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不论数字技术的影响如何深刻,回归本心,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永远是推动乃至引领企业的价值创造,这也是财务数字化转型追求的重要目标。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于1985年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的价值链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以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两类,其中基本增值活动包括内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而辅助增值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企业价值链。

财务与价值链的融合,既要考虑价值链的本质,又要考虑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才能形成财务价值链。基于价值链的本质和财务的职能,财务价值链在企业内部更多通过业务、财务、管理三个维度体现基于财务思维的价值创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财务价值链的基础是财务维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其中,财务会计算财务账,管理会计算业务账,财务更多地关注资本配置和管理系统,从资金流的角度看企业的价值创造。基于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创造可以分解为两种:一是对存量业务进行精益化管理产生的精益价值;二是发掘管理潜在价值区带来的创新价值。按照价值创造的难度和价值空间大小,可以将价值创造分为价值基础、价值保障、价值挖掘和价值乘数四个层面,如图2.1所示。

从精益价值到创新价值的价值创造需要四个层面共同作用才能实现。首先,落实财务合规和管控,进一步为财务赋能价值创造提供基础。其次,财务部门需不断强化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业财融合等拓展职能,更好地服务业务部门,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价值,这是财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保障。再次,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评价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为财务部门职能扩展提供可能。资本市场使会计信息加速应用于估值领域,但其复杂性超出了财务部门独立应对的范畴。面对价值评估与经济不确定性,财务部门需要不断挖掘企业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管理数据,识别潜在数据背后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财务的价值地位。最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本质不仅需要满足企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包括客户、供应商、政府、自然等生态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企业价值创造最深层次的内涵所在。

图2.1 价值创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