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如愿以偿

这边温言软语的引导着,元庆帝自然是很顺利的想起来从前应允六皇子,把蕲州梁家的女儿赐给他做侧妃的事。

“你这一提,朕倒是想起来,定远将军梁克的嫡女,年岁合适,样貌也极好,从前在蕲州凉山行宫的时候朕见过,仪态、才情都不逊色,是个极好的人选。”

“皇上好眼光。”孙霖玉浅笑起来,“这位梁姑娘臣妾也记得呢,的确是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听闻闺名叫锦悦两个字,前程似锦,心悦神怡,听着便是个美人儿。”

她这样细心奉承着,元庆帝也心情好了不少。

当即拍板,就定下了旨意,封梁锦悦为六皇子侧妃,着礼部择吉日成礼。

皇子侧妃虽然是妾,但也是要正经上玉碟的,迎娶侧妃府中也得办宴席。

就这一日,宫中就往外传了几条消息。

先是孙贵妃复位,又是贺愉妃晋位贵妃,而后六皇子又得了一个身份尊贵的妾室。

此番种种,除了愉贵妃是例外,其他两件事也算是六皇子和孙家了了两桩心事。

周蕴晚上回府,就听到姜蕊正和丫鬟们议论这个。

进了屋里坐下喝了口茶,两人才说话。

“你倒是消息灵得很,今日我瞧老六喜不自胜的。”

“他惦记梁家的姑娘那么久,如今终于得偿所愿,自然是要高兴的。”姜蕊笑着道。

一边从丫鬟手里接过打湿的帕子,亲自给周蕴擦汗又擦手。

这种轻活不累人,到显得亲近,周蕴也就由着她动手了。

“天气越发热起来,今岁父皇定然不打算出去行宫避暑,你若是觉得府里太热,可去庄子上小住一段时日。”

郊外的庄子也有在山脚下或是山上的,比城中还是凉快不少。

不过姜蕊却是拒绝了。

“我如今心有余悸,还是少出门挪动的好,府里安稳些,平素屋里多放两盆冰,再有丫鬟们时时摇扇子,坐着不动倒也没那么热。”

周蕴抬头看她,却是脸上没有出汗,就放心了。

就怕她有孕不适来着。

不过提到热,陈奉想起一事来,就上前两步。

“殿下,此次办宴,还有南边的官员拖人送来的礼,里头有几匹冰蚕丝做的料子,触手生凉却不寒气,制成衣裳夏日穿是最凉快的,瞧着布料颜色深浅都有,殿下和王妃各能做两身衣裳呢。”

“这冰蚕丝名贵,寸缕存金,此人倒是大手笔。”姜蕊惊讶道。

周蕴却不在意,“如今我尚算得意,自然多的是人把好东西送来,你只管拿了用,别的我操心就是,若觉得好,我在叫人多买几匹回来,给你多做几身衣裙。”

这倒是实话。

有权势的时候,别人都是上赶着巴结,封王贺礼,自有比这冰蚕丝更名贵的,收着都无妨。

他这么说,姜蕊自然就受用了。

自家夫君的疼爱,该接受都得接受着。

只是姜蕊想不到的是,后头周蕴还叫人干了个小工程。

在她院子的西墙边上挖了一方小池,里头种上了几株莲花,这便是上回小金子听去了,告知了陈奉,周蕴晓得后便命人设计的。

池子不大,但是修的精巧,周围用鹅卵石围着,里头各色莲花开的明艳,的确是别有一番情韵了。

主要是这地方选的好,姜蕊在屋里打开西面的窗户就正好可以看见,下起小雨来,更是好看。

京中经历了一段风波后,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倒是安稳。

很快就到九月初了。

姜蕊的肚子有四个半月,已经显怀,不过她身形偏瘦,若穿了很宽大的衣服也能遮住几分。

九月里京中又要有两桩大事。

一则是梁锦悦在九月初五要进六皇子府,届时办小宴,他们是要去参加的,二来便是九月十二的秋闱了。

这可是京中人人都关心的,从八月下旬开始,就有不少考生已经陆续抵达京都,个个离考场近的驿馆都几乎住满了,整个京都因为这些考生的大量涌入比往日都更热闹。

姜蕊还听闻了不少趣事。

比如有考生长得十分清俊的,被哪家的姑娘瞧上了,还没考取功名就想定终身什么的。

当然也有不好听的,比如也有考生被京都的富贵迷了眼,带的盘缠全花在青楼酒馆里,以至于流落街头,无处落脚云云。

总之是热闹。

当然了,最有看头的还是有些考生四处投靠达官贵人,递上自己的文章作品,想得到京中权贵的青睐,助他们高升。

虽然科考的成绩不能左右,但如今还有门客一说,即便不能高中入朝为官,成为达官显贵家里的门客,也能衣食无忧了。

这些天,王府里就收到了不少这类考生的自荐信,不止王府,林家乃至姜家,都收到不少。

不过周蕴的一个也没看,林家和姜家更是如此。

早些时候,被周蕴看中的考生就已经有一批了,这些人入京都是由周蕴的人护送来的,入京后的落脚处也都安排好了。

实在不必再做广纳贤才的模样。

更退一步讲,未人考场,未上金銮殿,跟本都不知谁又真才实学,根本不必浪费时间在这些考生身上。

不过周蕴早有安排,六皇子却是没有,这段时间孙家和六皇子都忙的很。

先是在景安楼里设宴款待,又是办了个诗会,总之一副爱才若渴的样子,很是让那批学子赞颂起来。

当然了,有周蕴这个毫无表示的谦王在,六皇子递橄榄枝的行为自然让那些人喜欢。

这群人里不乏有真厉害的,但有趋炎附势之心的人还是占多数。

不过也自有一群哪里都不去靠拢的,或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巴结不上,或是有风骨,只想靠自己。

沈哲便是这群人之中的一员。

他从入京以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客栈里温习课本,极少出门,倒是与他一起入京赶考的同窗郑泽川,穿行于各个宴席之间,忙的不亦乐乎。

这不,今晚赴宴回来,又是很晚了。

沈哲给他开门便闻得一股子酒气,忍不住蹙了蹙眉。

“郑兄怎么又喝了这么多酒。”

“你不知道,今日是吏部尚书孙大人的舅兄冯大人做东,又是景安楼的席面,好酒好菜,都是青年才俊,自然要把酒言欢了,你瞧,我还给你带了半只烧鹅。”

郑泽川扬起手里的油纸包,面带醉意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