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今天赶圩,原本是为了给杨士德的纸人母亲找壮衣来着,结果玩玩闹闹,又经历了一场歌圩,反倒把“买壮衣”这个最初的目的给抛诸脑后。
等快回到卖席巷,一直在后排玩着平板电脑的莫星河突然默默把屏幕伸到莫问枕一旁。莫问枕随意瞟一眼,惊得“哦哟”了一声,观察了前后左右,猛地一打方向盘,差些把在手机上编辑初步脚本的一个莫惊春,和在手机上精剪对山歌视频的一个乔芒果甩出去。
“三个脑子!怎么没一个想起来今天是出来买衣服的啊?!”
莫问枕又气又好笑。
莫惊春一看莫星河的屏幕,上头画着一个穿壮族衣裙的年轻女人,裙子的颜色、样式和花边的纹路,连绣在围腰上的凤凰展翅图都细致画出。天上一轮大圆月,这年轻的女人挑着扁担,走在窄窄田埂上。
至于扁担两头的筐和田里的稻,莫星河只画了几笔草图,因为他好像也是突然想起了今天出行的目的,在画上女人一旁打了个箭头,箭头指向一个问号。
莫惊春哑然失笑,同时对莫星河的绘画天赋又多了几分了解。
一行人又紧赶慢赶,赶回那牛镇市集。好在市集里虽然还是比肩接踵的热闹状态,三大一小却十分幸运在市集外头碰上了散档归家去的韦三妹。
韦三妹一听他们要找壮族衣裙,热心指了个明路。原来在那牛镇的镇上就有两家还用土布做壮族衣饰的裁缝铺,都是经营了几十年的老铺子,因为铺子位置比较偏僻,深在小巷里,面向的客户又都是本地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因此只有当地人知道。
“不过款式嘛……”韦三妹热情捏着乔芒果的手,越看乔芒果越觉得喜欢,“可能你这样的小阿妹会觉得土气老气哦!他们做的虽然手工得分,但是都是老款式。现在哪里还有年轻人喜欢这个?上台表演穿的都是亮闪闪的那种咯!”
壮族分支多,不止广西,云南贵州都有。山地丘陵地区不止十里不同音,连服饰也十里各不同。各地壮族的服饰风格虽有地域差异,但大多用蓝或黑的土布剪裁而成,再饰以壮锦织带、花边或是刺绣。除了衣袖是否分节、是宽袖还是窄袖,长裙还是短裙,围兜是何样式,有无围腰外,最明显的就是头帕,崇左、百色、河池等地壮族的头帕包法就不一样。
随着时代发展,壮族服饰也在不断改良,以贴合百姓的审美需求。其中最常在现如今的歌舞类晚会里看到的,带流苏的大头帕,就是其中一种。这种大头帕的原型来自广西百色那坡黑衣壮。那坡黑衣壮的头帕分为内外两层,是在刚好包住头的白头巾的基础上,再包一条质地坚硬的长黑布,最终折成大菱角形,两侧垂下为装饰,这样的头帕硬挺好看,也可防寒避暑。
而舞台类,又或是影楼类壮族服饰,为了更好的效果,在保留民族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整体颜色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蓝色或黑色。
近几年还有在壮族百褶短裙的基础上,把下裙往lo裙样式发展的。上衣下裙结合一体,改成连衣裙样式后,腰线提高,裙子做蓬,裙长做短……
总之,各有各的审美和发展。
乔芒果想要的,却正好是韦三妹推荐的裁缝铺里,最为“老土”的那种。
那两家裁缝铺也果然在小巷民居里头,十分不好找。有一家因为师傅年老,和莫惊春他们沟通不畅,店里成衣也不多,莫惊春们没得选择,只能找寻第二家。
第二家倒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看铺子,但是个外行,只是帮去集市玩的老店主看铺子的。
好在店里现货不少,架上陈列两排“土气”成衣。莫惊春他们到的时候,好几个底下村里的老人趁着来镇上赶圩,在店里挑选心仪的衣服。村里的老人大多心善,看乔芒果一手举着手机拍视频,一手拨弄架子上的衣服,兴致勃勃地挑选,都以为乔芒果是在给自家奶奶选衣服,帮着乔芒果一块儿挑选起来。
“要这个,这个布料厚实,做工也不怕磨。”
“捏捏捏!这个黑的更好,你看底边还绣有花窝!”
“阿妹,你阿奶穿多大的啊?”
“这个?这个是围兜,不是布窝,这个这样一折起来,围在腰上,就可以往里面放东西了,就是口袋。”
在阿姆阿婆们的热心帮助下,乔芒果很快给杨士德的纸人母亲挑好了一套,和莫星河画在车上画的差不多样式。
至于那些精美的刺绣围腰和有刺绣的头帕,属于重工产物,没有现货,需要提前定制。
看铺子的年轻人也说不好价格,红着脸和乔芒果互留了联系方式,答应帮乔芒果跟老裁缝沟通。
几个人完成了一个大任务,终于能够高高兴兴返回卖席巷。回得卖席巷,发现杨士德就在莫惊春家的纸扎铺里头,和莫三爷莫六叔他们聊天的同时,居然还给莫惊春看管起了纸扎铺,桩桩买卖都替莫惊春照顾到了,钱也收得清清楚楚。
“有个人说需要大的纸扎,见我不是老板,说晚一点会再来找你。”
杨士德翻开玻璃柜台上的一个小本本,那原本是莫星河落在那里的草稿本,如今被杨士德工工整整地记下了几行今天的事项,什么卫生费交了多少钱,谁人来订货、取货,货品数目和价钱,连带联系电话都清楚记录了下来。
卖席巷的铺子一向是只管开,店主不在也有隔壁店家帮忙看顾的状态。是以莫惊春今天带着莫星河出门,跟隔壁老蔡头和对面的黄三哥说了一声,就放心赶集去了。没想到看店的人竟然换成了杨士德,莫惊春既不好意思又意外。左右看不见那天和杨士德一起来的老人,问杨士德自己一个人是怎么来的。
杨士德笑着“嗐”了一声,“我搭702路公交车,半个小时就能直达这里啦!我又有老人卡,搭公车也不花钱。”
莫三爷和杨士德聊了一天,两个老友总有说不完的话,顺着杨士德的话头,劝他多来卖席巷,“我们两个都是老野啦,说实话还有多少时间捏?你在家里一个人有什么好玩?不如搬到我这里来,我们这里除了老野,还有一帮小野能陪你,天天热热闹闹的多好?”
杨士德摆手婉拒,“搬来?不得不得,还是我自己的床睡得舒服。但是我可以天天来啊,公车站就在路口,我都不用多走路呢!”
莫六叔:“真不真?你要是天天来,我不用你搭公车,我找个后生仔天天去拉你,等你耍够了,再送你回家。”
杨士德哈哈大笑,“那就最好不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