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朱由校
- 大明:从天启开始当明君
- 鬼知道是谁的小号
- 2013字
- 2024-06-23 23:00:38
“先帝有命!”
“皇长子之纯孝,感天动地。”
“恐其忧伤过度,当歇息片刻。”
“来人,送皇长子去往内书房,去静上一静!”
一句女声响彻在了朱由校的耳边。
朱由校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周遭的几个太监和宫女给用围堵的方式,逼着进入了乾清宫的内书房。
“嘭!”
朱由校刚一进入内书房,门子就被太监们关上了。
而且关得很紧。
好似特别害怕会让朱由校打开一般。
“嘶......”
没有做出相关反应的朱由校,暗自闷哼了一声。
一股巨量的信息,直接冲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此时正值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五更,然后......
泰昌皇帝朱常洛,死了?
对!
就是朱常洛,而非万历朱翊钧!
朱翊钧驾崩之后的一个月内,登基了的朱常洛,也驾崩了!
堪堪一个月之内,大明的二帝,接连驾崩!
此时的大明,正值风雨飘摇之际!
然后......
我是后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有点不大敢相信。
可是正好十五岁的身子骨告诉他,他就是未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他穿越了!
至于穿越的原因嘛。
朱由校思考了一下,貌似,是因为码字码得太狠了,导致自个儿猝死了?
来不及多想。
内书房外部顿时传来了一双双厚重的脚步声。
------
“娘娘,臣欲看望皇太孙!”
是个男声!
估计是朝廷重臣吧!
也不知道他过来要做什么。
朱由校想着。
“娘娘,臣欲看望皇太孙!”
“娘娘,臣欲看望皇太孙!”
.......
随后,好几句同样的话语,从内书房的门外传了进来。
顺带,那些大臣的语气还越来越严肃了!
朱由校听着,又想起来了一些事情。
朱常洛于乾清宫的龙榻上驾崩,而自己和外面的大臣就陪伴着他。
在临行的时候,朱常洛下旨命自己为新帝。
诸位大臣辅政。
只不过,外面的李康妃,不愿意!
她也有自己的儿子,朱由模!
同为天家子嗣,为何你登基,而非我儿子登基?
她想垂帘听政!
她要做刘彻他妈,孝景皇后王娡!
深受朱常洛喜爱,而通过常常陪伴其来了解到权力的李康妃,不愿远离权力!
“嘭!”
一根木棍击打在地上的声音,响了起来。
“你们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声音很尖细,是个太监。
“我等意欲看望皇太孙,何来造反一说?”大臣们的语气重,充满了愤怒的情绪。
“就是,尔等腌臜阉货,才是造反之逆贼!”
有人在附和。
“哼!”太监很瞧不起这些臣子。
“是太后让咱家守着皇长子,你们敢违抗太后的旨意吗?”
太后也能下旨。
“屁!”到了明末,文官势大,气焰极其嚣张。
若是皇子皇孙还好,可就一个太监,文官们还放不在眼里。
“何为太后?”臣子大声质问道。
“她李康妃,不过一个选侍罢了,想当太后?”
“痴心妄想!”
朱常洛有两个李选侍。
即,李康妃、李庄妃二人。
为了区分开来,前者称之为“西李”、后者则称之为“东李”。
后宫之中,西李选侍不仅深受朱常洛喜爱。
还生下了一子、一女,即,怀惠王朱由模、乐安公主朱徽(hui,一声)媞(ti,二声)。
因此,其在后宫之中的势力,不小!
而东李选侍,则既无喜爱,又无子女。
因此,其人于后宫之内,一般。
“我万历皇帝大行之前,册立皇长子由校为皇太孙。”
朱常洛在位仅一个月,事务缠身,加之身子也不大好。
就把皇太孙改立为皇太子这件事给往后稍了一稍。
谁成想,这一稍,就直接把自己给稍没了。
所以,此时的朱由校,还是皇太孙,并非皇太子。
“此乃定数!”
“如今先帝殡天,理应由皇太孙执掌朝政。”
“可尔等却意欲隔断殿下与我等臣子的见面。”
“说,你们想干什么?”
“挟天子以令诸侯乎!??!!”
好!
朱由校一听,果真是良臣啊。
为了自己的利益,能拼搏至此!
不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自己身上有他们想要的利益,就可以了。
至于说,忠君爱国......
算球了吧。
都明末了。
就别难为那些大臣了。
“你、你、你。”许是臣子们声势浩大,居然吓到了太监。
“开门!”大臣怒吼道。
“隔绝内外者,当诛!”
“嘭!”就在这个时刻。
朱由校一脚踹开了内书房的门子。
关得再紧有什么用?
一个书房的木门,还能挡得住自己么?
------
趁着众人没有反应过来,而看向自己的间隙中。
朱由校嘴角微微一翘。
臣子、太监、选侍、文官、武将......
争吵得如此激烈,当真是一场好戏啊。
如此大戏,孤这个现在的太孙,未来的皇帝。
岂能不掺和、掺和?
唱戏嘛。
人多了,热闹!
众人顺着破门声音回头一望,只见一个前一刻还嘴角微笑,而这一刻就眼含泪珠的少年哭哭啼啼地说道:
“先帝崩殂,孤不甚懂得朝堂之事,还望诸公能给孤出谋划策一番。”
“以免误了朝政,如何?”
见状,众人先是愣了一番。
随后,老奸巨猾的臣子们,马上回话道。
“殿下所言极是!”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际,更是需要皇太孙殿下这个储君来主事。”储君也是君!
“臣等以为。”臣子们对视了一眼后,建议道。
“当以文武并立,来安定朝政。”
“不如以内阁首辅方从哲、英国公张维贤为主,来辅佐储君处理朝政。”
朱由校略微思虑了一下。
英国公一脉,历来忠心于明廷,可用!
内阁首辅方从哲,虽不忠心于自己,但却是楚党人士。
值此时机,楚党在东林党面前势力渐微。
若是不抓紧自己这个如今之储君,未来之真君,可就再也没有能够同东林党掰手腕的机会了。
方从哲得以自己为核心。
其人,亦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