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安居,乐业

随着魏正的手段逐渐展现,南乡县的治理逐渐步入正轨。

将政事交给精明能干的董厥,军事托付给沉稳果敢的魏昌,科技发展则交由才华横溢的黄月英负责。

而他自己,则专注于为原丞相府的子嗣们授课,顺便潜移默化地灌输他的理念与思想。

三日后,暖阳高悬,碧空如洗。

魏正带着一众朝气蓬勃的少年,在县寺之中查看账目。

“理论若不结合实际,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他特意安排了这次“寓教于事”的活动,让少年们亲眼目睹治理一县的繁琐与细致。

对于这些少年们提出的问题,魏正并不是一味的解答,而是抛出去,让他们相互之间讨论,并最后一起投票决出最优解。

魏正再根据自身的一些经验,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定。

如此,也能加深少年们的印象,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学习。

最后,答案确定后,又让少年们根据这个方案,去审查。

这不,关于账目的问题,杨仪的儿子杨修,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又发现了几处错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鼓掌,也变成了魏正的发明之一......这种东西很容易表达认同感,引起被鼓掌者的荣誉感。

当然,后世有些组织太夸张了是另外一个故事。

正当魏正对杨修不吝称赞的时候,随从前来汇报,说董厥带着一群官吏前来汇报。

“进。”

随着宣声,董厥脚步匆匆,带着一群服装有些邋遢的官吏快步赶来。

董厥满脸兴奋之色,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恭敬地向魏正汇报:“君侯,城外的百姓已全部顺利迁入城中,安置工作也已妥善完成。

如今城内卫生状况焕然一新,街道洁净如洗,百姓们皆满心欢喜,对君侯的治理举措赞不绝口。

都称呼是,称呼是天师降临!”

“哈哈哈哈!”

魏正听闻,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他微微颔首,声音洪亮地宣布:“诸位这段时间不辞辛劳,为南乡县的发展付出诸多努力,我都看在眼中。

鉴于之前诸位的俸禄过低,不足以养活家人,我决定采取高薪养廉的举措。

同时,也为了表彰大家的功绩,所有职位的俸禄即刻提升一倍!”

此话一出,众官吏先是一怔,随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有些人甚至流下眼泪。

毕竟,之前魏正采取新的账目,可是关上了他们春秋的大门。

魏正不忘教学,转头对胡排杨修等人说道:“把城外的百姓迁徙到城内,并补贴衣食,此为安居。”

胡排等人受教,杨修问道:“君侯,把官员的俸禄提升,这是乐业么?”

“这只是其一。”

魏正微微一笑,随后转回众官员:“董丞,你再仔细推举几名做事勤勉、责任心强的官吏,我将对他们加以提拔,让真正有能力、肯实干的人得到应有的晋升机会。”

闻言,众人再次欢呼雀跃,心中对魏正的感激与敬仰愈发深厚。

随后,魏正神色变得庄重严肃,下达了第二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当下正值冬季,河水干涸,这是绝佳的时机。

我们要征发劳役,全力整修官道、拓宽河道、兴修水利。

此事若能圆满完成,表现突出的官员,必定会再次予以提拔任命!

要知道,南乡县按照郡治,各曹官员可都是空缺着呢。”

众人听后,内心激动不已,浑身充满了干劲,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因努力工作而获得晋升的美好前景。

“另外,各曹官员的俸禄,基础同样是翻倍的。”

随着魏正略带磁性的声音响起,这群官员们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

更多的人撒然落泪,似乎从没有想到,靠俸禄就能好好的生活,而不是提心吊胆的去贪腐和春秋。

虽然那个更多,但过段时间就要被抓一个典型。

这种套路,其实和上古时代,每年都推出一人去祭祀河神般。

本质上,其实解决不了贪腐的问题。

“董丞,征发劳役这边,具体你打算怎么安排?”

闻言,董厥向前迈出一步,条理清晰地说道:“按照以往的常规做法,吾计划以里正里魁带领各个百姓,以里为单位进行强制征发。”

魏正听后,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不必如此强硬,我们应当以利诱之。”

董厥满脸疑惑,眼中满是不解之色。

魏正耐心地解释道:“凡是参与劳役的人,官家负责提供一日三餐。

而且,青壮每日可得十文钱,壮妇五文钱,老人三文钱。

青壮作为主要劳动力,承担繁重的体力劳作;

壮妇负责后勤清洗、做饭等事务;

城中的卫生清洁工作则交给老人。”

董厥等官吏听后,大为震惊,纷纷面露为难之色。

董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这可要耗费巨额钱财,我们从何处筹集如此庞大的资金呢?”

魏正微微一笑,成竹在胸的说道:“钱的事情你无需担忧,我自有妥善的解决办法。

你们只需依照我的安排,全力以赴把事情办好即可。”

董厥建议道:“君侯,让百姓能吃饱饭,他们已经千恩万谢。

何必发钱。

更何况,黔首百姓富足,可就不好管理了。

此所谓斗米恩升米仇也。”

“哈哈哈哈!”

魏正大笑一阵之后,忽然神情严肃道,忿声道:“这才是最大的谬论!

自古以来,都是富足的良家子最是听话。

那些穷困潦倒的百姓,更容易滋生刁民,敦厚之人也容易受到有野心之人的蛊惑!

不要怕百姓有钱,我们要怕的,是他们没钱。”

董厥虽心中仍存疑虑,但看着魏正坚定而不容置疑的眼神,也只能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准备着手落实这项任务。

“董丞,此所谓乐业也!”

这时,杨修忽然哈哈一笑,鼓掌说道。

胡排也是微微一笑,道:“丞相在日,就曾言说,‘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

魏师今日治理南乡县,正是如此也!”

闻言,董厥连忙躬身,态度谦逊,说道:“受教!”

他微微低头,脸上带着一丝恍然和敬佩,似乎对魏正的治理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

待董厥等人离去之后,杨修有些担心的问道:“魏师,若行此例,日耗钱近十万,一月便是三百万啊!再加上官员俸禄翻倍......”

听到杨修的问题,魏正心中赞许,不愧是杨仪的儿子,对数字就是敏感。

不过他面容上却是嘴角一撇,呈现出一副莫测高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