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局势

仇池有变?

顾宣霍然起身,看向梁玉。

在这个节骨眼上,仇池有变,当真是不利。

他此前没有直接进驻仇池,而是直接留在汉中郡,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

如今的仇池虽然表面归顺大晋,而大晋也对仇池公进行册封,不过是维持面子上好看罢了,实际上俨然一副是国中一国的姿态。

“可有确切消息?”

梁玉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尚无确切消息,只是探子察觉仇池内部兵马......似有异动,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探查。”

顾宣皱起眉头,在营帐内来回踱步,片刻后停下脚步,说道:“加派探子,务必尽快查明情况。仇池若生变,恐会影响我们的行动。”

梁玉拱手应道:“末将这就去安排。”

梁玉转身离开后,顾宣重新坐回案桌前,陷入沉思。

顾宣眯着眼神,他深知,这一变动可能带来诸多变数,必须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紧盯着仇池的位置,喃喃自语:“希望不要出什么大乱子。”

此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何事如此吵闹?”顾宣大声问道。

不多时,只见魏雒神色匆匆地急匆匆奔进屋内,额头上还挂着豆大的汗珠:“顾大哥,刚才有兄弟前来禀报,说是发现杨安进入郡守府了。”

魏雒担心顾宣不了解其中的情况,赶忙再次解释道:“这杨安乃是杨统的堂侄。”

顾宣听闻,微微一怔,杨统这个名字他自然是知晓的。

要知道,杨统此人可是和如今的仇池公有着兄弟关系。

大晋太和四年(368年),大晋朝廷任命杨世为秦州刺史。

然而,这杨世却是个居心叵测、蛇鼠两端之人,暗地里竟然又向秦国称臣,而秦国竟也任命他为南秦州刺史。

此刻,顾宣背负着双手,在屋内来回渡步,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若他的记忆不差的话,杨世大概就在这个时间段去世。

在杨世去世之后,仇池内部很快便会爆发了杨统与杨纂之间激烈的争夺继承权的斗争。

“顾大哥……”见到顾宣一直默不作声,魏雒心急如焚,上前一步,声音略带焦急地喊道。

顾宣侧身,目光直直地凝视着魏雒,声音低沉地问道:“你想说什么?”

“我有种强烈的预感,仇池有变!”魏雒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

“仇池向来都是反复无常,左右逢源,而且他们又是白马氐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晋册封其为秦州刺史,不过是为了笼络他们的手段罢了。”

“此前便有诸多传闻,仇池公杨世身体状况欠佳,已经有半年未曾在众人面前露面了,他的儿子杨纂向来与大晋交好,但是杨统却一直和秦国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一旦杨世离世,以其子杨纂目前的威望,恐怕难以镇得住底下那些怀有异心的将领。”

顾宣眉头紧皱,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若仇池有变,局势必然错综复杂,我们需得早做打算。”

魏雒点点头,神色凝重,“顾大哥,那我们是否要先派人去探查清楚杨世的真实情况?”

顾宣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此事我已让梁玉探查。,等下务必在交代好他,派人探查固然重要,但也要小心行事,莫要打草惊蛇。”

魏雒应声道:“是,小弟明白。只是这仇池局势变幻莫测,我们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被动。”

顾宣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如今只能密切关注仇池的动向,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过了几日,派出去的探子有了动静。

而梁玉第一时间前来找顾宣汇报情况。

“顾大人,杨世的病情愈发严重,据说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顾宣面色一紧,“那杨统和杨纂可有什么动静?”

梁玉回道:“杨统暗中频繁与他的心腹会面,而杨纂则在积极拉拢一些将领。”

顾宣来回踱步,“看来这继承权之争已然迫在眉睫。”

这时,梁玉看了眼魏雒,紧接着说道:“杨统的堂侄的杨安的确到过郡守府,不仅如此,杨纂的心腹也曾到过郡守。”

顾宣一怔。

魏雒和梁玉二人,魏雒负责盯着郡守府,而梁玉负责盯着外界,特别是仇池风吹草动。

伫立在一旁的魏雒着急地说:“顾大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顾宣停下脚步,目光坚定,“我们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一旦局势明朗,再做决断。”

“可有郭瑀消息?”

梁玉苦笑,微微摇头,回道:“没有......”

魏雒皱了皱眉,开口道:“顾大哥,算算时间郭瑀一行也该到了吧,总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顾宣眯着眼神,紧接着道:“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魏雒,明日拜访仇池公。”

“仇池究竟是何情况,只有深入虎穴,才能知晓。”

“不可!”

“不可!”

魏雒、梁玉异口同声道。

二人对视一眼,魏雒紧接着道:“如今仇池情况不明,若是早已暗中臣服秦国,顾大哥此举,岂不是自投罗网?”

“是啊军主,此举太过冒险......”梁玉拱手,开口道。

顾宣双手抱胸,神色严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一直这般等待,局势只会愈发失控。”

魏雒一脸焦急:“顾大哥,即便要去,也得做好万全准备,以防万一。”

梁玉也连忙附和:“军主,此事还需再斟酌啊。”

顾宣沉默片刻,目光坚定地看向二人:“我意已决,你们不必再劝。今晚准备妥当,明日一早出发。”

魏雒和梁玉见顾宣态度坚决,知道难以改变,只能无奈应下。

是夜,顾宣在屋内整理思绪,思考着明日可能面临的种种情况。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亮,魏雒便顶着黑眼圈前来,见到顾宣张口便道:“顾大哥,我还是认为直接前往仇池不太妥当,我们只有寥寥千余人,一旦仇池有变,后果不堪设想。”

顾宣倪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淡淡道:“那怎么办?坐在汉中郡苦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