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女神不是这么追的

回到家,只有周母一人,坐在炕上做着针线活。

到了暑假,大哥和二姐比他这个小老弟还爱出门。

他们组织学社活动,有时候会在家里,大家围坐一圈,选一本书或者诗集,轮流朗诵。

家里地方小,坐不下太多人。

所以他们从不选择周家,作为活动场所。

于是,这个家仿佛成了他俩,过夜住宿的客栈。

除了晚上回来睡觉的时候,平时轻易是见不着他俩的影子。

为此周母也曾埋怨几句,不过二姐周蓉那张犀利的嘴,总能说的周母哑口无言。

“妈,我回来了。”

周秉昆拎着鱼进屋,直奔厨房。

一进屋就是客厅,同时也是周母和周父的卧室。往西屋进去,先是一处隔出来的小空间,作为厨房。

厨房再往西进去,就是周秉义和周秉昆的房间。

一张大炕占据西屋一大半的空间,在这炕的尽头,又用立柜和布帘子隔出来一个小小的空间,那就是二姐周蓉睡觉的地方了。

家里人多,不大的两间屋子,隔出来四个空间,确实略显拥挤。

不过周家有一点,是别人家比不了的,别人家出了屋门就是街道,他们家屋前却有个二三十平方的小院子。

周家房子的位置在街口,新政府建公厕的时候,把公厕的位置选在了离周家最近的地方。

虽然周母强烈反对,但是经不住一位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街道干部说服,于是便同意了下来。

为了对周家的通情达理予以补偿,街道干部允许周家在门前,围上十几米的地面做小院子。

这么一来,周家成了这条街唯一有小院子的人家。

可以堆放些煤球,咸菜缸,柴火之类,晾晒衣服也很方便。

于是,又令周围的邻居羡慕了很久。

“昆儿回来啦?过来喝口水。”周母放下手中的活计,拎起壶倒水。

周秉昆把鱼放在盆里,脱了衬衫光子膀子来到外屋,端起茶缸子一饮而尽。

周母准备下地,去厨房收拾鱼去。

周秉昆忙放下茶缸子,说道:“妈,你坐着吧,我去杀鱼。对了,豆腐买了没?”

“买了,在盆里拿水泡着了。”

又回到厨房,周秉昆拿出菜刀,在水缸边上“咣咣”的磨了几下,准备给鱼刮鳞。

“昆儿,还是妈来吧,你进屋躺会去。”

周母张罗着要上手干活,被周秉昆挡在了背后。

“妈,我又不是干活回来,不累。你快出去吧,厨房这么小的地,你站这我都挪不开脚了。”

周母看小儿子执意要做饭,也不和他争了,撩开帘子回外屋炕上,接着做她的针线活去了。

很快,周秉昆熟练的将三条鱼清理干净。

生火,舀了两勺豆油放入大铁锅中。

油热开始煎鱼,将鱼皮煎的金黄后,煎好的鱼先放在一边。

热油盛出来,重新放入一点冷油,周秉昆从空间里取出一块肥肉膘子,切片,丢入油锅中。

铁锅炖鱼一定要放点五花肉,这样炖出来的鱼吃起来才香。

放入葱姜蒜,干红辣椒,翻炒出香味后,再放入大豆酱继续炒。

然后,再把煎好的鱼放入锅内,加水,烧大火开始炖鱼。

把豆腐切好块备用,等水烧开了再放进去。

拿出面盆,舀了两勺玉米面和一勺白面,开始和面。捏几个面饼子,待会贴锅边上。

大火烧了一会,铁锅内的水沸腾,将豆腐放进去。

丢了几个八角,一段桂皮,几片香叶和白芷,少许白糖和一大勺盐,把捏好的面饼子,一个个贴在铁锅内侧。

忙活完这一切,木头做的大锅盖往上一盖,热气从缝隙里,噗呲噗呲的冒着。

又添了些柴火进去,铁锅炖鱼讲究的是,炖的时间越长,鱼肉就炖的越烂糊,也就越入味。

周秉昆记得在前世,他请人去吃铁锅炖鱼,都是半下午提前和饭店打电话订好,三四点钟的时候,鱼就炖上了。炖个两三个小时,等六点钟过去吃的时候,烂乎乎的鱼肉配上针蘑粉条之类,那味道才叫个香。

屋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周秉义和周蓉回来了。

一进屋周蓉便眼神一亮,说道:“妈,做啥好吃的,这么香?”

周母说道:“灶台上炖着鱼,就等你俩回来吃饭。”

周蓉撩开厨房的帘子便往里钻。

“哎,打点水先把手和脸洗洗,外面玩一天了,一身汗。秉义,你去看的点她,这么大的姑娘了,还是毛手毛脚的。”

周母嘴上说着话,脸上全是笑意。

孩子们回来了,家里才有温度。

一家四口坐在炕上,周蓉自顾自的挑着大块鱼肉,夸赞周秉昆道:“秉昆,你这手艺可以出师啦,咱妈炖的都没你做的好吃。”

周母白了周蓉一眼,佯装生气道:“那我以后炖鱼你也别吃了,就等着秉昆给你做吧。”

“我要不是心疼咱妈,我才懒得给你做饭!”周秉昆也一点不领周蓉的情。

“周秉昆!”周蓉怒瞪周秉昆一眼。

我惹不起老妈,难道还能被你个小老弟给拿捏了?

