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以克远的本事,绝不会止步于一个小小的七品武职,今后还有的是立功的机会。”
听着陈克远的话,黄法氍轻笑着说道,语气显得很是随意。
宴上众人,恐怕也只有他,才能压根不把堂堂七品官职放在眼里了。
而林树、张黑挐几人闻言,面上不是沉默,就是苦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刺史大人,信中就只提到了我的封赏么?”
这时,陈克远突然开口问道,眼神带着一丝探询的意味。
“你是想问,为何没有陈复他们的赏赐消息吧?”
感受到陈克远的目光,黄法氍对陈克远此话的目的心知肚明,笑道。
“刺史大人明察。”
缓缓点了点头,陈克远也不否认,目光望向黄法氍,等待着他的后文。
他心中确实有些疑惑,疑惑为何只有自己的消息传来,而三叔他们的消息却没了信。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场众人间,恐怕也只有黄法氍能为他解答了。
“克远,不是没有陈复他们的消息传来,而是他们的功劳此次不足以达到升迁的地步,自然也就没有文书示下。”
“我朝军中,功劳不足以升擢者,累计之,留册不发,你可知道?”
黄法氍面上笑意昂然,向陈克远谆谆教道,传授着大梁军中隐于水面下的一些常识。
这道规矩,在大梁的官僚体系中,并不算什么秘密,可对于陈克远这么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来说,就完全连听都没听过了。
“原来如此。”
闻言,陈克远这才有些恍然的微微颔首道,心头疑惑顿解。
这也只能怪他自回巴山后,就一直待在陈家,几乎哪里都没有去过,对整个大梁的了解十分有限,而陈家,作为一个乡间豪强,族内几无做官之人,对如今大梁军中的隐规则自然也是不太明白的。
两两相加,才导致了陈克远有此问。
“等以后陈复他们再立新功,达到了升迁的标准,到时自然就会有朝廷文书示下了,我相信,有你在,他们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看着陈克远若有所思的表情,黄法氍面上笑意不变,徐声开口道。
“谢刺史大人吉言。”
朝黄法氍行了一礼,陈克远拜谢道。
而他身侧,陈复跟陈克安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向黄法氍道谢。
堂堂一州刺史说出了如此看好你,和你身边之人的话,该有的礼数还是要到位的。
“无须多礼,本刺史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克远乃人中之龙,早晚会一飞冲天的。”
见此,黄法氍笑着摆了摆手,口中轻道。
可说到这,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面色忽的一动。
随即,他又道。
“对了,克远,你来本刺史麾下也不少时日了,本刺史还不知你今年年岁几何?”
“回刺史大人,应是十七了。”
面对黄法氍转变有些突兀的询问,陈克远尽管心中有些惊异,可口中还是如实说道。
这种显于外的信息,稍稍打听一下就能知道了,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
“十七了,嗯,也到了该婚娶的年纪了。”
黄法氍沉吟了一会儿,徐徐笑着说道。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爹就已经给我找了两房婆姨了,可你们也都知道,我到现在也就玩儿一个独子,家中香火不旺,要是当初没听我爹的,娶婆姨娶得早,恐怕连玩儿都不一定有了。”
“克远啊,本刺史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你,如今这世道,娶婆姨一定得趁早,早些留下香火才是正理!”
“我们这整天刀口舔血的,指不定那天就出了意外!”
黄玩,正是黄法氍的独子。
“元日刚过,族长还没来得及给远哥儿介绍呢,不过等远哥儿这次回去了,族长想必.......”
听到黄法氍的话,陈克远还没有开口,一边的陈克安就忍不住嘟囔道,眼神有些期待。
打了这么久的仗,他此刻不由有些想念老家的那位家里介绍的对象了。
“欸,婚娶这事宜早不宜迟,陈家主没来得及介绍,本刺史可以帮忙啊!”
黄法氍等的就是这句话,哈哈大笑一声后,就毛遂自荐道。
“如果刺史大人肯帮忙,愿意替克远寻一良缘,那是再好不过了!”
见黄法氍如此说,陈复面上喜色难掩,语气极为高兴的说道。
之前林橘与黄雁雪她们来的时候,他就想撮合陈克远去与她们认识,打的就是抱得美人归后,能借助其妻族势力的主意,可后面陈克远那里没有了消息,他也只好作罢。
可现在黄法氍堂堂一州刺史,居然要主动给陈克远介绍婆姨,依这位的身份地位,介绍的能有差?
想到这里,陈复面上的喜色不由更加浓郁了。
“这有什么不愿意的,克远于本刺史麾下立下了那么多功劳,本刺史不仅要给他介绍,还要给他介绍一个上佳之选!”
黄法氍的声音坚定有力,显得很是认真,而陈复与陈克安听了,心中也是由衷的高兴,他们并不知道上次林橘三人与陈克远出游时发生的事情。
“刺史大人的美意晚辈心领了,可晚辈现今还没有娶妻的想法,不得不辜负刺史大人的一片美意了。”
可陈克远的话方一出口,三人面上相似的笑意就顿时僵住了。
“克远!”
率先反应过来的陈复转头看向了陈克远,轻声斥道,眼神里带着担忧。
他有些搞不懂自己这个侄儿到底在想些什么,居然当众拒绝了一州刺史的好意!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啊,不仅能跟刺史大人关系更加亲近,还能有一段不错的姻缘到来,说实话,好多人上赶着都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呢!
可现在,陈克远却主动将这个机会给拒之门外了!
没有去看面带忧色的三叔和克安,陈克远的目光望向神色变得有些阴沉的黄法氍,眼神明澈而平静。
“刺史大人,当今天下乃乱世,江山半壁都被北虏夺去,我大梁历经侯景、萧勃之乱,风雨飘摇,北周和北齐在边境上虎视眈眈,磨刀霍霍,此正值男儿投身戎旅,建功立业之时,我既有能为,又怎能安歇温柔乡!”
“大丈夫行于世,当携三尺剑立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