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馒头/菜团

沈钧钰饿得无法忍受,在小溪边洗净双手,急不可耐地拿起馒头。

但他没有立刻食用,而是先递给了晏菡茱。

晏菡茱坦然接过,微笑着说:“多谢世子。”

沈钧钰只是轻轻点头,并未多言。

他又拿起一个白面馒头,轻轻咬了一口,认真地尝着。

从来对馒头提不起兴趣的沈钧钰,在细细咀嚼之后,意外地发现它的滋味异常甘甜,仿佛这是世间最美妙的佳肴。

随着一个馒头下肚,沈钧钰抬起眼帘,目光穿透性地扫过晏菡茱,“菡茱,我现在隐约领悟到我们之间十日约定的深远含义了。”

坐在一旁的老夫人,面露好奇之色,“钧钰,这十日之约究竟是怎么回事?”

沈钧钰略一思索,他那明亮如星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坚毅和深邃。

“曾经的我,沈钧钰,自幼生活在赞美声中,少年得意,前程似锦,心怀天下,但那些忧国忧民的念头,不过停留在纸面上。”

“我的生活仿佛站在云端之上,高不可攀,对于民间的艰辛只是口头上的感慨,从未真正脚踏实地去体验。”

老夫人闻言,对孙子的深刻感悟感到无比欣慰。

“钧钰,人生千姿百态,唯有亲身体验,方能深知其味。即便是我这把年纪,也还在不断收获。”

晏菡茱微微一笑,看着沈钧钰开始享用第二个雪白馒头,表情中透露出一丝不屑。

沈钧钰察觉到晏菡茱那调侃的目光,他那敏感的神经再次被触动。

“菡茱,难道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吗?”

晏菡茱抬起头来,微笑着问道:“世子,品尝着细软的白面馒头,却对民间的困苦大加感慨,这种做法难道不觉得有些滑稽吗?”

“你……”沈钧钰没想到晏菡茱会如此尖锐,难道她真的认为他是在做作吗?

老夫人有些不悦,“菡茱,钧钰已经做得够好了。”

晏菡茱深有感触地说:“世子心有慈悲,我自然知晓。只是世子手中的馒头,看似平凡无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是只有在节日庆典时才能品尝到的美味。”

“江篱,拿两个馒头,去和农户交换他们平日里的食物。今天就让世子亲自体验一下农家在青黄不接之时的饮食。”

江篱犹豫了一下,看了看世子,又看了看世子夫人。

他是该去换,还是不去呢?

沈钧钰一愣,转头对江篱严厉地斥责。

“江篱,你最近变得越来越迟钝了,夫人吩咐你做事,难道你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江篱哑口无言。

世子的心思真是让人难以捉摸!

以前只要他主动为世子夫人做事,就会遭到世子的责骂,他究竟该效忠于谁呢?

“遵命,我这就去交换。”江篱拿起两个白面馒头,朝远处的农家走去。

江篱的目光落在农舍粗陋的餐桌上,那里摆着一个盘子,盘中盛着几个绿意盎然的菜团子,其间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黑色面团。

那些零碎的童年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令他不禁感慨万千。

他的家庭虽然称不上富裕,但绝不至于贫困潦倒,更不会做出卖儿卖女的事情。

幸而他被卖至靖安侯府,得以成为世子的一名随从,这才有了今日的安宁生活。

江篱用两个馒头换取了三只菜团子,那户农家对他感恩戴德,如同获得了珍馐美味。

他将那些菜团子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盘子里,对在座的说道:“世子,老夫人,这是农家的日常饮食。”

老夫人缓缓地拿起一个,轻咬了一口,细细品味着那菜团的滋味。

晏菡茱也拿起一只,轻咬一口,那粗砺的野菜味道在舌尖上缓缓散开。

沈钧钰见状,也不甘示弱,大胆地咬了一大口。

然而,那股苦涩的味道却让他无法承受,他的嘴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苦涩。

沈钧钰终于忍不住,直接将口中的菜团子吐了出来,嫌弃道:“呸,这东西太难吃了,世上竟有如此难以下咽的食物。”

而此时,老夫人和晏菡茱仍在继续咀嚼,他们艰难地将菜团子吞下。

沈钧钰愣住了,他看着自己手中的菜团子,又看了看祖母和晏菡茱正在吃的菜团子。

它们看上去并无二致!

为何祖母和晏菡茱能够咽下去,他却无法做到?

这难道就是晏菡茱嘲笑他的原因?

老夫人看着孙子惊愕的表情,深深地叹了口气。

她的这位孙子,自幼生长在蜜罐之中,对世间的艰辛知之甚少。

“钧钰,如果你不喜欢吃,那就放下吧,不要吐出来。”老夫人轻声说道,从孙子手中接过菜团子。

沈钧钰满腹疑惑,“祖母,你们不觉得这东西难吃吗?”

靖安侯老夫人眼神慈祥地看向孙子,思绪飘向了遥远的往昔。

“与山珍海味相比,这菜团子的确算不上美味。但是,你不能小看了这些菜团子,在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它们能救命。”

“当年,你的祖父随着太祖皇帝四处征战,我们的生活虽然不算贫困,但有时城池被攻破,我带着你的父亲四处逃难。”

“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只有两名老仆陪伴左右,我们只能依靠采摘野菜维持生计,直到国家稳定。”

“我和你的父亲,还有那两名老仆,曾经连续两年只能以野菜为食。再难以下咽的食物,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也能延续生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若非野菜的滋养,我和你父亲恐怕早已在饥饿中丧命,根本无缘等到你祖父官运亨通,荣华富贵,更遑论你的降临。”

沈钧钰震惊得目不转睛,未曾想过祖母竟然拥有如此艰辛的往昔。

此刻,他的目光转向了晏菡茱。

晏菡茱轻咬了一口手中的菜团子,徐徐开口:“我生于农家,家中拥有三十亩良田,村长一家独享丰收之乐,不尝野菜之苦,而村中其他数十户人家则靠此度日。尤其在农作物青黄不接之际,成年劳动力忙碌于田间,就如同现在这春耕季节,孩童们则四处搜寻野菜。”

晏菡茱指向远处那些赤脚挖野菜的孩童,他们衣衫褴褛,证实了她的叙述确凿无疑。

沈钧钰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感慨,心中的苦涩似乎比口中的野菜还要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