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初稿完成

早上七点半,许年准时出现在食堂。

林溪雪和杨柔又是一起的。

三人见面,气氛有些尴尬,显然是因为昨晚的那一幕小插曲。

杨柔的眼神时不时地忍不住瞟一眼许年的下半身,让许年相当不自在。

三人有些尴尬地吃完早餐,没有像之前那么妙语连珠,你来我往地聊天,大家都有些拘谨。

“我和溪雪准备去松山散步,你去吗?”杨柔问道。

许年尽管他很想和林溪雪一起游松山,但想着自己的小说正在关键时候,所以拒绝了。

林溪雪有些失望。

许年昨晚洗完澡后,又写了四个多小时,完成了6000多字,小说的确到了收官阶段,他的心被小说牵了一晚,尽管他知道结局,但小说那深沉澎湃的感情还是将他牢牢地吸引在了故事里。

一个好的小说,首先是征服了自己,才可能去征服读者,而许年已经被自己写的小说深深征服了。

他被船沉时的巨大绝望所征服,他被船沉时人们面对命运终结时的各种选择所征服,他被让妇女儿童老人先乘船离开的精神所征服,他被船沉时悠扬拉起小提琴大提琴的从容淡然所征服,他被至死不渝的爱情所征服……

许年写的这部小说,完美复刻了电影中的《泰坦尼克号》,那首船似乎不是航行在电影荧幕中的大西洋,而是航行在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大西洋中。

汉字中的海水更加冰凉,汉字中的绝望更加绝望,文字中的伟大更加伟大,文字中的爱情更加深刻……

许年发现他重生后,除了再次年轻回到十七岁外,他更感觉到他对人生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而对人生的理解透彻了,那便是一个文学家的起始。无数个文学家,都是在理解了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时才开始的。

两世为人,没人比许年更理解人生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本《泰坦尼克号》,许年在写着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像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时,海明威写《老人与海》时,菲茨杰拉德写《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时,仅在途中,便知道自己的作品完成即伟大。

而且许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写作的,比马尔克斯、海明威等人更有优势,许年知道怎么写才会成功,知道怎么规避不该进行的方向,所以他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这部小说成了。

许年没有将《泰坦尼克号》中国化,因为无法中国化,毕竟泰坦尼克号只有那么一艘。那时候正是西方文学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火热期,有不少作家都以模仿西方文学起家,西方背景的小说虽然不多,但绝不至于罕见。

如果有人质疑一个中国人为何能写这么好的国外背景的小说,许年将归咎于天赋以及看过相关的关于泰坦尼克号船难的英文原文书籍,而他的英文水平可以为他的话提供佐证,最主要的是他在前生真的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另外,他有看这方面书的渠道,他的小姨夫是上海人,每次回乡探亲都给他带各种书,小姨夫是在平乐乡插队时认识了许年的小姨林丛。

周日从早上八点,许年写到了第二天凌晨,只有中间吃两顿饭休息了两三个小时,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十五个小时,比牛马还苦,但成果也是丰硕的,在所有室友都睡着的时候,他完成了《泰坦尼克号》。

最终字数锁定在了8万6千余字。

他用了十五个小时,写了将近2万多字并进行了初步修改。

在写了4万7千字后,许年预估再写3万字就能收尾,果不其然,和他预计的字数差不多。

写完这篇小说,许年跑到厕所痛哭了许久,然后把稿子塞进枕头里,才终于沉沉睡去。

之所以要塞进枕头里,是因为他做好了第二天睡一天的准备,那时候可能会惊动不少人来看他。

许年在沉沉的梦中看到了杰克、看到了露丝,看到了泰坦尼克号迎着明媚的阳光航行在波光粼粼的大西洋上,看到了耸立的冰山如同死神一样静静等在前面……

许年没有醒来,直接睡到了下午两点。

在他睡觉的途中,他的床边可是出现了好几波人。

第一波人是曾子阳他们,他们起床去上课,喊了几声许年,许年一动不动,曾子阳还试探了一下许年的鼻息,发现还活着后,就让他继续睡了,他知道许年昨晚熬夜了。

第二波人是王书海,他发现许年没来上课后,去8班问了曾子阳,然后就来寝室看了一圈,推了两把许年,发现许年就是转了一个身就又睡去了,气得他脸色铁青,转身就走了。

第三波人是白孟,他受林溪雪委托,给许年打了一份饭回寝室放着。等曾子阳给许年打了饭回来,发现已经放着一份饭了,而且还多了一瓶汽水。曾子阳忍耐好久,才没有把那瓶汽水喝掉。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许年终于伸了一个懒腰,犹如卧龙先生那般,念了一句诗后,怡然地坐了起来。

昨天没日没夜地写小说,让他累到极致,但一觉睡醒后,他又生龙活虎起来,十七岁的身体果然牛逼。

许年起床后,看到寝室的桌子上放了两个饭盒和一瓶汽水,没有思考,下床就是吃。幸好有两份饭,不然还真不够他吃。

吃完后,咕嘟嘟地把汽水喝掉,心满意足地打了个饱嗝。

抬头看了一眼窗外,春阳灿烂,校园静悄悄的,偶有几个行人在校园慢悠悠走过。

许年心情大好,哼着歌去洗漱了一番,解决了一下个人卫生问题。

然后继续回寝室检查稿件,确认无问题后,开始思索起投稿的事情来。

目前许年有两种投稿的方式。

一是继续麻烦朱姗姗帮自己投稿,她既然认识《星星诗刊》的编辑,那位编辑大概率也认识其他文学期刊的编辑,这条渠道比较稳妥,不存在稿件丢失或者石沉大海的可能,但很麻烦,要麻烦别人。

二是自己去投稿,可以投各种大刊,什么《收获》《人民文学》《当代》等等,也可以投本省的《花溪》,甚至本市的《遵城文学》。前面那种大刊,稿件很多,自己的稿件容易被淹没,但影响力大,稿费多,千字能到二十元至三十元。本省的省刊和市刊,虽然容易被发现,但稿费却很低,千字几块到十几块,影响力也只局限于本省或者本市。

许年一时之间陷入了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