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观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 高煜 林建华 赵麦茹等
- 1094字
- 2024-11-01 05:05:45
3.6 产业发展质量: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评价
3.6.1 五大发展理念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协调度测度
本书根据前文模型的计算公式与前文所计算得到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数据值,计算出五大发展理念的整体评价f(p5),同时,基于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关系,得到α =0.5,β =0.5,计算出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度D、C,统计如表3-20所示。
表3-20 1950—2017年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数据是由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略。
3.6.2 实证结果讨论
(1)根据表3-20和图3-6,1950—2017年,我国五大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前期波动较小,然后是先下降、再上升再到小幅下降的变化趋势,存在时间方面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协调发展度则主要呈现出水平波动再到小幅上升的趋势。同时,协调度始终大于协调发展度,且其协调水平从两系统都较差的层次协调发展到两系统都较好的层次协调。

图3-6 1950—2017年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的趋势
(2)从协调的变化趋势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0年,协调发展度与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变化幅度的大小不一样,表明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向先变差再变好的趋势发展,即五大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在不断调整。第二阶段为1980—1995年,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即两系统的差异性在增大,但是协调发展度基本上保持水平不变,仅仅在上下波动,说明五大发展整体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正在向高水平的协调过渡。第三阶段为1995—2017年,协调度主要表现为上升态势,而协调发展度则表现为波动式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五大发展整体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五大发展的耦合机制在逐步增强,我国“五大发展”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正逐渐上升到较高的层次。
(3)从协调的类型分析,其发展类型主要从失调不断朝初级协调的方向发展,且其滞后类型由五大发展滞后型不断向产业发展滞后型转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95年,属于未突破式的五大发展滞后的失调类型(“未突破”表示两系统从五大发展滞后发展到同步型,又回到五大发展滞后型),可见在此阶段,创新发展到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的不足是造成两系统缺失协调性的主要原因,但是协调性从良好变差再向良好的趋势发展。第二阶段为1995—2017年,属于进步式的产业发展滞后型的协调类型(“进步”表示由五大发展滞后型转变到产业发展滞后型)。表明在此时期,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已经超前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两系统差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两系统之间的发展水平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