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顾老头传授的经验还算是管用。
顾青他们还真的赶在宵禁之前,找到了比较便宜的住所,环境和那一开始的客栈确实差了一些。
还是靠近茅房的位置,连个后院都没有。
不过,这城西一片小巷里面本就有着若隐若现的难闻味道,靠不靠近茅房都是一个球样。
还有一个就是这里乃是老式的木质结构三层阁楼,隔音也比那一开始的青石砖客栈要差很多。
然而,这里只需要七两一个月。
对于吴显、徐杰,甚至是顾青等人来说,价格才是真理。
大家对于那位小厮的一点儿愧疚之心,也就荡然无存了。
说白了。
吴显、徐杰等人也都是地道的村里人,很少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江浦县。
又是从十岁开始进入学堂,学着圣贤书。
圣贤书上教的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
所以,他们的心中其实也都是这些个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对于外面的世界的感触,还没有那么的深刻。
那小厮的态度不同于一开始的那些上来就拉拉扯扯,强行拉客的小厮,说话又好听,看起来也是面善的。
也就觉得对方如此热情,他们最后却不打算住进去,让那小厮很是失落,白白浪费了口舌。
这种拒绝别人好意的事儿,自然也可能是第一次遇上。
顾青前世就遇到过,上了高中,在市区的一中,去商城买鞋,服务员特别的热情。
直接就蹲下来,帮顾青解开鞋带、换鞋、端茶,说话也很好听,身材也很好看。
第一次遇上这种热情的服务员,顾青的脸颊当时就红了。
迷迷糊糊地就点头答应,买下了那一双鞋,也是他第一次买那么贵的鞋子。
吴显等人就和当时的那个自己一样。
而现在,顾青带着他们找到了七两一月的住处,直接帮他们省了三两不止。
大家自然是佩服顾青,和他们一般大的年龄,却能想的如此周到。
而这时候,月亮都已经升起来了。
大家稍微收拾一下,便直接上床休息。
在江上排队,忍受着船只摇晃,又走了半天的路,到了应天府,找了好一会儿的住处。
还是第一次离开家门,前来应天府,到这会儿,其实已经是心力交瘁了。
床太小,两个人挤不下。
好在客栈的东家有所准备,弄来一个草席铺在地上,还有一薄被子。
顾青也有一些疲惫,躺在床上,呼吸之间有一些霉味儿、臭味儿,也挡不住困意,很快就入睡了。
明朝时期的宵禁一般在晚上的一更天,也就相当于是7点左右,开始敲响暮鼓。
鼓声响起,就开始不允许人们出行,三通鼓之后,若是在街上抓到了行人,是要挨板子的。
等到了第二天。
顾青醒来,从门上那一点儿门窗中,发现外面的天已经大亮。
地上的草席也已经收起来了。
房间里面也不见顾老三的身影。
顾青掀开被子,抿了抿嘴,顿时把嘴边的沙子儿什么的,抿进了嘴里。
“呸、呸、呸!”
连忙呸了好几声。
想用手擦擦嘴,却又觉得更不卫生,索性忍受着心中的不适,连忙穿好衣服。
打开门,跑到外面。
一直在外面守着的顾老三,连忙叫道:“青儿,水!”
原来,他早上起来,收拾了一下,就端着木盆,去打了一盆水,好等着顾青起来洗漱。
自从顾青读了书之后,就有了一些习惯。
其中就有早上起床之后要洗漱,晚上也要洗漱之后,才会睡觉。
顾青听到顾老三的叫声,转身一看,屋檐下,顾老三端起木盆,对他示意。
他大步上前,接过木盆,放在地上,洗漱起来。
木盆里面还放着一个他带来的手绢,方便他洗漱之后,直接擦擦脸。
顾青刚擦完脸,见到顾老三端着水盆去倒水。
心下还是有一点儿触动的。
大部分时候,父亲总是喜欢当那个默默付出的人,话不多,给的爱却很足。
前世,顾青因为工作的原因,时常不着家,却也想着办法挤出一些时间,陪着孩子去商城,去游乐场。
后来工作清闲一些,甚至是会和孩子一起去旅游,当一个不扫兴的父亲。
洗漱好之后,又是简单收拾一下。
吴显、徐杰、汤世懋、王澄宗四人也找了过来,大家一起和客栈的东家说了一声,便出去到了城门那条正街。
已经有江浦县的学子们在那边等着了,等到五十六个人都到齐了之后。
这才朝着应天府贡院那边走去。
昨天到了府城之后,天已经黑了,所以没能看到应天府府城的真貌。
今天倒是看了个清楚。
特别是靠近应天府贡院这边,属于应天府真正的繁华之所。
毕竟,这贡院靠近秦淮河。
而秦淮河则是应天府最有名的地方,有着不少诗句为证呢。
这时候,街上已经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各种商铺、各种商货琳琅满目。
如此繁华之都,让顾青才彻底地感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气息。
等到了贡院这边。
已经有了不少学子在进进出出。
都是前来报名的。
各地知县送上来的花名册,到了府城贡院这边。
贡院再根据现场的学生报名,进行一次比对。
就相当于是现场确认一样。
有不少学生穿着得体,腰间还挂着玉佩,身边跟着小厮,面容白净、迈着四方步。
也有一些学生,穿着洗的已经颜色不一的衣服,甚至是还有穿着补丁的。
同时,年龄也有着很大的差距,最小的有八岁,最年迈的有六十多岁,已经杵着拐杖了。
还有一些学生,一边排着队,一边读着书。
这是行走之间,书不离手。
看的吴显等人佩服不已。
“要不,我们也拿出书来读?”
他们的箱笼里面可是放着早已经准备好的四书五经呢,完全可以随时拿出来读。
顾青则是摆了摆头,说道:“读书不急于一时,还是先报了名,去找一幽静一点儿的地方读书吧。”
那小巷子旁边的客栈,还是不太适合读书,味道太重了。
再加上,隔音效果也比较差,人员比较多,嗓门也都比其他坊间的嗓门还要大一些。
因为嗓门不大,说话对方也听不到啊。
找到了丁夫子早已经为他们联系好的两位廪生,好给他们当场具保。
和县试一样,是要给甘结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