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童年终结者

从福建回到了树镇上,至此后的二十年多。再也没有去过梦乡一次了,虽然我内心满是怀念。往后的事儿便是乌云密布了。

那年刚回到树镇后,年幼还嗜睡中。耳边隐觉茶味欢谈声,街上邻里皆来问候与我。我也被迫营业不情愿叫起了叔叔阿姨……也只听他们一阵寒暄,其中掺杂着不少对于我的褒义,白白胖胖长得“相印”。

也夸其与养父竟有相似,我想这也是邻里客套话来着吧。只是面相轮廓像了些罢了,不过在此。也能看出来养父一家邻里们相谈甚欢,左右逢源。此处画面也还算过得去吧,毕竟平淡的日子,也无利益和一日三餐的纠葛。再后来,我也与社会大学生和同事左右丰源,无所不谈。

可又因童年的点点滴滴,自卑焦虑孤僻其中引人反目……这在外人新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觉我谈吐与生俱来不应如此。

罢了,话不多说。往后的事往后在谈,我们先按着顺序讲。毕竟我还算个循规蹈矩的人。我们开门见山的讲吧。

爷爷喜欢喝茶,读过些书好像是初中。我小时候一直称他“公”。奶奶是个文盲,没有读过一天书识过一天字。却和蔼可亲。我一直称她为“婆”。从小到大我俩之间没有半点纠纷吧,她没有话语权。

叠话词爷爷我重来没叫,习惯了叫爷爷奶奶反而不习惯了。不知道各位地方习俗有何不同呢?“婆婆”也不曾打过我一次。而“公”却恰恰相反。话说回来,还是叫叠化词更好些。能给人更亲切撒娇的感觉。

当然,那时虽年幼。但我却极其不好意思,害羞叫各位邻里“某公公,早上中午好”。更多的是自卑,我想这里先一带而过吧。

反正在这上面吃了不少亏,也遭到了“公的”不少抱怨嫌弃。可能也觉丢了面子。而我未曾的邻里生养施舍,突入小镇都已八岁左右。客套话已全凭己心了。

很多时候我低头绕路走,眼神不敢望人出看。这是什么心里,我个人无法言语。身边环境极其落差,在福建也未曾如此客套邻里。我估摸平时并无往来。他们逢年过节也无家中走动做客,家长都是花甲之年。便无了那些人情世故和酒肉之谈。当然我也蹭不到任何快乐美食了。

此后养母好似待了一两年半载左右的时间便也出去了。至于和她之间的记忆,几乎没有具体事迹和印象了。

都走后,于是我变成了真正的“留守儿童”。在此之间,我记得是三年级左右,也还算平淡无奇,我个人相安无事。

而我的多愁善感,和时而自信天赋异禀,时而悲怆天怜。尤其在社会KTV酒局他们谈高说地的时候,我便情绪低落回忆反复无常渐渐失落起来了。今后泪流满面的序幕就由留守后的一个个故事组成开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