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诗镇全场!
- 让你武道通神,没让你万法皆通
- 岩堃
- 2132字
- 2024-12-07 11:00:25
听完赵文博的言论后,陈昭烈眉头轻蹙,沉声回应。
“柳姑娘的诗作,确有独到之处,但此刻便急于下结论,是否过于急躁了些?”
闻言,赵文博、柳媚儿以及周围的齐国文人,脸上都不约而同浮现出一抹轻蔑的笑意。
他们都认为,那个年幼的光头世子,无论如何也作不出能与柳媚儿相媲美的诗句。
陈昭烈此举简直是在自取其辱,竟执意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赵文博嘴角上扬,言语中带着几分戏谑。
“既然四殿下如此坚持,那就请让小世子开始吧。”
陈昭烈并未理会这些人脸上的表情,他摸了摸陈轩的小光头,轻声说道。
“轩儿,去吧。”
陈轩点了点头,目光在赵文博与柳媚儿之间流转,心中暗自思量。
自己原本打算随便吟诵一首诗,轻松赢得这场比试便罢。
然而,没想到这群人,竟开启了嘲讽模式!
那小爷就给你们来点狠的。
于是,略作思考,随即陈轩以他那稚嫩而清脆的嗓音,开始吟诵起来。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句一出,四周的空气仿佛被无形之手握住,凝固成了一片沉寂。
赵文博与柳媚儿,以及围观的齐国文人,脸上的轻蔑笑意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惊愕。
这首诗,全篇只见一个“月”字,却将月夜的美丽与宁静勾勒得栩栩如生。
那光头世子,竟以“暮云收尽”四字,巧妙勾勒出夜色降临的画卷。
再以“溢清寒”三字,点出了深秋夜晚的清冷氛围。
仅第一句,就用细腻的笔触,在众人眼前徐徐铺展开一幅深秋夜色的清新画卷。
为月亮的华丽登场精心构筑了一个完美的背景。
下一句的“银汉无声”,直接将夜的静谧与安详跃然纸上。
而“转玉盘”三字,更是将月亮比作晶莹剔透的玉盘,在夜空中悠然旋转,形象生动,诗意盎然。
这句诗通过夜的宁静与月亮的动态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深秋月夜的美丽与神秘。
仅凭这两句诗词,便足以让柳媚儿方才的诗作黯然失色。
这光头世子在文道上的造诣,竟已达到了如此境地。
然而,后两句诗词一出,更是让赵文博等齐国文人心中一凛,都感到后背隐隐发凉。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分明是对他们赤裸裸的警告。
言下之意,眼前的美景难以持久,若不珍惜,明年此时,或许已无处再寻这般月色。
众人心中暗自惊叹。
这幼童年纪虽小,笔触却如此细腻,心思竟也如此深沉。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文道奇才,竟能写出如此充满深意与威胁的诗句?
一时间,场中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众人纷纷投去复杂的目光,试图从这光头世子的脸上读出更多的信息。
而陈轩,却只是淡然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陈昭烈则是看着自己的儿子,骄傲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随即,他目光转向赵文博,问道。
“赵大人,今日之比试,胜负如何?”
赵文博的脸色犹如调色盘,青红交织,笑容已难以维系。
片刻的沉默后。
他深吸一口气,向陈昭烈拱手行礼。
“世子所作诗句,意境深远,用词精妙,我等甘拜下风。”
言罢,他转向齐国众人,沉声道。
“我们走。”
齐国一行人在赵文博的带领下,缓缓步入月满西楼。
行至门前,赵文博突然驻足回头,深深看了陈轩一眼,仿佛要将对方铭记于心,随后才迈步进入。
柳媚儿此刻也停下了脚步,脸上写满了不甘。
她望向陈轩,娇声道。
“小世子,您的才华确实令人钦佩,三日后的诗会,奴家期待与您再次较量。”
陈轩点了点小光头,笑道:“好,那三日后再见。”
柳媚儿见对方答应下来,便收回目光不再多言,扭动着水蛇腰步入大厅。
待齐国众人离去,韩栋才从愣怔中回过神来,连忙对陈昭烈与陈轩行礼。
“锦衣卫千户韩栋,见过靖王殿下,见过世子殿下。”
陈昭烈父子闻言,恍然大悟,难怪韩栋方才作的全是打油诗。
原来他既非国子监的学生,也非翰林院的文人。
而是锦衣卫的千户。
陈轩从这几日与父王的交谈中了解到。
这个世界,锦衣卫的职能和地球历史上的明代差不多。
涵盖了侍卫、监察、司法、情报、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
它不属于六部,也不属于军方。
是皇帝直属的特务机构。
在大宁朝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得知对方真实身份,陈昭烈微微一笑。
“韩大人免礼。”
他随即故作不知,询问道:“不知韩大人今晚组织这场斗诗,有何用意?”
韩栋连忙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恭敬。
“回王爷的话,锦衣卫北镇抚司接到陛下密令,要求派人来此地试探齐国文人的水平。”
“卑职虽不才,但自幼读过几年诗书,便被镇抚使大人选中来完成这项任务。”
“还说务必要请您出来判定。”
他微微一顿,压低声音问道:“王爷,您对这批齐国文人的才学,可有大致的了解?”
“能否告知卑职一二,以便卑职回去复命。”
陈昭烈略作思考,沉声说道。
“依本王之见,此次来访的齐国文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均颇为深厚。”
“倘若本王与之相较,胜负恐怕各占一半。”
听闻此言,韩栋不由自主地倒吸了一口冷气,低声自语。
“连王爷也只有五成胜算,看来锦衣卫得采取进一步行动了。”
陈昭烈故作惊异,追问道。
“你们还要有何行动?”
韩栋并未遮掩,语气变得冷硬。
“陛下有旨,若王爷亦无必胜把握,便由我们锦衣卫乔装成匪徒,将这些齐国人尽数除去。”
陈昭烈与陈轩闻言,对圣文帝的决策皆感无语。
即便伪装成匪徒,齐国使团在京城遭袭,又能瞒得过谁?
试问,哪个不长眼的匪徒,胆敢在官办的驿馆公然行凶?
这与掩耳盗铃又有何异?
然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圣文帝那睥睨天下的霸气。
他料定列国即便知晓真相,也不敢多言。
陈昭烈心中暗自叹息,面上却装作震惊,连忙说道。
“此举万万不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