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辂
- 欲唤名臣满朝,偏来红颜祸水?
- 作家PcImjd
- 2035字
- 2025-01-03 21:28:57
棋盘对面,那人以几不可闻的声音低语道:
“我们所图之事,太过宏大,以至于众多同仁难以领会其深意,更不必说王直了。
他身处的位置与秉持的立场,令他难以轻易做出抉择,但我们仍可尝试但还是可以去尝试拉拢过来的。”
商辂点点头。
宣德年间初踏入朝堂,商辂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渴望在这大明盛世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但土木堡之变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大明王朝从巅峰推向了深渊。
这场巨变中,商辂看到了朝廷的脆弱与无助,也看到了皇帝权力的绝对与危险。
从宣德入朝开始踌躇满志,到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大明从盛世一下子变得风雨飘摇。
商辂的心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辂意识到,仅凭贤臣良将的辅佐,并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皇帝的行为同样需要受到制约与监督。
正如于谦所说,天子,也不是生而知之,也需要百官辅佐。
商辂想的比于谦还要进一步。
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往往源于皇帝的昏庸与无能。
奸臣固然可恶,但昏君的放纵与无知,才是导致国家走向衰败的根源。
为何王朝的权力一定要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
哪怕这位皇帝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
不知何时,商辂心中萦绕着这个问题,带着对皇权的深刻反思,一路披荆斩棘,终于走到了首辅的位置。
他的志向已经远远超越了成为一代名臣的初衷,他开始怀揣着更为宏大、更为激进的政治抱负——
他想从这朝开始,让皇帝统而不治,让百官治天下,使皇帝成为名义上的统治者,而真正的治理权则交由百官,
以法约束百官,以法约束皇帝。
但这其实在朝廷大多数同僚眼中,与窃取皇权无异,
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远见与抱负,更无法想象一个只有百官共治的王朝会是什么样子。
只有个别心腹之人能理解自己,他们要做的不是为自己窃取皇权,所追求的亦非个人权势的扩张,而是为后世百代开创一个更为稳定、更为繁荣的王朝——
立下一个皇帝统而不治,百官治而不统的王朝。
这个政治野心无疑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即便说与人听,也大多数会被笑做痴人说梦。
皇帝失去权力,怎么会不担心内阁造反。
内阁得到权力,怎么会忍住不登临帝位。
要让皇帝放弃部分权力,让内阁获得更大的治理权,这两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且平衡的关系。
而这又何其困难,纵观史书,这种情况也如过眼星辰。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天命之子,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
而内阁作为百官之首,也担心自己获得权力后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与打压。
这两者怎么可能处在相互信任且平衡的状态?
商辂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他想用自己这一生来试试。
因此,当景泰帝重病缠身时,商辂的内心并未感到过多的悲伤与担忧。
相反,他看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个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
一个重病的皇帝或者一个年幼的皇权继承人,都有利于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两个结果,都是商辂所需要的。
所以他选择了按兵不动,但夺门之夜徐石二人事变如此突然是出乎他预计的,那日他与面前之人恰聊到兴处,饮几杯酒后大醉。
醒来后虽徐石夺门之变未能成功,但皇上性格也因此大变。
而一个有权威、有手段的皇帝,将是对他计划的最大威胁。
他不希望此时朝廷再出现一个如太祖或文皇帝般的强势君主。
在商辂看,即便皇帝英明神武,也只是保一世之安罢了,永乐仁宣三朝的繁荣与昌盛,都抵不过一个昏君挥霍与糟蹋,不正是如此道理。
与其将江山社稷寄托于朱家子孙的贤德与智慧之上,不如将其交给百官之首的内阁来打理。
至于如何约束内阁,商辂已经有了想法,眼下只缺志同道合之人。
如果祁景知道商辂的心思,他可能会有些惊讶,因为商辂的想法,已经十分接近于封建王朝后的君主立宪制。
但是大明朝眼下的土壤并不支持,这不是一代人能做成的事情,一个封建王朝要转变成君主立宪制,不仅要把权力从皇帝手中拿走,还要孕育资本主义土壤,还要改革,这些事情商辂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做到。
商辂需要更多志同道合,有能力的大臣,需要一些不贪图权力,却有治世之心,治世之才的同僚。
可眼下的朝廷中,这样的人很少,所以商辂也不怪王直等人。
“即便皇上病愈后,肃清了司礼监和宫廷,如果不解决百官岁禄的问题,百官依然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统治。”
商辂的思绪回到了眼前,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所以,我们的谋划不能停。”
“说说这次科考,你说的那几个大才,可是这几人?”
商辂从书按一侧,翻阅找到几份誊抄的科举试卷摆在案旁。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商辂轻轻念出其中一篇,缓缓点头:“言辞恳切、见解独到,确实是难得的人才,派人招揽一下吧。”
就在此时,房间外传来稀稀落落的声音,细碎而微妙,紧接着密集起来,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
商辂走到窗边,把雕花木窗推开,一阵凉爽的风,夹杂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
商辂轻吸一口气,开口:“入春来的第一场雨终于下了,真是好事。”
“这场雨下了,田里的种子也要开始发芽了,希望今年是个大丰年。”
商辂点点头,抬头望着细雨轻拂过屋檐。
紫禁城,乾清宫
祁景也在殿宇前抬头看着这场雨
“今晚,还是去二乔那边吧,让她们给朕念念昨晚的起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