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雨

“你觉得我画得怎么样啊?”孟延宣有些忐忑地问出了自己心里的话,他略微紧张地看着安苓如,这种紧张感比他当年参加科举的殿试还有厉害。

安苓如也察觉到了他的紧张,故意皱起眉头道:“不知道好不好,全都是黑白色调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彩色的。”

彩色的,姑娘家喜欢彩色的,孟延宣有些失落,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他可不能失了风度。

“我骗你的。”安苓如一下子笑了出来,她刚刚也只是想欲扬先抑一下,没想到这个抑的效果比她想象的重了些,她一本正经地说:“我很喜欢你的画。”

“画得很像我,画的荷花也很好看。”

得了她的夸奖,孟延宣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然后有些不确定地说:“你真的喜欢吗?若是不喜欢也没有关系。”

他这是觉得她说得是安慰他的话?安苓如开始有些后悔了,自己不应该同他开玩笑,赶紧掷地有声道,“我真的喜欢,你画技那么好,把我的神韵都画出来了,我怎么会不喜欢呢?”

“那我下次给你画彩色的。”孟延宣听她再次重申了一遍对画的喜爱后,他心中大为痛快,许下了下一次为她作画。

安苓如点了点头,眼角眉梢都带着笑,“好啊。”

两人开诚布公之后,相处起来就有了些许微妙,原本一些极其自然的事,现在做起来都有股甜甜的感觉。

集水装置被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干旱的地方,他们都成功地喝上了干净的水,红薯藤的扦插需要老藤,所以是由官府统一收集上去,然后分发给受灾的群众。

就在官府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这次旱情并没有以往的那么严重。

虽然缺食少粮,但百姓凭借着饮用露水和吃赈灾粮、红薯藤、韭菜等等都活了下去。

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在九月中旬降雨了,这一场甘霖让许多人为之泣泪。原本干涸的河流再次流动着欢快的水声,干裂的土地也愈合了自己的伤口,地面上还有浅浅的小草冒了出来,整个大地恢复了生机。

百姓们开始种些吃食,日子也慢慢地好过起来,高产的红薯叶和韭菜也没有被大家放弃,依旧种在庭前屋后,这是他们这段时间的重要口粮。

时间长了之后,红薯藤下面的红薯也长大了,又一次带给了惊喜。红薯里面含有淀粉,是可以当做主食的,所以百姓从原来的吃不饱到如今也能靠着红薯勉勉强强吃饱了。

在旱情期间,孟延宣一直奉行节俭,关于这点安苓如也是和他统一观点的,所以安苓如把府里面的红薯收获之后,就给他做了好些红薯吃。

“今天吃粉蒸羊肉。”安苓如把扣碗的盖子揭开,瞬间一股带着羊肉香的水蒸气四散开来,“当然下面还是有点点红薯的。”

孟延宣看着眼前这碗蒸羊肉,笑道:“你也不怕我吃腻。”

“天天吃大米也没见人吃腻。”安苓如笑着回应他,这道粉蒸羊肉,下面放些红薯一起蒸味道会更加鲜美,“再过些时日估计平城的百姓家里的红薯能长得更大,到时候家家户户说不得也是顿顿吃呢。”

“嗯。”孟延宣夹起一块儿红薯,放进嘴里,原本独属于红薯的甘甜,包裹着淀粉,淀粉被羊肉蒸出来的肉给浸润了。

他府中的这些红薯藤种的比较早,所以长得快,长得大,府中的红薯收获数量惊人。

“府上的红薯都收完了吗?”孟延宣觉得粉蒸羊肉特别下饭,所以他已经吃完一碗饭了。

想了想府里的地,安苓如答道:“红薯地都收完了,我把红薯一部分做成了红薯干,有利于储存。还有的留着吃喝做种。”

话说到做种,有一件事她倒是要问问了,“大人,当初在府里面种地是为了种出粮食,自给自足,现在旱情已经过去了,是不是就不用种了?”

“你想种就种,不想种就不种。”孟延宣面色不变地说完这句话后,然后又猛地凑到安苓如的跟前,悄声道,“你是孟府未来的女主人,你说了算。”

说完这话,他笑看佳人,边笑边吃着热腾腾的羊肉。

“那大人,把菜地给安排在后院吧,前院就种些菊花、三角梅、兰花这些观赏性花草。”安苓如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所以就心安理得地安排起来,“前院可能会有客人来,这样的话种些花花草草能充些门面。”

“嗯,听你安排。”孟延宣听她说这些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温和,这让安苓如有一种仿佛他们是恩爱夫妻的感觉。

安苓如一早就计划好要开店,如今旱情好转了,她也把这事提上了日程。原先开在西街的凉面、串串店也重新开张了,虽然说生意不算顶好,但也能自负盈亏了。

凉面和串串店也在计划开分店中,这段时间就是在忙这个,陆陆续续已经在周边县城开起了店。

她们也从原来的自家生产、自家经营发展到了聘请工人、买仆人等等。

安家现在已经不住在原来的桐花巷了,而是选了孟府附近的一所宅子买下,住自家的房和租住别人的房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安苓如往装修宅子上投注了很大的热情,花圃、池塘、树林都被她一一安排上了,买了一批丫鬟,又买了批精壮的汉子看家护院。

现在的林兰月再也不用洗衣做饭了,他们安家有专门的厨房,有专业的厨子做一日的膳食,至于浆洗衣物、洒扫庭除也少不了丫鬟婆子。

搬到新家后,不仅几个孩子很兴奋,安大成、林兰月、安福生也很高兴,在安苓如的陪伴下,大家绕着新家看来看去。

每个人的房间安苓如都布置了一番,从原来的几人一间,现在成了一人一间,还有专门的丫鬟仆从伺候。

本来她还担心大家可能会适应不了,但在短暂的生疏之后,大家都接受良好,愉快地过上了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