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织月灯,回旋照旧梦。
千机一线在,敢与岁华争。
————————————
——传统仪轨,迎亲队伍若等过辰时吉刻,新郎家便要补纳赎礼。而沈家祖训中有一条特殊规矩:新娘若自主弃轿不嫁,迎亲队伍等候过了吉时,新郎家想要继续婚约,便需补足八色赎礼。若新娘明确表示拒绝婚事,则婚约当场解除;若新娘仅请求补偿,则赎礼数额由新娘家决定,但需符合礼法规范。
既然沈家的一些人将她视为攀附权贵的筹码,她便要让这筹码,从今日起,成为一颗烫手的炸弹!
朱门前,人群未散。眼看日影已然偏过吉时线,花轿依旧空空如也。沈府的管事们个个面如土色,急得团团转,而端坐堂上的沈夫人沈氏,更是频频掐指,脸色铁青。
忽听马蹄声骤,一抹红影自街口疾驰而来,如烈焰流云。众人俱是一惊,随即转为惊喜,以为是新娘子终于回心转意。却见她稳稳勒马,停在府门外一丈之地,居高临下,清脆的声音如玉珠落盘,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今日吉时已过,依照祖训'吉时不候'之例,掌印府若还想迎我沈如织入轿,便需按规矩,补纳'八色赎礼',外加我的一个条件。”
她声音微微一顿,重音落在最后几个字上:“我要掌印府立下字据,你们在水月织坊未来的三年收益,五成归我个人所有,都由我全权支配。若掌印府不舍这笔财资,亦或觉得我沈如织不值这个价,那便请回,这门亲事,就此作罢!”
此话一出,如平地春雷,炸得众人是目瞪口呆。沈夫人脸上强撑的也喜气瞬间碎裂,气得是浑身发抖;旁边掌印府派来的媒妁管事们也是满头大汗,心中暗暗叫苦——依着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新娘吉时未到,夫家确实要补足赎礼,只是这要求……也太狠了!但若今日空轿而回,掌印府的颜面何存?更何况,他们此行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沈如织却不等他们回应,利落翻身下马,径直走向府内。那身被尘土与汗水浸染的嫁衣,不仅未损其风华,反而因这番惊世骇俗之举,更显其主人的刚烈与决绝。
只见她取过管事递来的纸笔,在正厅前早已备好的案几上,笔走龙蛇,顷刻间便列下了一张详细清单——
其一,传统“八色赎礼“:金、银、珠、玉、绫、罗、绸、缎各一份,并要求品质上乘;
其二,加倍奉礼银两二十万两,作为沈府“损面银”;
其三,水月织坊未来三年五成净利,以银票形式按月结算,直接交付入新妇私库,不经夫家或沈府管事之手。
字迹凌厉,墨透纸背,隐隐带着金戈铁马之气。
掷笔于案,众人哗然。她却看也不看周围惊愕的众人,拂袖转身,昂首而去,那决绝的背影在午后炽热的阳光中,投下了一道笔直而清亮的影子。
同一时刻,北城御史台。
顾昀立于廊下,手中正展开一封刚由信鸽送达的密函,字迹略显潦草,似是仓促写就:“沈家织坊疑遭纵火,新娘沈如织吉时未上轿,反纵马出府,于沈府门前索要八色赎礼及巨额补偿,局势混乱。”信纸边缘,尚残留着一丝淡淡的油烟浅痕。
顾昀皱眉看着密函,脑海中浮现出一段往事:七年前,锦官司试用期间,他曾受恩师指点,专程拜访过柳家后人,也就是如今的沈如织。那时她不过九岁,却已显出超凡的织锦天赋,更透着一股不似同龄孩童的沉稳与决绝。那是他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云凤织锦“技艺,那精妙绝伦的纹路时至今日依旧记忆犹新。
他抬眸望向南方天际,火光虽已熄灭,却仿佛仍在青穹之下留下一道难以察觉的暗红焦痕。
“织造局,江南......果然又起风波了。“顾昀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随即对身边的随从沉声道:“备马,我要立刻去南城。”
沈府议事堂,檀香燃成尖锥。
沈夫人面色如铁,拂袖厉声:“好个孽障!花轿不坐出去纵马、赎礼还狮子大开口,你可知今日我沈家因你一人颜面尽毁?”
沈如织则是一副淡然神色,坦然跪坐,手却一直在脉息上暗暗计时——迄今掌印府使者已去半日,若到明日辰时仍不来递帖,依照礼制,此婚便彻底成了一纸空文。
想到这她缓声回道:“女儿不过依祖制『吉时不候』行事。若夫人尚嫌赎礼高,可当即退亲,女儿绝无怨言。”
一句“祖制”堵回所有斥责。先祖立训白纸黑字,沈夫人若驳,就是毁家规。这话一出堂中长辈此刻是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僵成了冰线。
偏此时,门外小厮来报:“掌印府来人,说愿遵沈小姐所言条件,只是有一事相求——请沈家务必保住'九龙抟云'贡缎,此乃为太后寿辰所备,若有差池,掌印府上下皆担待不起!”
众人哗然。原来掌印府竟有如此大的把柄在沈家手中!沈夫人听闻此言,脸色更是青一阵白一阵,她原以为拿捏住了“女儿”,却不想“女儿”反过来拿捏住了掌印府的命脉,让她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握着茶杯的手指也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片刻后终于,她猛地将茶盏砸在地上,厉声道:“好!好得很!真是养了个会'自折家林'的好女儿啊!我与你,从今往后,恩断义绝!”
茶汁四溅,沈如织的袖口湿了一片,她却连眼睛都未眨一下,只是头重重地砸在地上,然后平静地道:“母亲的断念,女儿记下了。”这一磕,她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孝顺,而是与这腐朽的旧秩序彻底了断的决心。
沈夫人听到此话愤愤的甩袖而去,众人见状也识相的一哄而散。
其实她心里明白,掌印府之所以急于答应这看似苛刻的条件,是因为朝廷已命织造局为太后六十大寿准备贡品,而“九龙抟云“贡缎正是其中压轴之作。如今距离呈献不过三月,时间紧迫,若无沈家相助,掌印府必定难以交差,甚至可能因此获罪。她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如此大胆提条件。
沈如织扶着墙壁缓缓站起,久跪的膝盖传来阵阵酸麻。回到院中小桃端来一盆温热的清水,轻声道:“小姐,擦把脸,敷敷膝盖吧。”
沈如织却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小桃,去把我房里阁楼上那盏蒙尘的走马灯取来。”
“走马灯?小姐是说……那盏七年前,顾大人送来的旧物么?”小桃有些不解,但还是补充道,“那灯放了许久,老爷生前曾说它与岭南某个匠人所制的灯颇为相似。”
沈如织点头说道:“正是它”随即回忆起了七年前那次短暂的会面。
那年她刚刚适应沈家的生活,父亲沈毅偶然发现她对织锦一道有着远超常人的悟性,便为她安排了一场小型的技艺展示。顾昀作为锦官司的年轻官员前来观摩,看到她所织的一幅小巧云凤图,惊为天人。事后,顾昀送来了这盏精工制作的走马灯,灯壁上绘着几个憨态可掬的嬉戏童子,灯芯一旦点燃,热气驱动,纸影便在灯壁上回旋不休。
更令她意外的是,这灯的某些机巧,竟与柳清婉记忆中,父亲柳致远书房里一盏用于传递密信的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让她对顾昀的身份与立场,多了几分谨慎的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