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在潼关的大营中三通鼓声响罢,各路将领皆赶到大帐听令。姜子牙将三花娘娘撤兵之时讲给众将,大帐中众将皆是惊讶。
当即有将官问道:“太师,大王可知此事?”
“以发人前去禀告。想来大王此时当收到急报。”姜子牙答道。
那将官又问道:“太师,洛地诸侯皆归顺大商。可要讨伐?”
此言一出,其余诸将皆点头称是。姜子牙知这些将领想要功劳,便故摇头答道:“此事当由大王定夺。”
此时大周都城镐京,周王姬发召集群臣商议此事。群臣中散宜生恭贺道:“大王临战不乱,商军见不可胜,故退兵。此乃大王之功。臣请为大王贺,为大周贺。”
群臣听罢,皆是恭贺。
周王姬发见过战前周国诸侯的丑态,知道这散宜生是要说给诸侯听,便受了群臣朝贺。待群臣贺罢,姬发说道:“大商犹在,今年退兵,明年必来。不知众爱卿有何计谋?”
南宫括直起身言道:“大王可邀八国诸侯派兵相助,商军若明年来,当一举灭之。”
散宜生摇头道:“西土诸侯之事可再论。太师言,当先定洛地诸侯投商之事。吾以为此乃当务之急。”
南宫适、散宜生、闳夭和太颠乃是姬昌四友。姬发见闳夭与太颠并未发言,便询问二人所想。
太颠乃是武将,听姬发询问,心中虽是迟疑,却还是答道:“大王。洛地为大周屏障,若被夺去,商王一声下令,商军数日可至潼关。”
说罢,太颠又低头不语。
周王姬发知道太颠意思。若是想将商军挡在洛地之外,就需打的商军无力攻洛,或者派兵在孟津处的大河北岸筑城。
此时的周国两者都做不到,所以太颠只能低头不语。
再看闳夭,却见闳夭欲言又止,周王姬发便猜到闳夭心思。
果然,闳夭还是开口进谏,“大王,若有一精于骑兵之将,大周岂用如此担忧。”
姬发只是点点头,却不开口。
姬奭见群臣各有想法,却不肯说要害之处,心中不以为然,便开口问道:“大王,不知明年可要决战?”
群臣都不想提及此事。见姬奭竟然说将出来,只能看向姬发。
姬发半年来,姬发一直为此事忧虑,却也知道此事不能不提。便问太宰姬旦:“若是明年决战,不知胜算几何?”
太宰姬旦当即答道:“大王,若商军如今年般出兵。便是亚旅6000,3000步军,3000骑军,师氏两万。周,明年可出虎贲3000,骑兵4000,四师四万士卒。”
听周军人马比商军多,姬发又问道:“若请八国诸侯相助,又有多少兵?”
“可多战车1000,士卒一万五。”姬旦答道。
姬发面露喜色,接着问道:“可有办法令商军只有这等兵马过河?”
姬旦摇头答道:“此事当请教太师。”
此时闳夭直起身说道:“大王,臣有一计。”
“讲。”姬发命道。
闳夭朗声说道:“可请八国诸侯兵出兵,待商军出兵之时,八国诸侯沿淮河西进,佯攻商国。商国援军当不可过河。”
周国群臣议论一番,都觉得可行。这八国为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又因这八国都位于商国西部,又称西土八国。
在夏时,这八国并不与大商接壤,三百年前,商军一路南下,沿途部落或灭或降。商军攻到大江方才止步。便在大江北岸(武汉黄陂区)高处建盘龙城,方与八国接壤。
自此,八国与大商交战两百年,于百年攻破盘龙城。这百年间,八国与大周交好。牧野之战时,皆派兵相助大周。
若是八国肯出兵从南伐商,大商定然出兵抵御,再无力向洛地派兵。
周王姬发大喜,问道:“何人肯出使?”
闳夭当即请命,“臣愿出使庸国,蜀国、羌国、髳国。”
散宜生跟着请命,“臣愿出使微国、卢国。”
彭国、濮国却无人请命。姬发便让太宰姬旦安排使者。
此时身处封地的姬信也接到了商军退兵的消息。姬信想到自己最初还以为自己能够靠着孟津之战的威风,再次为将。只觉得自己实在是好笑。便叹息一声,却没有说什么。
王浩然也不想在这种小事上对姬信耳提面命,就问道:“你知道参与牧野之战的八国的位置么?”
姬信点点头。在地上画出了此时天下的粗略地图,然后将这八国位置点出。
庸在竹山东南,蜀在郧西、旬阳之蜀河,羌在河南淅川,髳在河南南阳,微在竹山县西,卢在南漳县东北,彭在武当山南彭水。
整体来说,八国位于汉水流域。
王浩然又问,“你觉得商国会任由八国援助周国么?”
姬信一愣,思考片刻,不解的问道:“商难道还能先讨伐八国?”
这八国所处之地多为丘陵与山区,距离大商很遥远。即便大商派兵将八国灭了,也什么都得不到。
而且商国攻打八国,必然要遭到周国的攻击。搞不好的话,会被切断后路,全军覆没。
说完这些,姬信又觉得不对头。王浩然会提起这八国,就必然有原因。便请教起来,“鬼君以为会如何?”
王浩然叹道:“周国虽有山河壁垒,却无主动。便受制于人。”
姬信皱眉思索。这个道理没错,但是受制于人又是怎么一回事?
此时三花娘娘正率领部队向北而行。大军出动,若是无功而返,很伤士气。而且商国的敌人并非只有周国,现在的大商可谓四面皆敌。商王子受15伐东夷,并非是残忍暴虐,而是要先彻底解决东部的东夷,让商国获得一个稳定的东部。
在伐东夷即将彻底结束的同时,开始解决更加柔弱的南部徐地与淮地的诸侯。
当东部与南部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商就可以腾出手来解决西部的周国,收回北部的“北土”,解决更北部的土方。
虽然离开了洛地,三花娘娘子秀一直关注着洛地的最新消息。听闻姜子牙竟然没有率领大军进入洛地,三花向并辔而行蛮廉笑道:“亚长,周国竟然不急。想来明年要与我等决战。”
蛮廉倒是不太在意这个,毕竟此时商国两路讨伐军全都返回商国。朝歌距离洛地300里,数万大军一个月就能全军抵达。在洛地决战,商并不处于劣势。
蛮廉答道:“娘娘定有所谋。可讲与吾?”
“吾讨伐淮夷之时,见到了髳国旗帜。”三花答道。
“娘娘准备先讨伐髳国?”蛮廉有些惊喜。这个计划十分大胆,讨伐髳国的南线部队需要长途远征,可太合喜欢骑马与驾车的蛮廉的胃口了。
“若是讨伐髳国。还需亚长前往易水,与那里交涉。”子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边与北方交涉,一边对南方(南阳地区)的髳国下手,这让蛮廉有些不解。两者属于两种不同的政策,看着都没啥问题,但是好像没有必要。
又想了一阵,蛮廉问道:“娘娘是何意?”
“若吾军开始讨伐髳国,周国将如何?。”
“前去援助。”蛮廉立刻答道。
“此时吾军进入洛地,周军将如何?”
蛮廉考虑一阵才答道:“或许决战。”
“若是有3000骑兵向北,绕过鬼方之地,向南讨伐。周国又该如何?”三花继续问。
蛮廉思忖良久,终于叹道:“娘娘胜过吾远矣。”