哼!

周秉昆傲娇的甩个后脑勺给周蓉,出筷如闪电,一下便抢下了周蓉刚夹到的一块鱼肉,然后稳稳的将肉放入周母的碗中。

“妈,你快吃啊,再不快点,肉都被我姐吃完了。”周秉昆催促道。

“妈,你看他!”周蓉向周母撒娇。

老大周秉义稳如老狗,坐在旁边安安静静的吃着鱼肉,一边还把面饼子沾着汤汁细嚼慢咽。

一大盆鱼肉炖豆腐,在周蓉和周秉昆的拌嘴和玩闹中,全部消灭干净。

吃完饭,周蓉把嘴一抹,回她的小屋往炕上一躺,拿出本书看了起来。

周秉义主动帮着周母开始收拾碗筷。

“妈,你看看,我二姐这么懒,将来谁家会要这么个懒媳妇啊?”周秉昆大声的鄙视周蓉。

里屋传来周蓉的怒吼:“周秉昆,你再说一遍!!!”

周秉昆鼻子轻哼,低声嘀咕:“光长了个好看的皮囊,有什么用?”

在周家,二姐周蓉才是最被宠溺的一个。

不但父母宠溺这唯一的女儿,连两个兄弟也处处让着她。

最困的那三年,周母都没有让周蓉穿过一件带补丁的衣服。

在原剧中,她能为了浪漫幻想中的爱情,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毅然绝然的抛下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惜要和周家断绝关系。

家人的宠爱,无形中滋养了周蓉自以为是,掘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等这些缺点。

这种近乎癫狂的执拗性格,固然有其骨子里流淌的叛逆,或许也是因为从小到大,全家人对她的宠爱与包容造成的。

而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兄妹三人从小一块长大,周秉昆承认,二姐周蓉聪明美丽,自然大方,虽然偶尔有点任性和倔强,但这不能掩盖她是一个善解人意和为家人分忧的女孩。

小时候添置衣服,她都让妈妈给弟弟做新衣服,她穿旧衣服。虽然最终依然是周秉昆穿旧衣服,但周蓉能这么说,让他非常感动。

三年困难时期,为了把口粮留给家里的肚量大的兄弟,故意扒拉几口,就说自己吃饱了。饿了怎么办?她就偷吃水缸里铲下的冰片,最终落下了胃疼病。

周蓉并不知道,周秉昆根本就饿不着肚子,但这事没法解释。

所以,从那时起,他虽然时常和周蓉拌嘴,但从心底已经接纳这个有点任性和傲娇的姐姐。

这些年点点滴滴的相处,周秉昆越发深刻的了解了周蓉。

这是一个性格爽朗,认真执着的人。

她有善解人意的一面,也有任性倔强的时候。

周蓉说,诗是精神的维生素。

有一次她对周秉昆说,她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纯粹,要的是精神上的纯度。

那年她才读初二,在她年幼的心里,诗歌成为了她的精神的支撑。

这句话说完,周秉昆心中响起了警报声!

这是一个信号!

没错,让周秉昆立马进入戒备状态的信号。

如果周蓉不是和他一样是个穿越者的话,一个13岁的小姑娘,豆蔻年华,她的精神世界完全就是一张白纸。

而将诗歌作为自己精神的支撑的周蓉,她像白纸一样的精神世界,将会被以诗歌为载体的作者,随意在上面涂鸦。

冯化成这个落魄诗人,诗歌不过是他获取利益的工具。必须在周蓉陷入他这个深坑之前,从源头掐灭隐患的根源。

周蓉上了初中后,曾以学生演唱者的身份,参加过吉春市举办的音乐会,而在一所技校读书的蔡晓光,从那次音乐会之后,成为了周蓉的追求者。

天天围着周蓉转,三天两头的就往周家跑。

为此,周蓉还专门向家里做了解释,说她俩不是恋爱关系。多次在家里强调,她俩仅仅是朋友,而且是一般的朋友关系。

蔡晓光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省里某商业管理部门的领导。

单纯痴情的蔡公子每天围着周蓉转,不论周蓉安排做什么,他都甘之如饴。

观察了他们有半年的周秉昆,只能暗自叹气。

蔡晓光平时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一到周蓉的事情上,就大脑短路了?

实在忍无可忍的周秉昆,找了个机会,约蔡晓光秘密进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交流。

而这次交流让蔡晓光受益匪浅,有一种拨开迷雾,拨云见日的感觉,甚至可以说让他受益终生。

“晓光哥,你知道舔狗这个词么?”

“舔狗?没听过,啥意思?”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晓光哥,追女神不是这么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