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沈早晨带着大家来到中台顶山腰,看见地上堆放大大小小的石头,几大堆。这些石头,好象刚刚炸开似得,一块块锋棱锐角,简直可以做斧子,做刀子。千百年来,谁也没有动它一动。林石有梦幻青春1号机器人手机帮忙,显得知识渊博,他说:“这些石头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还要从两个没名没姓的陌生人说起,田幻想、龙小宏、方艳红、贾小玲等,你们可以打开魔幻腰带的开关。”
——有年夏天,庙会眼看就要到了,台怀镇上的买卖人家都忙碌起来,有的搭凉棚,有的整铺面,有的在货架上增绸补缎,有的往瓷缸里添醋加油。打开魔幻腰带穿越时空开关的田幻想、龙小宏随着人流到处观看,十分兴奋。
特别是那些开饭铺的,卖干货的,早已加生了炉灶,麻花子一条一条摆出来了,堆得象一道岭。油饼子一筐子一筐子烫出来了,摞得象一座座佛塔。再过一两天,朝台的僧尼,礼佛的香客,还愿的善人,游山的学士,就要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了。为期一个月的大戏,也将要开演。来这么多人,谁不吃?谁不喝?再说,过个会嘛,本地人也总要买点东西,记老人们尝一尝,让孩子们吃一吃。王丽君、方艳红、贾小玲、刘园、黄平等也在人流里穿来穿去。
这一天,人们吃过早饭,陆陆续续涌到台怀镇来,想早些买点东西,免得人多了拥挤。可是,到市面上一看,成山的麻花没有了,象塔的油饼也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听卖货的小伙计说,天破晓,就从凤林谷来了两个人,买多少吃多少。这一来,人们议论开了。有的说,那一定是神仙;有的说,也可能是妖怪。大家问小伙计:“这两个人是什么样儿?”
小伙计说,一个穿绿,绿里透红,好象是暗红的点点儿;一个穿黑,黑中套紫,好象是淡紫的条条儿。帽子的颜色同各自的衣服差不多,形状都是三角形的。这就怪了,台怀镇从来没有见过戴三角帽子的人呀!
大家都在疑疑惑惑,掌柜们却眉开眼笑。几天的买卖,一下子都做完了,这一年的红利肯定比往年高。他们吩咐小伙计把铜钱串起来。不料,小伙计拉开钱柜一看,立时傻了眼,满柜的铜钱变成了树叶。这家正在发楞,那家也议论起来,大家都觉得有点蹊跷:放进去的明明是铜钱,怎么会变成树叶了。忍不住叫骂。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都说这不是好兆头,店铺纷纷关了门,人们匆匆归家去。一个热热闹闹的台怀镇,刹时间冷冷清清的了。王丽君问:“林石,你见多识广,你看怎么办?”
林石说:“我看,出了妖怪。我们应该去寺庙里转一趟。”正好,有些人相邀,准备到五台山去,他们一道去了。五台山是个佛教圣地。台怀镇周围,坡坡梁梁,沟沟洼洼,到处修盖着寺庙。镇西有道山谷,叫风林谷,谷口有座寺庙,叫文殊寺。文殊寺的住持,法名慧海,自打七岁出家,一直在这里修行,已经五十多岁了。众人将台怀镇的稀奇事传到文殊寺,慧海和尚听了大吃一惊。他掐指一算,由不得“啊呀”了一声:“想不到它们两个下山来了!”
众人问他怎么回,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双手合十,急忙忙走进文殊殿,跪在菩萨面前祷告:“我佛无量,恕它无知。为佛弟子,岂能见恶不阻,见死不救?容弟子度化于它。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回到方丈院,慧海把一个叫照临的执事僧人喊来,吩咐道:“明天早上,那两个人还要到台怀镇去。你拿上我的禅杖到镇上,见面就说:‘仙凡两界,各有清规,急尔危难,慧海有请。’他们跟你回来,我自有安排。”
照临应声去了。行善积德是慧海的座右铭,就连一个小小的毛虫,他也不肯随意残害。这一天,慧海一夜没合眼。天刚破晓,他照常在方丈院的菩萨面前焚起香,点起灯,念起经来。这时,照临拿着禅杖把客人引来了。慧海很不客气,一不寒暄,二不让座,张嘴就问:“你们不在岩谷修行,却来到台怀镇上,弄得人心惶惶,市面冷落,不知道损了功德要报应吗?”
田幻想、王丽君、林石等看见这两个人,同台怀镇小伙计说的一模一样。他们满脸怒气,刚要发作,见禅杖立在那儿,便忍了忍,没有吭声。慧海和沿仿佛消了火气,诚恳地说:“你们百年修炼,废于一旦,实在可惜。贫僧要留在你们在寺中,待庙会结束,再归山岩。”
客人想说什么,慧海摆了摆手,让照临给他们安顿住处。住处普普通通,是间单独的屋子。慧海吩咐,待客人进去以后,要把禅杖立到门口,客人的吃食,每天一顿,每顿斗米,一不用请,二不用叫,天天要照临一个人去送,不许他人顶替。每当东方染红,太阳出山的时候,必须把饭送到,不可提前,不可推后,送到饭时,要先敲门,后屋。进屋后,客人在,不许接言;客人不在,不许呼叫。对于这样奇异的客人,林石、刘园、黄平、田幻想、王丽君、方艳红发现大家偷偷议论了几天,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台怀镇上,日复一日安然无事,渐渐恢复了先前那热闹的景象,人们受了一场虚惊。
再说慧海和尚,原有一个师史,法名慧山,早外出云游去了。现在,慧山法师挂锡峨眉,当了一寺之主,邀请慧海和尚前去讲经。五台山的七月庙会刚刚过半,慧海和尚惦记着两位客人,本不想远行,然而,兄命难违,只好收拾起程。临行时,林石把田幻想、龙小宏、王丽君、方艳红照叫到面前,再三嘱咐:“你们几个也是佛教的施主,你们一定想知道这两位客人的身份,我不便直说,但是,要告诉你们,这两位客人非同小可。我走之后,你们几个不要去那房间。临照呢,照前行事,不可有违,切记,切记。遇到危机,快焚香。”
照临是个老实本份的僧人,手脚勤,心眼软,说话和和气气的,做事挪挪兑兑的。一天,大家做完早课,东方的山头上露出了一线红光,该客人送饭了。这时,伙房走来两个小沙弥,抬起饭筐就走,急急忙忙向客房奔去。原来,这是两个机灵鬼,只是由于生活贫困才出了家。他俩早就在暗地里嘀咕:“那两个客人,怎么一顿就吃得下一斗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