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运河一道摹漆韵 长路千梭绣丝裙

“明天我想请假……”

“去博物馆也不累,你何必请假呢?”刚才顺了顺过两天就要响排的动作,宁玉泽还没歇下来,就听见师弟要请假,“这不是为了让咱们更好理解马上要开始排的那个新编戏么?多了解一下儿,对理解角色也有好处。”

“我那个也不是那么重要。”

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终于还是在陈承晟感受到来自师兄略带不满的目光时,硬生生的拐了个弯儿:“有时间我自己去一趟,这不是有朋友来找我。”

身上灰色的短袖儿已经被汗浸湿,顺着肩胛骨和脊背的突起,可以明显看得到深了一度,宁玉泽不属于爱出汗的,可以看得出是没少下功夫。

这要是搁爱出汗的陈承晟身上,恐怕整件儿T恤都得滴答下来水,头发上边儿也得有不少汗珠子挂着……

听着师弟的借口,宁玉泽动了动嘴,想要说些什么,终于还是没有细问:“那看你自己吧,明天如果讲什么,回来我和你说。”

其实宁玉泽很像和师弟说,就算是角色不那么重要,也不该随便轻视——自己都瞧不上自己该做好的事儿,又怎么去要求台下的观众重视呢?

更何况,前一阵子团里面提起来的时候儿也不是没说:两班人马,除了父亲牵头儿主演的一版以外,还要有一版现在各大院团都积极在做的所谓“青春版”,也是有意让陈承晟来主演的,这事儿陈承晟也不是不知道。

“好。”

心里边儿装着事儿,陈承晟是片刻也没耽误,再赶上最近没排什么戏,倒也相对轻松,也有足够的时间让陈承晟去琢磨这些其他的事儿。

看着陈承晟慌忙离开的样儿,宁玉泽倒是有心拦一拦了,只是刚才走出去三两步儿,也想起自己两个人现在早都不是小孩子……也早就过了需要人看着管着的年纪了!

“喏,你看这个。”宁玉泽正忙着在人群中正确找到院团的队伍,听清楚导游在讲什么,自家父亲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凑过来的,手里还拿着展厅展览的介绍单,“我还说这博物馆你小时候我怎么没带你来过,后来想,是新建的。”

“这个你看和你妈买那个是不是不一样,现在好像没有云彩了。”

家里边儿是有一个盘子大小的小屏风,平时被母亲放在书房的桌子上摆着,听父亲念叨过,说是值不少钱,宁玉泽也在网上搜了搜——据说这种工艺属于国家保密的工艺,从工时上也确实是值这些钱的。

接过父亲手中的介绍单,宁玉泽也来不及追着讲解听了,索性翻看起单子上边儿介绍的几件典型儿文物:“广寒宫?”

“你自己没拿?你小时候儿不是可习惯收集这些了?”

被父亲揶揄了一句,宁玉泽只觉得父亲现在越来越有小孩子脾气,无奈叹了口气:“爸,我现在都多大了……”

“这个反正挺有意思的,你说元代那会儿可不是比梵高早多了,但是你看这个祥云,和他那个《星空》多像?”

不得不说,宁常安也算得上是学贯中西。毕竟是院团里边儿能撑得住场面的二度梅获奖者,日常安排也算是自由,这么多年来也开发了不少个人爱好。

“还真挺有意思的,就是不知道咱们团里这戏能变成什么样儿了。”

北京城这些新编戏的处境大多尴尬。要不是靠着角儿来演,往往是很难上座儿,就像是现在一些题材的画作、电影儿一样,为了展现出所谓的“时代感”,发力过猛。

最后落得个基础观众没守住,目标观众觉得这作品莫名其妙,不知道在迎合什么。

“爸,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地方戏的小剧场新编戏,虽然故事其实挺老套的,但是形式上边儿确实是有创新,一些相关评论也说不错。”

“现在鼓励小剧场创新,当然要从好的角度上说,不然都是批评的声音,谁还敢去做创新?”

父亲说的有道理。只是戛然而止的讨论让宁玉泽回味过来自己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后者提起的那部戏里边儿,青年演员一人分饰俩角,快速的在两个不同行当内完成切换。

“承晟呢?今儿怎么没见着他?”

“他朋友今天来找他。”

“哦……行,先走吧,据说这边儿过一阵子还有一个丝绸之路的服饰展,有机会你们兄弟两个也可以过来看看。”

宁常安在前面走着,宁玉泽便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原本想要细听一听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么重了,甚至开始盯着自己衣服上的褶皱,一点点儿捋平。

宁玉泽在想,如果今天请假的是自己,父亲也会是一样的反应么?

又或者,父亲能够在看到川剧的年轻演员同时工两三个行当儿,也愿意称赞人家一句年轻有为。

流派的传承,宁家的身份,好像不只是父亲给宁玉泽的枷锁,同样也是属于父亲自己的——只是过去了这么多年,宁常安早就习惯。

只是恰好父子两代人的天赋都不错,身材、扮相儿也不差,即便是被拿来和祖辈儿比上一比,也不至于落得一个一无是处……

最主要的,还是爷儿俩都没折在倒仓上边儿。而当初宁玉泽当年偷偷儿的去学这么点儿丑角儿,和对随时可能彻底毁掉自己职业生涯的倒仓也不是毫无关系。

要真出了问题,老天爷不肯赏这口饭吃,好歹到时候儿还能多一个留在舞台上边儿的可能。再说了,也不是没有倒仓之后两门儿抱的先例,凭着那个时候儿年纪小,还没给自己箍上“几代传承”的紧箍咒,多少也算得上是意气用事了一遭!

这一路上的顺利,倒是给两代人身上,压上了更重的心理负担。

“儿子,你看这个《黄河图》,中间这条河画得像是龙鳞一样的波纹儿,多有感觉?”

等到宁玉泽凑到父亲身边儿,后者的科普还没有停下来:“你看这写着绢本设色,这是绢上边儿画的,刚才那个宣传上写的丝绸,就提到了一个双林绫绢,那个绫就是用来裱画的。”

“嗯,咱们《六月雪》里边儿‘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绫。”

“你找点儿好的。”宁常安把手里边儿的展览介绍单往儿子手里一塞,没好气道,“你和承晟兄弟两个还真是一个样儿,动不动没个正形儿。”

“哦……”

宁玉泽被说的有些委屈,可思绪还落在父亲话题之前的事儿上,干脆也不反驳,继续落后半步跟着宁常安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