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朱厚照吃瘪了

“马上八百里快报!记住了,到了京城一路高呼活捉宁王,叛乱已平。”

陈垚知道朱厚照的尿性,他才不会像自己老师那样规矩,把奏章乖乖的送到通政司,听凭他们摆弄。

这种报捷的捷报是可以一路高喊的,只要弄到人尽皆知,朱厚照就没脸压下战报,故作不知。

而且这一战由于准备充分,比历史上平定的更快,仅仅三十三天就大获全胜。

再加上他让唐寅上的那份奏章,拖延了朱厚照南下的时间,历史上他是走到通州就收到战报了。

这让他有机会截下送战报人员,不许他们进京,然后让装作不知道继续南下。

可现在他没机会了,不要脸的陈垚宁愿被老师臭骂一顿,也要大张旗鼓的让天下皆知。

他派出二十名骑兵,拿上锣鼓去的北京,南京那边他才不管,自有王守仁派人送战报。

四天后,龚华带领的骑兵队伍到达京城,只见他满脸羞红了一下,咬咬牙下令:“把锣鼓拿出来,都敲打起来。”

士卒们一个个哭笑不得,但自家主将的军令不得不听,只好心中抱怨陈垚,手上一点也不慢。

城门口的将士见到远处有骑兵忽然停了下来,登时紧张起来,马上有人去报告上司。

可一转眼这队骑兵敲锣打鼓的高呼起来:“南赣巡抚急报!平江伯活捉宁王,平乱大捷!”

朱厚照这几天烦躁的很,前段时间被陈垚那奏章气的忘了催促兵部了,结果没了自己跟在后面催,粮草、军队全部停滞下来。

虽说江彬等人急着要南下,可朝中大臣一个个都是老油条,没有皇帝追着谁理你呀。

终于等到朱厚照下定决心,不理会陈垚的胡言乱语要南下了,这才发现啥也没有。

要重新抽调京营军队,要重新调拨粮草,还要重新到军械处领武器装备,战马、旗帜乱七八糟的事多着呢。

今天他又发了一通脾气,兵部尚书王琼这才不情不愿的签发命令,定国公也拖拖拉拉的去办事,可把他郁闷的。

正在宫中骂完陈垚,现在在碎碎念呢,忽然张永一路跌跌撞撞的跑来:“皇爷……皇爷迟了啊!陈垚那小子把宁王活捉了,满京城都轰动了……”

“咣当”一声,朱厚照扔掉茶碗,猛地站起来:“你说什么!”

“皇爷……那小子故意让士卒敲锣打鼓进城,消息瞒不住啊!”

“陈、垚!”

朱厚照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叫着陈垚名字,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忽然怒视张永喝道:“你刚才叫平江伯什么!陈垚这名字是你该叫的吗?上下尊卑你是不是忘了?”

张永吓的“噗通”一下跪下,连叫屈都不敢,别以为太监权倾天下就可以直呼勋贵的名字。

除非这人是皇帝要治罪的,否则人家是贵族你是奴婢,即便是你是皇帝的奴婢,但身份就是身份,不得僭越。

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是没错,但也要看人说这话,要是真遇上一个头铁的跟你计较,拿出律法去面圣,宰相都得吃瓜落。

同样,太监可以仗势欺人,可真遇上不怕死的跟你计较,皇帝都得跟着认倒霉。

“记住了,那小子只有朕能叫,再有下次朕就让你去守皇陵!”

朱厚照踢了他一脚让他起来,随即气恼道:“臭小子,真是一点机会不给朕呀!气死我了,走!”

一脸郁闷的朱厚照来到外朝,梁储等人早就等在那了,满脸笑容的上前行礼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喜个屁呀!”

朱厚照翻着白眼,伸手道:“战报拿来朕看看。”

随着一页页的报告看过去,陈垚写的很详细,从战争开始一直到结束,自己如何赶去安庆布防,如何赶去南昌汇合。

王守仁如何指挥,两军战斗如何开始一直到自己活捉了朱宸濠,最后加上一句。

“臣知道皇上不甘心,但愿赌服输,皇上还是呆在京师,给大明生出一个皇太子才是正事。”

“噗”

朱厚照差点吐血,可看到大臣们一个个憋着笑,他也没好意思在这生气了。

嘟囔了一句道:“朕何时答应跟他赌了,自说自话的臭小子。”

说着转身回后宫去了,不久后吴经满脸笑容的来到内阁,笑眯眯的说道:“皇上口谕:江西之战后续之事内阁拿主意就行,如何酬功拟出一份来,交给司礼监审议。”

梁储等人忙答应,看来这次皇帝陛下是消停了,也对,朱厚照好面子,当初虽然没有答应赌约可也没拒绝呀。

“大家说说吧,如此快速的平乱前所未有呀!王伯安居功至伟,平江伯也确实不是吹捧。”

王琼笑开了花,王守仁可是他举荐并力挺的人,这次自己也同样是有功的,就一个识人之明是跑不了的。

梁储看一眼抢先说话的他,微笑着点头道:“王伯安封爵如何?至于平江伯,恢复侯爵应该是可以的。”

“恢复侯爵吗?”

蒋冕沉吟着,边上杨一清开口道:“应该的,上回他是为了国事激怒圣上被削爵的,本来就不是他的错。”

毛纪连忙叫道:“应宁慎言!”

杨一清哈哈一笑,点点头道:“战功封侯,战功封侯,平江伯此战先登南昌是振武营,生擒宁王又是他亲自率兵登船的,别说升一级爵位,就算是升两级也不是不可以。”

他当然知道毛纪叫住自己是为什么,自己说削爵不是陈垚的错,这话是不能说的,不是他的错难道是皇帝的错不成。

虽然谁都知道是皇帝迁怒的错,可作为臣子必须为尊者讳,这是儒家君臣父子的核心,不能乱来的。

杨一清是明代少见的对待武臣较为公正的阁臣,这应该跟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关。

出将入相他都做到了,三次担任三边总制,如果说王琼是战略家,那么杨一清可以说是战术家,两人都有为帅一方的才能。

满清名臣张廷玉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可以比肩开创大唐开元盛世的宰相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