沙阳城在县东北一里许,今无考。

吕蒙城在县西六十里石头口。孙权征长沙时築,今无考。

岳公城在县东北四十里。岳飞征杨么城,此今无考。

赤壁在县西南六十里,与乌林相对,即周瑜破曹操处。巉石峭立,上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题,名人诗咏甚多,见《艺文志》。

祭风台与赤壁山相连。山顶有台,诸葛亮祭风于此。

三皇庙在县北半里许,今无考。

拄杖孔在县东阴山之顶。世传葛仙翁常陟其巅,杖立石间,即成石窟,水清不溢,居民争取以疗疾,男女混杂,水遂绝。

望夫石在县东境。山顶有一石,上有足迹,宛如妇人趾。世传其夫役于外,妇登此望焉,故名。

宋汾(疑沔字之讹)阳郭君墓在龙潭山之原。正统十三年八月,有掘其墓者,得墓志一通,仍为瘗于塚畔。志云:君讳一新,字徳彰,旧讳弥远,复州玉沙县沧浪乡清化里人。其先来自兴国,曾祖考琦,曾祖妣聶氏。祖考勉,祖妣蔡氏,考知常妣王氏。淳熙壬寅二月十九日生,嘉熙己亥,清野南徙鄂之嘉鱼。明年,八月二十四日卒,十一月初四日辛酉旅櫬县治北龙潭山之原,娶同邑赵氏,讳媛。夫魏王位什,王宫亲宅,保平军院珂州宗位女,父承信郎,彦浵母张氏,淳熙丁未十月十二日生,庆历乙酉出适。淳佑癸卯七月初二日终,甲辰九月初八日丙午,袝一男,泾一女,适寓邑李伯龙。君家世闻于时义恤,闻于乡州县赋政于民多,所委任沔阳侨治条书裨赞,力尤多守,守臣将拟补奏辞,以疾弗能强其寓居也。上莲荷塘之上,面大江以西,志乡关之在目也。鸣乎天限,南北不获,还先人之陇,有此遗憾(缺文)不可无岁月(缺文)石内诸(缺文)。

详此君人品,非碌碌者,应在寓贤之列,但广记多缺误,又不载作志姓名,初拟削去,今依旧志存之。

杏坛在鱼岳山之背。邑人李承芳有记,载《艺文志》。

文庙古松,元主簿狄忠手植,明初尚百余株,历为风雨摧折,仅存三十余株。崇正间,熊公开元复植数十本,今存者甚苍秀。

古柏一株在城隍庙,不知植自何代,今约十余围矣。明季,枝叶尽凋,岁余复生,青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