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理清思绪,稳步推进
- 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
- 阶下青苔
- 2280字
- 2024-12-14 00:58:24
有了邓绥的认可以及支持,刘隆自当是十分开心。
对于大汉的改造,这是他自始至终的理想信念。
华夏文明一直处于这方世界的巅峰。
若不是后世某些朝代一系列的骚操作,愚弄百姓,使得整个华夏停滞不前甚至极大倒退。
否则,又怎么会导致华夏文明的落后,最终落得被蛮夷侵略。
一想到这里,刘隆便是气血涌上心头,怒不可遏!
这是他永远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有我在,不会了,永远不会这样了......”
汉人是何等聪慧且优秀的民族,只要给予他们空间,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自然会迸发出来,为整个大汉奉献力量。
接下来的几天,刘隆依旧是种着韭菜,等待着自己农学实验的研究。
他知道,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手上的事情干好,尽快推进粪肥之法。
“陛下,这几日观察下来,左边施有粪肥的韭菜地明显比右边的长势要好。”
邓凤手里拿着纸本和笔,边说边记录着。
“邓公子说的不错,臣也发觉到了......”
正在田里带人施肥的蔡伦停下了施肥,看着地里的韭菜笑眯眯说道。
刘隆站在地头,点了点头,很是满意。
“初见成效了,不过还得观察一个月,等韭菜成熟......你们好好施肥记录数据!”
很快,邓凤便拿着纸本,到了刘隆身边。
“陛下,今日韭菜长势数据已经记录在案,请您查阅。”
这个记录本,早在刘隆种植韭菜的第一天,便装订好了。
在韭菜种子破土之后,便保持着记录。
“嗯,不错,韭菜的长势,田地的变化这些记录的很细致。”刘隆夸赞道。
回到殿内,也到了刘隆的早膳时间。
邓凤也没有了刚来时的拘束,一同坐下陪着刘隆用膳。
“来宫中一个多月了,有没有想家?”
“多谢陛下挂怀,来到宫中为陛下办差,臣自当是不敢有半点含糊,只想着竭尽全力做事情。”
看着邓凤忠心耿耿的表情,刘隆也是相视一笑。
“近来你办事,朕很满意。但舅舅年纪大了,你也该多回去去看看你阿耶和阿母,他们应该很念叨你。”
邓凤闻言,有些沉默。
“去吧,早膳之后便回去看望他们吧,朕放你休息两日。”
“谢陛下!”邓凤机内心动容,赶紧谢恩。
用过早膳之后,刘隆命人装了一些秘制酱料,让邓凤带了回去。
随后,他便仔细梳理了一遍最近正在推进的事情。
“目前造纸已经走上正轨,无需操持,冶炼坊也进行了改制,军械武器的制造正在稳步产出。”
“接下来就是建立好府匠的人才梯队,商议筹办府匠学院。还有舆情司府衙的组建也得私下加快进行。”
刘隆一一思索之后,又想到了东观马融许慎带领五经博士等一众儒生标注经书一事。
“这么久也不见这两个人,估计治经一事还是有些难度......”
想了想,标准经书这件事情本就是百年大计,也不能急于一时,刘隆也便内心坦然了许多。
有些事情,本就急不得。
理清完思绪之后,刘隆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件事情。
那便是西北汉羌之争。
“这一次,朕定要踏破羌人,让他们俯首称臣!”
刘隆的目光好似极为自信。
好似穿透了宫殿,划破了天空,看到了狼烟四起的凉州边境。
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急匆匆走了进来。
“陛下,少府崔侍郎来了。”
“崔瑗?”刘隆猛然想起来了,此人是张衡举荐,目前主持少府一部分事务。
“召进来。”
很快,崔瑗便走了进来,揖礼拜见。
“子玉无需多礼,坐下说。”
“谢陛下!”崔瑗坐下之后,立刻道:“陛下,张尚方目前带人前往邙山冶炼坊铸造候风地动仪,走之前命我整理少府政务。”
“今日,臣理清之后,编纂成册,特来呈于陛下审视。”
刘隆微微一笑,说道:“不错,少府有你的加入,愈发有了规矩,呈上来。”
蔡伦接过崔瑗手中的书册,递给了刘隆。
翻开来看,刘隆当下会心一笑:“竟然有了目录,倒是规范了不少......”
刘隆一眼扫去,便明白了其中记录的相关事务,不自觉点了点头。
崔瑗看到天子认真查阅,便说道:“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少府招募工匠三百二十七人,均通过了严密的训练。”
“这些人分别用于造纸、打造武器以及研制曲辕犁。”
刘隆很是满意,当下道:“这件事情做的好,但有一点朕还是得提醒一下,府匠所用之人必须符合规定,不能敷衍充数。”
“陛下放心,这些招募的匠人在训练完之后,必须接受考核,通过之后才能正式成为府匠。”
崔媛继续道:“陛下,少府二期选址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建设当中。”
“另外,准备派发到南阳、汝南、关西等地的造纸匠人已经选好,只等陛下令下,便可以支援下去。”
“你说的是下属州郡永隆书坊的分坊?”刘隆问道。
“正是,如今下属分坊已经陆续建立,造纸工坊也必须尽快上马,否则单靠京师运输,完全不能满足。”
刘隆也是瞬间明白了过来,这件事情倒是曾和张衡商议过。
“子玉,分配之事你自己决定分发,但有一点,必须严控纸药,且不能泄露半分。”
造纸技术可以推广下去,但是关键性的纸药必须牢牢掌控在朝廷手里。
这一点,毋庸置疑。
崔瑗点了点头,也是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随后,经过崔瑗的介绍,刘隆也对其很是满意。
“子玉啊,没想到少府有了你之后,一切都处理的井井有条,逐渐标准,朕心甚慰。”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
说完之后,崔瑗又一脸苦涩,吐槽道:“陛下,少府如今工作繁多,匠人的数量真是太少了,完全不够用。”
“凭我们少府自行招募,人数的筛选太慢了!”
刘隆闻言,也是表示理解,当即道:“子玉放心,这件事情,朕已经有了眉目。府匠学院正在筹备,一旦建立,便会笼络天下匠人,专为少府培养匠人。”
交谈许久之后,崔瑗满意地离开了章德殿。
“看来陛下采纳了府匠培养方略,真是圣君啊......”
————
崔瑗走后,刘隆又细看了一遍纸册记录,愈发喜欢崔瑗。
“此人办事果断,专注细致,每一条都记录清晰,人才啊......”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刘隆思索了一会,也觉得暂无要事,便打算去出宫。
“备马,出宫!”
“陛下,去哪里?”蔡伦问道。
“邙山冶炼坊。”
一想到候风地动仪正在铸造,刘隆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想要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