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面君

王安平睡得正香,被翠儿从被窝里给拽了起来。

还没等他发起床气,翠儿就告诉他一个消息:“宫里来人了,皇上要召见。”

我去,朱棣这是又要搞什么飞机?上一次说召见,结果等了一天都没见人。

最气人的是连口水都不给喝,这一次又来?

王安平郁闷归郁闷,可是还是得听命行事。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王安平看看外面的天色,星空璀璨,一轮明月高悬。

尼玛,大半夜把人叫起来,这是人干的事儿吗?

王安平嘟嘟囔囔骂骂咧咧的起床洗漱更衣。

说到更衣,王安平穿的是锦衣卫的标志性飞鱼服。

要说早朝都是朝廷文武百官的事情,怎么也轮不到他去。

虽然朱棣给王安平一个刑部的差事,但是王安平压根就没去报道,所以也没有文官朝服。再说了就刑部那个差事的官职品阶根本也达不到直达天听的地步。

至于钦天监那边他虽然接受了令牌,也跟一众黑室精英见了面,但是那是个见不得光的差事,更不会有官服品阶。

锦衣卫的飞鱼服是他见皇帝陛下唯一合法的官服。

换好衣服,翠儿看王安平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啧啧啧啧,少爷穿上这身衣服可真英武帅气。这要是上街走一圈,还不得迷死一街的女人?”

王安平看了看铜镜中的那张英俊面容,嘴角泛起一抹微笑。

健硕挺拔的身材,就是一个完美的衣服架子。翠儿的这个马屁王安平表示可以接受。

最后戴上帽子,锦衣卫的帽子通常被称为“乌纱帽”,这种帽子的顶部不是完全圆形,而是带有曲型的。

在明代国宝级绘画《出警入跸图》中所出现的身穿红色飞鱼服的锦衣卫,头上戴的帽子就是这种曲型的幞头。

收拾停当,王安平出门跟前来接引的小太监直奔皇宫去见朱棣。

明朝的早朝制度是非常严格和具有特色的。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凌晨三点左右,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现在的紫禁城虽然尚未全部完工,但是绝大部分已经建成不耽误使用。朱棣召见群臣是在原来的燕王府位置的宫殿群。

朱棣的燕王府,即后来的紫禁城,是在元朝皇宫的基础上修建的。

燕王府的位置,大部分与元朝皇宫重合。

燕王府沿用了元皇宫的许多建筑,并进行了一些改造。

在规划和建设紫禁城时,为了彻底压制元朝的“王气”,燕王府很多地方被彻底销毁,元朝的很多旧建筑也随之被拆除。

新的紫禁城整体覆盖在了元朝皇宫之上,包括燕王府的原址。

王安平来到午门外的时候,已经人满为患了。

很多文武百官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

王安平瞅了一圈,没有一个认识的,索性他就跑到旁边不远处的早点铺子买了几个热气腾腾的大包子。然后边吃边等待皇宫开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东方见鱼肚白的时候宫门开启。

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在金水桥南排列好。等待皇帝御门听政。

不过这个环节可就没王安平什么事了。

王安平依旧是被带领到一座偏殿等候皇帝处理完政务后召见。

这座偏殿并不是上一次来的那个,因为殿内的陈设大不相同。

偏殿的中央摆放着一张紫檀木的长桌,桌面光滑如镜,反射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

桌子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墙上的博古架上的瓷器精美绝伦,一看就是出自官窑精品。两个硕大的香炉里烟雾袅袅散发着阵阵檀香的味道。

王安平摸了摸怀里揣着的温热的羊肉包子,以及一个扁平的装满了烈酒的银壶。

这一次准备齐全,就算是朱棣依旧放自己鸽子也不怕了。

有吃又有喝,肚里有粮心不慌,就算是耗一天他也能熬得住。

王安平环顾四周发现除了门口站着两名金甲武士之外就没别的人了。

索性也是等,与其恭恭敬敬站着等待,倒不如找个舒服的地方先眯一觉,估计朱棣早朝时间不会短了。

说干就干,王安平踅摸到一处休息的地方。

那是一张罗汉床,上面铺着厚厚的绣着五颜六色图案的毯子。

王安平也不客气,直接躺到上面倒头就睡。

他也是困了,大半夜被叫起来折腾到现在,现在找个没人的地方睡个回笼觉不过分吧?

很快王安平就进入梦乡,细微的鼾声也随即响了起来。

......

朱棣心里憋着事,也无心处置朝政。

他处理了几件急需要解决的大事之后,就宣布退朝。其他不紧要的事务交给内阁先写出票拟他再看也来得及。

朱棣刚一走进偏殿就听到一阵肆无忌惮的鼾声。

额,朱棣剑眉一挑虎目圆睁,但见王安平这个臭小子四仰八叉的躺在他平时休憩的罗汉床上睡的正香。

这小子是来面君的?太过分了吧?

还有更过分的呢,只见王安平嘴角的哈喇子都流出来,居然他还在不停地砸吧嘴。

这就是目无君上,这就是大不敬之罪啊!

朱棣的火腾的一下就起来了,他抬起脚刚想踹,忽然想起临行前老婆千叮咛万嘱咐的话:“不能跟小孩子置气,对于十一郎要循循善诱要耐心教导,因为国库的钱袋子能不能鼓起来全看这孩子了。”

朱棣双拳紧握,咬牙切齿了好半天,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

好吧,看在这臭小子能给大明国库带来收入的份上朕就先忍了这一次。

呼呼,朱棣长出几口气,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安慰自己:“对于有才华的年轻人要礼贤下士,毕竟这臭小子脑子里随便想一个点子都能给大明国库带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