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几十辆马车,在重重护卫中驶进应天城。
马车上待着的自然是从滁州而来,包括吴国公夫人马秀英在内的诸多战将的家眷。
与此同时,应天城内,吴国公应征读书人为官的告示也张贴出来,不过应募的读书人倒没多少。
这其实也能理解,毕竟孙恺现在刚刚拿下应天城,能不能站稳,谁都没把握,万一元军大举来平叛,大明军却抵挡不住,只能弃城而走的话,那么现在应募为吴国公属官的这些读书人就算能跑,他们的家人估计全都得死。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尽管来应征的读书人少,却也不是没有,几天过去,还是有三四十名读书人应征。
应天城统治班底,基本得以建立……
吴国公府上,马秀英整饬了一桌子菜,宴请戚详、徐达、李善长等十几位文武。
酒过三巡,马秀英道:“这些日子,我在应天城里听到不少风言风语,是说咱们大明军鼓捣出这土地改革还有禁止买卖的事,不少人都说咱们大明军现在也就没夺天下,真要哪天夺了天下,你们这些人呐,便都是新朝的开国功臣,封侯封公什么的,真到了那时候,你们要是也圈占土地,难不成国公也要对你们课以重罚,所以说这土地禁止买卖,终究只是一纸空文。”
孙恺眉头一蹙,他着实没想到马秀英竟然会提这茬。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孙恺自己也想到过,因为这是以后他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所以连城里这风声都是他故意放出去的,为的就是让众人心里先有个底,然后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自己提出来。
谁想到他自己还没说,马秀英先说了。
果然,马秀英这话一出,众文武的目光有意无意的全落在孙恺身上,只不过见孙恺也很惊诧的样子,这才觉得并非出自孙恺的授意。
李善长笑道:“主公当初说过,土地禁止买卖乃是咱们朝最大的国策,谁也不容践踏,此事以后还会写进准备编订的律法当中,想必不会有人违背。”
这是文武不同之处,众所周知,一代王朝建立之初,受惠最大的必然是军功集团,这些追随孙恺打天下的武将会开创一个个勋门,被赏赐大量的土地,而土地兼并的主力军一直以来也是勋贵群体,所以要说均田和土地禁止买卖,受损最大的也必然是军功集团。
只不过而今孙恺地盘还太小,这时候考虑太过长远的问题,属实没有太大的必要。
众将这时候也不知道该不该表忠心坚决拥护,但反对肯定不可能,真要因为反对最后恶了孙恺,以后把自己边缘化,没了立功机会,还谈个毛的未来。
于是干脆一个个沉默不语。
孙恺呵呵道:“其实咱定下这条规矩,为的也是诸位……”
众将不解。
“历朝历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亡国,比如外戚专权,比如党争祸国,比如宦官等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便是经年不绝的土地兼并。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也是国家赋税来源之命脉,百姓手里的土地被兼并掉,他们就会从自耕农变成佃户乃至奴仆,如果特权阶层还享有种种免税政策,那么国家的赋税从何而来,久而久之,国家财政必然破产。
勋门、贵戚和一代王朝同荣同休,然而这所谓贵门却在刨国家的根基,那么过上两三百年,当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无以为生的时候,他们能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抗,造反,于是王朝覆灭,曾经依附于王朝的贵门也将化作烟尘,这样的例子,每隔两三百甚至一两百年就会上演一次,难道贵门为了自己些许利益,不惜让自己的子孙只享有十几代的富贵命?
其实,在咱看来,贵门只要不作死,皇家只要不绝情,那么就凭贵门拥有的人脉、资源乃至皇家提携,贵门子弟的日子也会过的比寻常百姓好上百倍、千倍,为何目光要那么短视,偏偏要抢夺百姓赖以活命的土地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仇恨的积累,也绝非一天两天,为何黄巢起义,覆灭天底下的世家门阀,为何咱们造反,夺取一城,先要清算的也是那些为非作歹的世家大族?
因为仇恨,因为咱们也知道,咱们之所以活不下去要造反,固然与朝廷息息相关,但地方上虐民、残民的官府、大族同样难辞其咎。
禁止土地买卖,并不能彻底化解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矛盾的加深。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咱希望咱们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能千秋万代长存,就算子孙要败,那也能让他们败的慢些。”
戚详端杯:“主公……”
“这是家宴,什么主公不主公的,咱们是结义兄弟,你得喊大哥。”
“大哥。”戚详呵呵道:“小弟别的不多说,您是仙人临凡,迟早一天肯定会夺了这天下,咱相信大哥开创的王朝一定能千秋万代。”
“咱也信。”徐达起身。
随后常遇春、花云、朱重八等人也纷纷起身。
孙恺杯中酒一饮而尽,大笑道:“千秋万代,咱不敢保证,但咱们打下来的天下,能多存一日,咱们弟兄的子子孙孙就能多过一天好日子,还是那句话,眼光放长远些,盯着可怜的那一亩三分地,那是鼠目寸光。”
“主公放心便是,咱以后也立下家规,咱的子孙谁要是敢违背律法,侵占土地,谁就是咱徐达的不肖子孙,死了都不给入咱徐家的祖坟。”
常遇春哈哈大笑:“咱常遇春这辈子没服过啥人,但咱对主公心服口服,就凭主公把咱这些泥腿子百姓真正放在心上,不取了这天下都没个天理。”
花云呵呵道:“咱花云就是个粗胚,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主公说的肯定对,谁敢挖咱们的墙角,谁就是咱不共戴天的死敌。”
……
诸将纷纷表态应和,一顿家宴,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