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兵败

暮色四合。

云宁王朝

云宁十七年夏。

星星点点的烛光透过雕花格窗映射出一道极长的身影,一盏昏暗的烛台摇曳在紫檀木桌前,滚滚蜡油滴落,溅到摊开的信纸上。晦暗不明的光影中,一声长长的叹息,随即,重物落地,辉煌的宫殿内暗了一隅。

殿外。素服衣冠的朝臣们表情肃穆,一言不发,静静地跪于阶下。不知跪了多久,愈发无声,压迫如瘟疫般逐渐弥漫。

“急报——”

高昂的带有急迫的尖锐声音打破了这近乎凝滞的氛围。

一个衣着内侍衣衫的宫人捧着一叠文书,疾步越过朝臣,在众大臣焦灼的目光中,扑于阶下,颤声喊道:“陛下!急报!祈朝大军压境,已经破了十五城有余!距都城最近的临苍

关守将及百姓奋起抵抗,苏煦将军以身殉城…临苍关破了!”最后一句,声声泣血,涕泪四流。

死寂……

一身衣着绯袍的中年男子猛然昂起头,眼眶通红,死死盯着前来报信的宫人,不可置信,“你说什么?二殿下……二殿下……”他的声音一下子哽住,声音低了下去,近乎呢喃:“二殿下…殉城了?”

朝臣中隐隐有了骚乱,伴随着断断续续地低声啜泣。

跪在前排的一位青年官臣膝行于阶,深深叩首,头重重地磕在玉白色的台阶上,惊得燃于殿前的烛火都跳了跳。

他高喊出声:“陛下!您听到了吗!临苍关破了!苏煦将军殉城了!再晚一步,国将不国!臣虽为文臣,但求领兵,宁死不退!”

话音刚落,众朝臣纷纷附和。“陛下!臣等都愿从军,臣等宁死不退!”

殿门响动了一声,从里面打开。

众朝臣纷纷抬头,殿内昏沉沉的,黑暗仿佛像漩涡般将云宁帝苏晟整个包裹住了,云宁帝身体晃了晃,想挣开那无形的枷锁似的,他浑浊的眼睛看向跪在阶前,躁动不安的朝臣,吐出一口浊气,道:“诸卿家可想过我云宁的百姓?”

云宁帝看向一旁瑟瑟发抖地宫人,问道:“你说…临苍关的百姓如何?”

“回…回禀陛下。”那宫人跪伏于地,“临苍关十室九空,祈军破城后,大肆屠杀,并抓捕三万余百姓为俘,现在临苍入户无人…恍若死城…其他城池大约也是如此……”

又是一阵沉默。忽然,跪在末尾的官员的话掷地有声:“陛下,国家危难之际,为国捐躯是臣等及其百姓的无上荣耀!”

众臣应和,宁可战死,与国同葬!

云宁帝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求和吧。”

声音无悲无喜,平静的可怕。

“陛下!”众臣惊诧,“不可!若退让一步,岂不让祈军步步紧逼,使我朝牵制于人……”

“朕说求和。”云宁帝打断了众臣的话,“立刻遣使臣与祈军交涉。”接着,云宁帝从袖中掏出信纸,“和谈书朕写好了…”沉吟片刻,看向离自己最近的参政文事,“杨卿,你去送到祈军将领手中,由他上报祈朝君王,不得延误。”

杨鸿云,也就是之前叩首在白玉阶上的官员,他惶然仰头,随即垂下眸子。他的声音并不大,但带着死志:“先祖曾明言,若外敌进犯,君主欲退,凡云宁子孙,均可弑君。”

“杨文事!”众臣惶恐。

云宁帝怔然,盯着杨鸿云,他一袭深色紫袍,脊背笔直,如同一棵高洁的紫竹,坚韧、冷静。云宁帝的胸膛起伏着,他颤巍巍地指着杨鸿云,显然被气得不轻,“杨卿,依你之言,你是想杀了朕?”

“臣不敢。”杨鸿云将头垂得更低,“还请陛下三思,臣等不愿再跪,更不能求和。”

“好——”云宁帝的神色不明,言语更听不出情绪,“朕现在就下令,遣派杨鸿云参政文事前去临苍关求和,若不去,夷三族,若假传圣意,满门株连。”说完,深深地看了一眼杨鸿云,“爱卿,若再打下去,祈军屠城,临苍关万万百姓无人生还,爱卿连同杨家满门都下去同先祖解释吧。”话音落下,云宁帝将求和信抬手扔给杨鸿云,转身走入那愈发昏暗的宫殿。

杨鸿云的身体微微颤抖,挺直的脊背仿佛一瞬间塌了下去,他伸手去够落在阶上的一纸信张,反复几次,薄薄的一张纸似有千钧,拿不起来,看起来颇为狼狈。

“杨文事。”他身旁的官员站起来,想要扶起他,“下官知道杨文事忠君爱国,但是现今这局面……就算是为了使云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为了数万万百姓免遭屠杀,为了杨家上下,您……”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微哽,俯下身,替杨鸿云将那张求和信捡起来,递给他。

“多谢…”杨鸿云抓着他的胳膊,借力站起来,拿过那封求和信,死死地捏着,脸色有些发白。

“杨文事。”又有官员站起来,“让下官替您去吧,下官不过寒门子弟,父母亲友皆死于祈军,下官愿去临苍,与临苍万数百姓共死。”

杨鸿云勉强地笑了笑,“于大人的好意我领了,其实…其实陛下说的也对…何必增添无谓的伤亡。”说完,杨鸿云怔愣片刻,拖着跪到麻痹的双腿,一步一拐地朝着宫门走去。

身后,是闭门不开的金銮宫殿;身前,是山河破碎的摇曳波澜,是数万万百姓的无边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