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非人哉
- 朕杨昭,手撕隋末剧本
- 精锐家丁
- 2025字
- 2024-12-23 22:48:06
如今,杨昭这话一出,李密当即领会到了个中含义,也聪明的回了话,令杨昭十分满意。
果然,能在《隋书》和历史当中,留下赫赫声名的人,绝不是什么德不配位的草包。
李密尽管在争霸天下当中失败了,但他也对得起他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之后,杨昭满脸笑容,当即便要去观赏试验一番新制的鸟枪了。
“陛下,这鸟枪确实不错,只是,一旦紧急时候,使用起来,就没有弓箭方便了。”
除了李密之外,火器营的其他大臣们,闻讯也都纷纷赶来,簇拥在了杨昭的身边,开始介绍起了这令他们格外自豪的新式火器。
从飞火到鸟枪,这是他们火器营的一小步,却是天下火器进程的一大步!
能够短时间内创造出这么大的进步,相关大臣,不可能不自豪得意的……
不过,大臣们也都明白,这些,都是多亏了陛下接连送过来的火器图纸和资料信息。
也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样的脑袋,估计,真是上仙下凡,才能有如此机智。
明明天底下,也没有任何一样火器现世,然而,陛下仿佛是未卜先知了一般,提前知道了这些火器的关键,上到所需材料,下到威力等等,都有着精准明确的预估。
众人一开始还有些怀疑,直到按照陛下的记述实践下来,发现,当真如此,就算有误差,那也相差不到哪儿去……
大臣们不得不感慨,要不是陛下,就算再给他们五十年的寿命,他们也做不出来这等奇妙的火器来。
飞火都可能不能成功,更别提更为精妙的鸟枪了!
若不是陛下提出了这个设想,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武器竟然也能这般使用。
当真是稀奇!
就算是他们已经亲手制作出了鸟枪,也亲自试验过了,但是,一想到鸟枪的原理、成果与威力,还是让他们惊叹不已。
这个中精妙之处,陛下是怎么幻想出来的?
而且,幻想便罢了,还能将幻想当中的事情,完全实验出来,这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非人哉啊!
是仙人!
诸位大臣一边介绍着鸟枪,还顺手讲述了一下其他的火器,一边悄悄拿眼神觑着杨昭,满眼的崇拜,已经无处安放了。
接触火器这件事越深,对于陛下的崇拜,就愈发难以自已了。
天底下竟然有这般神人,甚至,还是自己的圣上,他们都快要痛哭流涕了。
庆幸自己的大隋的臣子,能迎来陛下这样的圣君。
否则,他们也没有机会,在自己的手底下创造出这等神迹。
以前的他们,还希望借由研制火器一事,让自己青史留名,然而现在,他们已经不再如此肤浅了。
青史留名算什么,能够参与这件事情,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就算没有留名的机会,他们也甘之如饴……
这番,听到大臣对于鸟枪缺陷的讲述,杨昭轻轻颔首。
“这样啊,鸟枪的换弹之事,确实是一个不小的弊端,在许多场合之下,弓箭确实要比鸟枪方便得多,使用得当了,弓箭的威力,也是鸟枪远不可及的。”
本来就是大臣们自己先给杨昭打个预防针,免得陛下失望,所以才先开口说的鸟枪缺陷。
然而,一听到杨昭这般话,大臣们自己倒是先按捺不住情绪了。
他们忙不迭说道:“其实,鸟枪的缺点,虽然是有,但是,瑕不掩瑜呀!鸟枪的好处,那可是多多的,很多情况之下,弓箭算不得什么,鸟枪才是最有效的。”
杨昭默默的挑起了眉梢,看着这些大臣们激动的样子,有些想笑。
怎么了?
怕他嫌弃鸟枪了?
看来,这些人对于鸟枪的热爱,已经突破天际了,至于这么敏感么?
杨昭淡淡的说道:“朕也没说鸟枪不重要呀!”
话音一落,这些大臣也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清咳了起来,假装无事发生。
杨昭继续说道:“朕先看看你们对于鸟枪使用的训练是怎么样的,再跟你们说说实战方面的问题。”
此话一出,一旁落后一步跟随着的李密当即双眼一亮。
“陛下,难道,您针对鸟枪,还有着布阵的设想?”
杨昭微微一笑,满脸自信。
“怎么了?李爱卿,觉得朕在军务上属于是门外汉,所以有些不相信了?”
“怎么会!末将岂敢……”李密赶紧拱手欠身。
杨昭轻轻抬手,笑道:“没事,这只是朕开玩笑罢了,无需当真。不过,正如你所言,朕确实是有些自己的看法,但也得先看看你们的训练再说,说不定,你们的构思,比朕的设想要全面一些,毕竟,你们是专业的。”
说到专业,几名参将有些不自然的别开了视线。
嗐!
也别提这个了!
在其他方面,李统领倒是教会了他们不少行军布阵的机密。
只是,这火器对于大家而言,都是平等的陌生,李统领也是一知半解,平日里为了这方面,没少抓耳挠腮的想办法,经常看到他都是一副为难,眉头紧皱的样子。
对于火器的行军布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就算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对于具体的调度使用方面,却是问题重重。
专业?
他们可不敢当!
看到众人有口难言的模样,杨昭默默一笑。
在军事方面,他确实是个门外汉,可是,史书当中,从不缺打仗布阵的讯息。
尤其是明清两代,关于火器的使用作战,实战例子繁多,杨昭为了参透火器的事情,可没少耗费心思。
就算是纸上谈兵,好歹也能谈一谈,而非全然不知,一脸懵懂。
“不必多说,朕把你们送上来的鸟枪也一并带回来了,朕先试用一番看看。”
各位大臣也都欢天喜地的表示道:“陛下放心,这鸟枪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臣下已经试验过许多次了,就是这个准度,恐怕一时半会儿,难以掌握。”
潜台词就是,这可不比使用弓箭,瞄不中靶心,可不能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