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登上船后这天没多久,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雪。云日格还是平生头一次在船上看大雪纷飞的情景,站在战船的甲板上遥望着汉江两岸在雪中的优美风景,他显得很是兴奋不已。等送他的战船队穿越过了淮河后,两岸的建筑、树木等景致发生了明显的不同。李息告诉在大风中依旧站在甲板上贪婪看着四周景色不愿离去的云日格,战船再往前走一天到了明天这个时候就进入到长江水道了,而那两岸的风景则更好看,更会令云日格所喜欢。回到自己的船舱内后,云日格结合自进入到汉境后的所见所闻,由衷感觉到大汉朝真的和自己在书上看到的一样,有着好大一片锦绣江山,难怪令匈奴建国后的历代大单于和贵族王公们垂涎已久。在大汉朝的境内很少能见到像匈奴境内那样一望无垠辽阔的大草原,但这种风光令云日格认为要比草原耐看上无数倍。他又思忖到也正如自己幼时启蒙老师说的,农耕文化的文明则要比游牧民族文化的文明程度博大精深得多,两者之间则是不可比拟的。在汉匈双方前些年的漠北大战后,匈奴伊稚斜单于被大汉朝刘从戎、卫青所率领的军队打了个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而匈奴左贤王也是丢失了大片的领地,要不是审时度势提前撤退,恐怕就会和匈奴伊稚斜单于一样了。在被刘从戎、卫青、霍去病等人打得大败亏输,封据狼胥后,匈奴国内一片哀嚎,民族精神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痛定思痛,这时匈奴国内的很多有识之士则开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而云日格则是这些人中的主要代表。没过两年,匈奴境内息兵罢战,与大汉朝修好和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也正是在此种形势下,匈奴伊稚斜单于才不得不顺应民意,思考再三后主动向大汉朝提出了和谈要求,并派出了云日格等人。
由于正月里面正值枯水期再加上逆风而行,护送云日格的战船队在穿越过淮河后走得比较慢。幸好这天晚间下起了雨,风向也变成了东南风,战船队才得以按时经过浦口驶入进了长江。等云日格早上一觉醒来时,战船队已然是在长江中央水道行驶了有快两个时辰了。望着面前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对岸的长江,云日格显得异常的兴奋。他觉得长江正如书上讲得那样,长江要比自己在匈奴年轻时经常去的黄河更具气势更加宽阔,由衷感叹这世间还真有如此大的江河。此时风已经变得很小,天气也变得很是晴好,气温也要比昨晚升高了不少。迎着东方一轮快速上升的朝阳,看到无数地水鸟在远处地平线边追逐嬉戏,他觉得房车心旷神怡。云日格在自己乘坐的战船甲板上站了有一刻时间,李息便来喊他吃早饭,并告知他明天凌晨战船队将离开长江驶入内河,而明天下午就能到达繁昌见到刘从戎和胶东康王刘寄了。云日格吃完了早饭后,则又来到了战船甲板上观赏长江下游两岸的风景。此时早间弥漫在江面上的水雾已经消散,战船队也在贴近南岸的水道内行驶。而在不远处,则有些渔民在那里坐着自己的小船撒网捕鱼,南岸边远处起伏的山峦则也能够看得见不少地方已经是一片烟绿色了。这里的春天起码要比漠北地区早了两个月,云日格感觉自己的心情也随着春天脚步的到来感到务必的舒畅。这一天中午当战船队经过马鞍山时,李息告诉他不远处就是闻名中外的采石矶了。云日格高兴极了也没有去睡午觉,而是很专注地欣赏着采石矶这边岸上的景色。下午时朱家也来到了甲方上透气,友好地同云日格打过招呼后,对他说自己最爱看的是傍晚吃罢晚饭后太阳在西边即将落到地平线的那一刻,这时两岸的景色才最好看的。
那一时刻两岸渔家在自己小船上纷纷点起的点点灯火与岸上人家的灯火配合,在这大江上行船瞭望两岸在暮色初升时的景色可是绝美。因为这天的天气非常好,这天吃完了晚饭后李息和朱家两个人便陪着云日格来到了船甲板上坐在那里欣赏两岸远处的景色,他看了后认为正如下午朱家告诉他的一样真是绝美。第二天早上起来吃完早饭后,云日格知道此时战船队已经离开长江水道驶入进了皖南地区的内河。这天的天气依然很是晴暖,宝日格站在战船甲板上,看到内河两岸鳞次栉比的特色建筑和沿河的风光,他又觉得实在是美极了。这天已经是正月三十号的下午了,当李息和朱家陪同着云日格等人来到距离谈判会所不远的码头时,刘从戎、胶东康王刘寄、田千秋、赵熙等人已经在那里迎接他了。田千秋是正月十六这一天从长安出发,也是从汉江坐船由水路,于正月二十三这天来到了皖南繁昌提前进行谈判准备的。云日格弃舟登岸后,李息便引导着他与刘从戎、胶东康王刘寄等人逐一介绍给了他。这是云日格头一次见到刘从戎,只见这位大汉朝的定国公笑容可掬地过来与他相互见完礼后,便开口询问讲尊使远道而来一路可好?坐船是否习惯?云日格听后觉得心里很是温暖。而在云日格进入到大汉朝境内后,刘从戎已经通过绣衣府安插在匈奴那边的人员,早就拿到了有关云日格的全部资料并和赵熙、田千秋等人进行了仔细地研究。而汉武帝刘彻也在召见了云日格后,派人传书给他说明了相关情况。刘从戎认为这个匈奴伊稚斜单于委派来的和谈代表云日格应该和自己很是投缘,便和胶东康王刘寄、赵熙、田千秋等人商量,觉得一改采用武力施压,以打促和的谈判策略,而是坐下来准备与云日格等人好好进行一场和谈。
由于距离谈判会所很近,刘从戎、胶东康王刘寄等人便陪着云日格步行来到了谈判会所。在路上这位大汉朝的定国公告诉云日格,晚上自己将设宴款待云日格等人,还诙谐地和他讲自己和匈奴伊稚斜单于也算是在战场上对垒拼杀多年的老相识了。刘从戎还告诉云日格,明天双方都各自休息一天,也让云日格带来的谈判团队做下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天是二月初二龙抬头,双方就在这一天开启正式的谈判。云日格觉得刘从戎如此安排甚好,便欣然同意了。这天在给云日格等人接风洗尘的酒席宴间,田千秋多次提到了中国人的精神这个词语,搞得云日格觉得很新鲜也很是不解。鉴于云日格与刘从戎均是饮酒海量之人,酒席宴结束后见时间很早,云日格稍事休息后就前来求见刘从戎。刘从戎把他让进了自己所住院子里面的暖棚,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后,云日格便将话题扯到了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这个问题上。刘从戎听后笑了笑,他便很是细致耐心地给云日格讲起了这个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刘从戎在现代社会未穿越到西汉时期前上完高一的那个暑假就曾看过有关的书籍,而其中最著名的就属五四运动前有北大知名教授,被称之为“晚清怪杰”的辜鸿铭所写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也叫做《春秋大义》或《原华》。《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