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从洪武二十四年十月穿越后,时间线的第一个段落就此结束。
截止到现在,应该是写出了两卷的内容。
第一卷,截止于朱标的病逝。
第二卷,截止于此。
但我人懒,而且不会取卷名,所以就没有分卷。
截至目前,写了196章,共四十多万字。
缺点很多我不否认。
这些问题,都要改。
下一章,将从下一个时间段开始,希望能写出不错的剧情。
借此机会,也写一写,我对正史之中,朱元璋会选择朱允炆为皇太孙的点点看法。
1、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嫡长孙朱雄英早夭。
2、洪武十六年五月,广东都指挥使狄崇、王臻称正妻已病没,请封次妻何氏等为淑人。
就是这样一件封赠官员妻子品级的小事,朱元璋特意召群臣廷议。
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礼部等官,提出了妾不可为嫡夫人,以免造成并嫡。
朱元璋同意,并颁布嫡妾封赠例于天下。
明文规定,正妻在日所娶侧室皆为妾。
正妻殁,诸妾不许再立为妻。若以礼聘良家女为妻,许受封赠。
前妻无子其所生子即为嫡长子,若正妻在日无子不再娶,而诸妾有子者,当以长男袭父职,其子依本品职推恩其母。
很明显,这次廷议明着是说要不要封何氏等人为淑人,实则是要定朱雄英死后,朱允炆以及朱允熥之间,谁为东宫嫡长。
这一次,朱允熥是被认可为嫡长的。
3、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薨逝。
同年九月,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
继承人选,由朱允熥变为朱允炆,我认为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①、在这十年间,明朝没有丞相,朱元璋又剪除了李善长等开国功臣,使得皇权得以集中。
所以,他能不顾淮西集团的诉求,而立并嫡的朱允炆。
②、朱允熥被养废了,没有人君之姿。
个人认为,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朱元璋是个很强调制度的人,若不是朱允熥不行,他绝不会立朱允炆。
4、蓝玉案。
此案牵连很多人。
除了蓝玉、常昇、曹震、王弼、孙恪、张翼、陈桓等武勋外,还牵扯到了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两个文臣。
个人认为,这些人都是不认同朱元璋弃嫡立庶的决定,而被清洗的对象。
蓝玉被杀,是否是冤案,这说不清。
但蓝玉有子,这一点有古书为证。
①逆臣录中,明文写了,蓝玉有长子蓝闹儿,次子蓝太平。
②就连明人周晖所写的《金陵琐事》中也曾言:洪武二十六年,杀凉国公蓝玉。有蓝景昌者,赐与齐王为奴。今宗室府有蓝姓家人,为景昌之后。余曾见其像,其像甚伟。
所以,很不理解,为什么总有人在段评里说蓝玉没儿子。
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看到的。
说蓝玉没儿子,总要拿出史书证据来,而不是就评一句,蓝玉没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