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多嘴的老二
- 年代,从上门女婿开始到国士无双
- 南潦河
- 2023字
- 2024-10-05 00:02:07
“别哭了。”
“有什么好哭的,我这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吗?”
这老二。
说好的守口如瓶。
结果中午两人去找老三吃午饭,顺带还自行车的时候。
他还是没忍住,把事情跟老三说了。
老三不是什么圣母。
自家大哥杀了人,而且是坏人。
她自然不会叽歪什么,也不会有什么心理阴影。
就是担心王林。
老二刚跟他说完就扑在王林怀里哇哇的哭。
气的他现场就给了老二一脚。
“你说说你,连张嘴都管不住,以后还能干什么大事儿?”
告别老三后,王林兄弟俩骑着自行车往家走。
王林坐在后座,就不停的数落老二。
不是王林嘴贫或者能够絮叨。
关键是要让老二长记性。
他就是要通过不停的絮叨,让老二以后每次开口前想起这次的絮叨就会想着管住自己的嘴。
等两人回到家的时候,老二整个人都EMO了。
连心爱的自行车都没擦,直接回房关门自闭了。
王林也没理他。
这会儿差不多两点半,家里没看到人。
老丈人估计是去给人剃头了。
丈母娘应该是在房子那边看着工人师傅铺水泥地面。
菲菲应该是放牛去了。
“我去田边看看,你4点钟的时候,记得把棉花苗的薄膜盖上。”
王林对着老二房间喊了一声就扛了把铁锹出门了。
“王林,去田边啊。”
“王林,你跟你家老二又骑自行车干嘛去了?家里有个自行车就是方便哈。”
“王林,你家真是发财了啊。你家盖了新房子,就连你老丈人也在搞水泥地面。”
......
王林从村子里穿过。
这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村民们都是蹲在村里交通要道上的情报中心瞎扯淡。
看到王林路过,都是一个个的打招呼。
王林随口应付几句,就接着往田边走。
来到田边。
这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耕田了。
新作好的田波光粼粼,夹杂在长满杂草的农田中间,在太阳的照耀下就像一块块的水晶玻璃,飒是好看。
育秧田,在秧苗还没长大的时候,不能直接大水漫灌,但是又要保持足够的湿润度。
两块秧苗田,王林都看了一下。
稻种都长出嫩黄的叶子了。
很不错。
一块秧苗田放了点水,一块进了点水。
看了下时间。
现在盖上薄膜还有点早。
就沿着田边的小溪散步,顺带摘一点刺泡和刺苔嫩茎嚼一嚼。
有长的又大又好的刺泡,和又粗又嫩的刺苔嫩茎,都收起来,准备带回去哄小媳妇儿。
现在田边来的人还少,收获是相当不错。
王林手里拿不下,都脱下了外套来兜着这些新鲜的美味。
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把秧苗田里的薄膜都盖起来。
等明天八九点钟再过来打开就可以了。
回到家里,老二已经是缓过来了。
他也没闲着。
在王林走后不久,就到王得水房子那边帮忙去了。
他去帮忙,刚好换婶子回来做晚饭。
婶子做饭有个好习惯,那就是不要男人帮忙。
这还真是个好习惯。
王林把给小媳妇的礼物放到房间里,在厨房打了个转。
“婶子,这笋是谁挖的。”
“哦。”
“昨天老二挖的。”
“你明天要是有空,也去多挖点,现在的笋好吃一些,挖回来晒点笋干。”
这个可以有。
王林正闲的慌,满身的精力无处发泄呢。
现在时间也还早,他拿起一把锄头,挑上一担箩筐就上了竹林。
春笋一般在2月就开始生长,在惊蛰时开始大量冒出来。
现在惊蛰日过去有十来天了,马上春分,山上的春笋非常多。
吃笋,无论是直接炒,还是晒成干货,没长出土表的才好吃。
至于在‘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那种黄泥拱,其实没有说的那么神奇。
什么一个山头才一棵,无稽之谈。
只是这种笋的竹根长在很深的泥土里。
而笋在没长出地表之前,它的外壳不会变黑。
笋还有一个特点,叫做见风就长,见风就硬。
长出地表的笋,直接拿来炒着吃确实难吃。
现在挖笋的时机刚刚好。
就算是露出地表的笋也只是刚露头而已。
挖笋,也是个力气活儿。
特别是那种深埋地底下的。
挖一颗笋,往往要挖下去三四十公分甚至更深。
因为打定主意要晒笋干,王林是挑着一担箩筐上山的。
所以不管大大小小的全都挖了出来。
不要觉得挖春笋就一定会影响竹林的竹子的数量和质量。
像这种太早长出来的笋,会有很大概率中途夭折。
而且不是所有竹子都有用的。
为了让竹子长的更好。
在生产队时期,在竹笋长高一些,都会派人来把一些小竹笋砍掉。
竹子是草本植物。
竹笋多大,竹子就多粗,是不会继续膨胀的。
王林现在自然是什么笋都挖,只要不伤竹根就好。
再过些日子来挖笋,就会挑拣那些小一些的竹笋挖走,大竹笋留着长竹子。
这个年代的竹子在农村还是很有价值的。
人们工作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竹子。
就比如王林家,前段时间就砍了几十棵竹子,做了一大堆的竹编物什。
江南的农村不太缺蔬菜,所以挖竹笋大量晒笋干的人不多。
也就个把小时间,王林的一担箩筐就直接装的满满当当。
额,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那样。
一是有些笋很大,就需要放在底下。
而大竹笋放在底下就会有很多空隙。
另外,笋的外壳实在是太厚。
一颗很大的笋,剥掉外壳后就剩下一点点。
这一担竹笋挑回去,估计也就能晒出来个三四斤笋干。
这也是村民们不愿意劳神费力的原因之一。
辛辛苦苦挖半天,结果吃个一两顿就没了。
而且笋干这东西还特别的废油。
要不然,嫩的就像嚼蜡,老的就跟嚼树根一样,很难吃。
王林把竹笋挑回来,先在压水井边上洗了洗竹笋外壳。
这个外壳,牛还是蛮喜欢吃的。
丢了也是浪费,洗一洗,收起来,明天可以给牛加加餐。
明天要是再多挖一点,说不定就能少去放一次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