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有上、中、下三品之分,其中“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的下品药125种,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五岭以南,气候适宜,植被茂盛,毒物尤多。《岭外代答》曾曰“广西妖淫之地,多产恶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一书中,仅广西壮族地区用于治病的毒性药材就有99种之多。壮族先民长期生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增加了对毒物接触和认识的机会,经过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善于识“毒”用“毒”,积累了不少使用毒性药材的宝贵经验,善用毒性药材成为壮医特色之一。含有毒性的壮药材是一类既有毒副作用又有药用价值的药材,一方面若使用不当则易致病、致残,甚则死亡;另一方面在治疗疑难杂病中又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因其具有两面性而争议不断。长期以来,人们对有毒药材的界定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壮药的发展。

庞宇舟教授带领的团队基于对壮医“毒”的深入研究,在壮医“毒虚致百病”学说的基础上,率先阐述了以壮医“毒论病因观”“毒论病机说”为核心的壮医毒论核心理论和“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位一体应用理论,构建了“毒论-毒病-解毒法-解毒药”的壮医学术思想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创性成果;近年来,又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有毒壮药,将其初步研究成果汇编为《精编有毒壮药》一书。本书收载195味常见的有毒壮药,除详细介绍其分类、形态、采集、加工与贮藏、功效主治、经验选方等外,还介绍了用法用量、毒性大小和中毒症状,以提醒或警示使用者。本书附有清晰的彩色图片,方便学习者对有毒壮药品种的认识和鉴别,利于准确、及时地辨别有毒药物。可以说,《精编有毒壮药》一书对有毒壮药的合理应用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应作者之邀,故乐而为之序。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