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确定

谢安毫不退让,反驳道:“即便血脉纯正,若德行有亏,又如何能服众?新皇当以德行为先,方能得民心,保社稷。”

王坦之也道:“太后,臣以为应广纳众议,多考察几位宗室子弟,再做决定。”

王彪之点头道:“废立之事,当谨慎从事。新皇人选需德才兼备,且能得人心者。不可仅凭大司马一言而定。”

桓温背负双手,目光在殿内众人脸上扫过,他算是看出来了,他要么是被被针对了,要么众人心中都有各自人选。

他和郗超对视一眼,后者沉声开口道:“不知诸位大人可有人选?”

王彪之沉声开口:“琅琊王司马焕乃是元帝五子,可为新皇。”

“哼,彭城王司马玄德才兼备,素有贤明,亦可为新皇!”

王彪之怒视桓温,厉声道:“琅琊王王为人宽厚,礼贤下士,深得民心。若能登上皇位,必能使大晋繁荣昌盛。而武陵王性情暴虐,若立他为新皇,恐会引起天下大乱。”

王坦之不甘示弱道:“彭城王虽有贤名,但毕竟不如琅琊王王正统。新皇之位,当由琅琊王继承。”

“汝南王司马亮乃宣帝四子......”

“不可!”

“南顿王司马宗..........”

“不可!”

“..........”

殿内众人纷纷提出各自心仪的新皇人选,却又不断被他人否定,气氛愈发紧张焦灼。

桓温面色阴沉,心中恼怒不已。

他没想到这些大臣们竟如此顽固,与他处处作对。郗超亦是眉头紧锁,思索着应对之策。

褚蒜子看着众人争论不休,心中烦乱。她深知废立之事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她微微抬手,沉声道:“众卿先静一静。新皇人选关乎国家社稷,不可草率决定。当从长计议,仔细斟酌。”

众人闻言,渐渐安静下来,但彼此之间仍眼神交汇,暗流涌动。

谢安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后,臣以为新皇人选当综合考量其品德、才能、威望等多方面因素。不可仅凭血脉或一时之名声而定。”

褚蒜子微微颔首,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缓缓道:“谢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不如哀家提议元帝六子会稽王司马昱如何?”

谢安闻言,上前一步拱手道:“会稽王司马昱乃元帝血脉,又多经国事,处事公允可立为新皇。”

王坦之脸上神情不定。

桓温脸色一沉,心中不满,他刚想开口提议,但被一旁的郗超拉住。

“桓公,立谁为新皇并不能改变什么,且忍耐一时。”郗超低声开口。

桓温无奈叹了口气,想了想的确是这样。

如今他掌握大晋九州兵马,若是有人不识好歹尽管杀之!

确立新皇人选,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郗超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桓温狠狠瞪了谢安等人一眼,当即看向褚蒜子扬声道:“立会稽王也行,但是朝中官职要做出变动。”

“既然确定新皇人选,朝中官职自然也要作出相应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褚蒜子微微点头,神色平静道:“大司马所言有理,那便说说你心中的官职变动之法。”

桓温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老臣以为,当提升郗超为中书令,总领朝政机要。”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惊。

谢安眉头紧皱,心中暗忖桓温此举分明是要进一步掌控朝政。

王坦之面露怒色,刚要开口反对,却被谢安以眼神制止。

谢安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后,中书令一职责任重大,关乎国家政令通畅。郗超虽有才华,但骤然提拔至此高位,恐难服众。”

桓温冷哼一声,道:“谢尚书此言差矣。郗超跟随老夫多年,屡献良策,对大晋忠心耿耿。他担任中书令,定能辅佐新皇,稳定朝局。”

褚蒜子微微沉吟,目光在众人脸上流转。

她深知桓温势力庞大,此时不宜与其正面冲突。但也不能任由他肆意妄为。

片刻后,褚蒜子缓缓开口道:“大司马提议郗超为中书令,确有其考量。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如先让新皇即位,昭告天下安抚臣民。”

此举他本就是有意试探,桓温虽心中不满,但也知道此时不能逼迫太甚。

他微微点头,道:“太后圣明,理应如此。”

“既然已经确认新皇人选,大司马所率领兵马是否撤离建康?如今我大晋经不起折腾,臣民疲惫,若是让北方胡掳知晓,还以为我大晋出什么不得了的变故,再生波折得不偿失。”

“大司马掌握兵事应当知晓,秦国已对燕国动兵,其势头摧枯拉朽,燕国不知能否撑过这个冬天,一旦秦国获胜,谁有不保证其南下?”谢安沉声开口。

话落,殿内一阵沉寂。

北方胡掳一直是大晋心中的一根刺,趁着北方互相征伐,大晋才得以喘息。

一旦北方决出胜负,目光必定投向大晋。

谢安说的这些桓温自然知晓。

当下哈哈大笑道:“安石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太后放心,新皇即位,大军便会移居姑塾防范秦、燕军南下。”

殿内众人听闻桓温此言,神色各异。

褚蒜子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欣慰。

王坦之眉头微蹙,沉声道:“大司马此言,虽有道理,但大军屯驻姑塾,仍需谨慎行事。若秦、燕战事有变,当如何应对?”

桓温嘴角上扬,傲然道:“文度多虑了。我大晋兵强马壮,岂会惧秦、燕之军?若有变故,本帅自会相机行事。”

王坦之拱手道:“太后,大司马虽有谋略,但兵事难测。还需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王彪之也点头道:“臣附议。当加强边境防御,整军备战,以应不测。”

褚蒜子沉吟片刻,缓缓道:“众卿所言有理。大司马,大军驻姑塾,当密切关注秦、燕战事,随时回报。同时,加强边境防御,不可掉以轻心。”

桓温微微躬身,道:“太后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晋江山安稳。”殿

崇德殿内的紧张气氛暂时缓和,但众人心中都明白,眼下大晋最重要的是稳定内部。

攘外必先安内,新皇即位后,朝廷的权力争斗必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