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谋算第一步,拉拢蔡邕!

在董恒一系列发言之后,蔡邕直接有些懵了。

实在是董恒所说的,让他完全没有想到。

一方面是董恒把如今大汉王朝面临的问题,说的非常透彻。

确实如董恒所说的那样。

如今汉王朝问题太多。

用一个词语来总结就是,积重难返。

这一点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共识。

但每个人对于汉朝情况的判定是不一样的。

有人认为如今不过是一时困难。

只要努力努力,想一些办法,总是能够解决的。

但也有人抱着悲观的情绪。

自桓灵二帝以来。

汉朝的形势急转直下,已经日薄西山了!

他们认为,汉朝确实难以挽救。

不过在当前的形势之下。

还没有多少人敢于表达出这种想法。

毕竟王朝犹在。

让蔡邕有些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董卓的儿子,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这与董卓最近的行为完全背道而驰。

董卓在全力拉拢世家门阀,形成自己的统治。

但是他所有的行为,并没有改变他拥护皇权的核心。

也就是说董卓不管做了多少事情。

他依然是大汉的臣子。

但眼前董卓的少年儿子就不一样了。

董恒所说的那些话。

完全就是叛逆之语。

对于这一点,蔡邕已经不知道如何去评价了。

不过有一点,让他还是有些震惊和思考的。

那就是董恒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所有人都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

他董恒在乎。

这听起来有些狂妄的言辞,蔡英却感受到了董恒说此话的郑重。

看来那应该是心里想法。

堂堂董卓的儿子,竟然有接济天下之心,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蔡邕可是清楚的。

董卓自入京以来,纵容部下士兵在洛阳城及其周边肆意劫掠。

对于反对的朝臣肆意杀戮。

这可不像是仁德作为,明显是残暴的行为。

他的儿子竟然与他截然不同。

蔡邕一时之间思考了许多,最后说道:

“如今天下,还不是你可以做主的时候。”

“不过你关心百姓的行为,还是可取的。”

“我想你这些话,应当不愿意让你父亲知晓。”

“我并不会将其告知你的父亲,但也请你好自为之,万不可再次胡言乱语。”

董恒此时没有了刚才的激昂。

他面带微笑,向蔡邕拱了拱手说道:

“刚才都是我的真诚之语,感谢中郎将大人的宽容聆听。”

“至于说目前的我,确实很难以做到很多事情。”

“但当人生有了方向,在坚持奋斗的时候,未来的那天将不会太远。”

董恒略作停顿,继续说道:

“如今我势单力孤,在朝堂之上缺乏助力,致使我的很多想法难以实现。”

“父亲不会明白我这些做法,更不会理解,所以我只能私自行动。”

“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我董恒所为皆是为了大汉臣民,为了天下百姓。”

“若有合适时机,还请中郎将相助一二。”

“相信中郎将一定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的。”

说完之后,董恒向蔡邕鞠了一躬,随后不再停留,转身离开。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再留下来也没有太多意义。

若蔡邕能够理解自己的话,那自然是好的,今日目的也算达到。

即便是不能理解,相信也能留下一个好印象。

对未来的布局,也是有意义的。

在董恒离开之后,蔡邕站在亭子之内,眼神看向远方,神色有些飘忽。

他站立了许久,都没有言语。

这时蔡琰来到他的身边。

蔡邕才从沉默的思绪中缓了过来。

“文姬,你来了!”

“对于这个董恒,你是怎么看的?”

蔡琰本来是要来看望一下父亲,顺便拿一下还放在桌上上的古琴。

没想到父亲突然问起了董恒。

蔡琰神色略显慌张,不知父亲为什么突然这么问?

“父亲,他的琴艺是不错的。”

想了想后又补充了一句。

“从短暂接触来看,人品应当也还可以。”

然而,蔡邕听完之后摇了摇头。

“文姬,你所说的只不过是表面。”

“这董恒,绝不是如所见的那般简单。”

“如今的他名不见经传,算不得什么大人物。”

“但相信假以时日,他一定会名扬天下。”

“如此胸怀韬略之人,迟早会展现出它的光华。”

“潜龙在渊,总有腾空之时!”

蔡琰没想到父亲竟然对董恒如此评价。

“父亲,你竟然如此高看于他,可是他是董卓的儿子啊!”

蔡邕再次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父子又当如何,此子也许并不会跟董卓一样。”

“初次观察来看,他胸怀宽广,有兼济天下之心。”

“这与董卓目光短浅相比,有着鲜明的对比。”

说着他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人,会走向怎样的路,如今还难以预料。”

“只是有一点你说的很对,他是董卓的儿子。”

“既然是董卓的儿子,那不管如何,这个身份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他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很难与董卓切割开来。”

“如此看来,以后他会成为大汉的忠臣,还是大汉的掘墓人,现在还难以预料。”

“这是我很难看清的人!”

蔡琰第一次听到父亲对一个人的评价,如此的矛盾。

看来今日来到府里的少年,确实过于不一般。

“那么,父亲有没有想过,他为何今日第一次见到父亲就说这一番话。”

“在女儿看来,他既然跟父亲表达了这么多,显然他不希望跟董卓同流合污。”

“所以,女儿觉得,父亲应当引导他走向正道才是。”

蔡邕听完哈哈大笑道:

“这是不是说明,我的宝贝女儿,希望董恒走向正道呢?”

蔡琰脸色微红,沉默不语。

蔡邕的神色逐渐郑重。

“目前我们与他只是第一次交流,只是见过一次面,还要后续多加观察。”

“若他真是值得帮助,父亲自然在朝堂上,尽我所能!”

……

董恒在离开蔡邕府之后。

也在思考着今日自己的行为。

显然自己今日的做法,与往日谨慎的态度,有些背道而驰。

要说第一次与蔡邕见面,绝对不应当如此推心置腹。

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都告诉了蔡邕。

这是极其不明智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危险的行为。

不过事实上,他在与蔡邕交流的时候。

心理也是进行过一番考量的。

首先,他与蔡邕说出这一番话,确实存在着危险性,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绝对危险。

举个简单的道理,若是蔡邕将董恒所说的话告知董卓,或者是告知其他人。

很明确的一点,那就是没有人会相信。

告诉董卓,董卓肯定不相信。

告诉其他人,既没有意义,也难以取信。

而其次就是,这些话说起来,推心置腹。

但实际上内里隐含的核心信息却并不多。

而他之所以要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告知蔡邕自己的想法。

实在是,董恒感觉到如今已经时不我待了。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结合收集到的信息分析来看。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间,即将来临。

若还是选择韬光养晦,没有什么行动的话。

恐怕到时候将大难临头。

最终的悲剧结局,也将难以挽回。

而如今破局的机会并不多。

当董恒听说自己的上司是中郎将蔡邕的时候。

他心里就曾有过朦胧的想法。

将蔡邕拉拢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